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教案
- 3《安塞腰鼓》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4《灯笼》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恐龙无处不有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被压扁的沙子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里面都描写了小草。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小草中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的小草中我们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吴融《金桥感事》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用物候诗引出本课学习。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1)读准字音。竺可桢(zhú zhēn) 载途(zài) 簌簌(sù)销声匿迹(nì) 候鸟(hòu) 经度(jīng)纬度(wěi) 草长莺飞(yīng)(2)认准字形。 (3)多音字。翘 落差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1)解释下列词语。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物候学》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交流点拨】“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2.本文是什么文体?【交流点拨】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3.本文说明了几个问题?【交流点拨】说明了4个问题。4.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二)速读课文,思考:5.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交流点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6.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作用?【交流点拨】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7.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交流点拨】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8.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交流点拨】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交流点拨】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物候现象的理解。【交流点拨】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表格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积累词语,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精读研讨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交流农谚,课堂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小结本课,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读文章,获信息,总结,迁移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