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第1页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窥一斑而知全豹——整体感知,奇文探究共赏析——赏读课文,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复涵泳诗歌,体会时代的“苦”,老妇人的“苦”,诗人的“苦”。
    2.感受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复涵泳诗歌,体会时代的“苦”,老妇人的“苦”,诗人的“苦”。
    难点:感受诗圣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备(上课前10分钟)
    1.自主朗读《石壕吏》1一2遍,圈画标注不会读的字词,同桌共同解决。
    2.根据课下注解,观照全文再读课文1一2遍。
    3.播放音乐《太湖美》当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快速浏览,朗读诗歌,学会自己解决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同时能巧用同伴资源,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是使他们主动学习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先学后导”的目的。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情境,深情朗读
    1.导入:有道是相逢即是缘,能和大家在这课堂上相遇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缘分,希望我们能一起合作,共度这美好的45分钟时光,我们一起来赏读杜甫的名篇诗作《石壕吏》。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人民在这八年中饱尝的却是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写就“三吏”“三别”,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石壕村,倾听他痛心的嗟叹。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姿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快速进入课题,简洁干脆。
    2.朗读课文。
    (1)配乐选择:在吟咏之前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上朗诵的背景音乐,孩子们,你们觉得哪一首更适合呢?
    明确:《忧伤的笛子》。因为内容相似,感情也相似,感情基调都是悲凉的。所以演唱者情到深处不能自已。那悲诗呢?是不是也该如此诠释呢?
    设计意图:刘若显老师说:“开讲第一环节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锤就要敲到学生的心灵上。”以音乐渲染激发想象,让学生感受战争时代的悲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感情和思维都直接切人课文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石壕吏》的视频朗读,注意描摩朗读时的重音、节奏,同时把不会读的音、重音字、拉长的音,都在文中做好标注,然后好好感受如何读出悲音。
    (3)全体学生朗读。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认真品味句子,揣摩诗歌蕴含的情感,我们待会儿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这首诗是叙事诗,语言凝练,有情节和内容,但跳跃性极强,诵读无疑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首先通过视频范读,给学生做示范引领,让学生享受深情朗读的美,引学生人佳境。其次,让学生听完后揣摩,模仿吟诵,在抑扬顿挫中体会诗歌的无穷韵味,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诗歌背景)
    1.读懂诗歌,首先要学会寻找诗眼。诗眼,它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一般是诗
    歌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句子或词语。你们能找到这首诗的诗眼吗?
    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吏怒、妇苦是源于一件什么事?请用文中的诗句概括!
    明确:有吏夜捉人。
    3.吏捉了什么人?
    明确:老妇。
    4.为何要捉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从哪几个字看出来?
    明确:品读“暮、夜、捉、逾”,几个字勾勒了战乱时石壕村恶劣的生存环境。
    (PPT展示:安史之乱)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张光弼等9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的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板书:苦难的时代)
    设计意图:旨在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通过对诗眼“苦”的找寻,提纲挈领,一线串珠,让学生读懂文本的内容,了解时代背景。且让学生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诗歌主线的把握能力。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赏读课文
    (一)研读人境品语言——品读老妇之“苦”
    1.提问:在这样苦难的背景下,于是有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妇人究竟经历了哪些苦呢?
    (PPT展示)
    小组合作,朗读第三节诗,思考探究老妇人有哪些苦?
    方法指导:圈点勾画具体诗句,并做批注。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我从什么句中读出了老妇人的苦,具体展开说说。(时间:3分钟)
    明确: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以下几点:
    (1)丧子之苦。我从“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中读到了老妇人的苦,她的三个儿子都去了战场,结果两个都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子。新:刚刚,最近;失去了儿子,而且是两个。
    (2)贫寒之苦。我从“室中更无人、出人无完裙”中读出了老妇人的苦,无人,无男人;无完裙,没有完好的衣服,衣不蔽体,说明家境贫苦。在古代,男人是壮劳力,是家庭的顶梁柱。
    (3)用心良苦。我从“老奴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中读出了老妇人的苦。虽年老体衰,但自己愿意顶替。急:快速;犹得:还能够。老妇的心情着急,急什么?急着赶紧让官吏离开。(为什么要这样?)保住男丁,维系家庭。
    设计意图: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用合作的方法探究老妇人的苦,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砥彻自己的思想,互为补充,同时培养合作的意识。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明白“不动笔爆不读书",在圈画时捕捉阅读中的感悟,随笔记录,这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用规范的方式回答旨在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如果长期训练能为中考答题服务。
    2.老妇人讲述她的苦的时候有一个神态动作是?
    明确:啼。
    追问:对,她是在哭诉。如果你是老妇人,你想想这啼哭仅仅是简单的哭哭啼啼吗?
    (PPT展示) 有诗云: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李白《蜀道难》
    潇潇幕雨子规啼——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杜鹃啼血猿哀鸣——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古人说到“啼”经常会和杜鹃联系起来,相传杜鹃(子规)在极尽悲痛的时候啼叫会声声泣血,所以有了“杜鹃啼血”之说。孩子们,再感受一下,老妇人在此情此景下她的“”是一种什么“啼”?
    (PPT展示)
    明确:泣血之啼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老妇人的泣血之啼。
    设计意图:王朝闻指出:“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了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鉴赏的主动性。由于时代和生活背景的迥异,学生很难体会老妇人的这种椎心之苦,因而从诗歌的内涵人手,再利用已学过的诗歌重构对文本的解读,扩充外延,将美读和鉴赏相结合,体现古诗词的内涵和外延,最终才能展现古诗词的魅力。
    (二)赏读人心悟情思——品读官吏之“怒”
    1.面对老妇人这样的泣血之啼,文中吏的反应是什么?
    明确:怒——吏呼一何怒!
    2.这个“怒”怎么怒?请想象一下当时官吏的动作、神态、语言。
    提示:怒的时候眼睛如何?有什么眼神?会说哪些话?语气如何?有什么动作?大胆想象。
    预设:把你们的儿子叫出来,赶快上前线服兵役!
    还有什么人?没儿子其他人也行!
    没儿子,媳妇也行。
    3.由此可见官吏是怎样的人?
    明确:穷凶极恶!
    4.现在想想官吏的怒,他们的穷凶极恶对老妇人的“苦”有什么影响?
    明确:官吏的步步紧逼,让老妇人一家苦上加苦。
    5.如果你是吏,你会如此穷凶极恶步步紧逼吗?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获得鉴赏的主动性。在讲授此内容时围绕“怒”设计几个问题,点拨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在脑海中显现出官吏步步紧逼老妇人的场景。这样的想象才能领略诗词所描绘的关于战争时期人们家破人亡的苦难。
    (三)涵泳入理勇质疑——苦闷的灵魂
    此时的诗人见了这样一件事情,听了这样一段话,他制止了吗?没有。他说话了吗?有还是没有?
    (PPT出示助读资料)
    杜甫在前一年(758)被贬官,这时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当晚投宿在石壕村。
    1.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谁在哭泣?
    明确:哭泣者为孙子、儿媳、老翁。
    2.谁听到了?听了多久?
    明确:闻哭者为“我”。“夜久”才“绝”,我啊,一夜未眠。
    3.为什么“我”一夜未眠?此时的“我”会有哪些心情?为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
    预设答案可能有:内疚、自责。老翁一家留“我”住宿,“我”却没有帮助他们逃脱苦海,有恩不报非君子。纠结、矛盾。一方面是官军征兵平定叛乱,不能误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又觉得军属之家,要感激帮助之。既反对战争,又支持这场战争,因为它为了大多数百姓的幸福,矛盾纠结的苦痛。诗人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中过了一夜。
    小结:诗人的心情——内疚、自责、纠结、矛盾、无奈、痛苦。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诗教学时往往会忽略作者这一重要的角色分析。他作为整起事件的亲历者,基于文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只有探究质疑作者的心理历程,才能更明白“诗圣”在本诗中忧国忧民的主旨。因而,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人发现者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并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烈的情绪从事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走出文本,走向文化
    所以,我们能从《石壕吏》看出这里面住着一个苦闷矛盾的灵魂,他透过一个悲苦的家庭定格了一个愁苦的时代,谱写了一阕悲歌。在这首诗里,诗人对普通老妇的痛苦感同身受,辗转难眠、忧思难忘,这怎一个苦字了得啊!
    杜甫不仅在石壕村如此,他还有“三吏”“三别”,(“三吏”是《新安史》《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永恒的主题。
    “安史之乱”时,整个国家陷人一场空前的灾难。杜甫在用心感受战乱中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命痛苦,满怀同情之心。“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他在战争中跋涉了千山万水,真实记录了人民的苦难,可谓是“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些诗作句句相承,篇篇相连,构成一幅浩大的历史画卷,所以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诗中圣哲
    这就是杜甫!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张养浩),但愿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
    “三吏”“三别”的惨状从此在世间绝迹!
    设计意图:诗歌的解读要从文本走向文化。诗文化深刻、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诗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民族的精神与心灵史,也是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中国诗歌史上“诗圣”杜甫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别”把深沉的抒情融人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中唐诗风。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文字奇邮、七律律法等等都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因而让学生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诗人、一个时代是薄弱的,只有聚焦诗背后的文化才能传承中国宝贵的文化财产。
    五、小结
    (播放《太湖美》)忆苦是为了思甜,身处同样的国度,领略同样的风光,但因时代不同,《石壕吏》吟唱的是时代的悲歌,而《太湖美》唱出了对生活的赞颂和热望。品读石壕吏,铭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听听太湖美,珍惜和平年代里的幸福生活。唯愿孩子们幸福快乐,永葆对生活的热情。谢谢!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体现在关注当下。小结和拓展不仅呼应之前课前预习的伏笔,而且鲜明地提出“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主题,把学生的关注点从课文引向生活,从而获得“对生活、对社会的个性化体验”。
    六、作业
    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
    2.阅读“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设计意图:根据初中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特点,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作业设计,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所以,首先是基础性作业,熟读成诵;其次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深化;最后是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七、板书设计。
    石壕吏
    杜甫(忧国忧民)
    诗眼: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苦难的时代
    悲苦的人民
    苦闷的灵魂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能辐射出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扣住诗眼“苦”来设计板书,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重点,了解主旨。

    相关教案

    初中石壕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石壕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情导入,作者介绍,学习目标,自由读诗文,注释明诗文,合作演诗文,拓展悟圣心,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