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教案
- 21《庄子》二则(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1《庄子》二则(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2《礼记》二则(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3《马说》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3《马说》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虽有嘉肴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虽有嘉肴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 《礼记》二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有《学记》《礼运》等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论著的汇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积累文言词语,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5.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第一课时 虽有嘉肴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当一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不吃吗?当你从书上学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不去实践一下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地回答“不能”。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作品简介。《礼记》,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虽有嘉肴:即使。不知其旨也:味美。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到达极点。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4.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旨、用意等)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5.特殊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交流点拨】宾语前置句,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交流点拨】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交流点拨】所以,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交流点拨】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有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交流点拨】《兑命》篇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交流点拨】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作者是怎么论述这一道理的?(论证思路)【交流点拨】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首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其次,再对举“学”与“教”所产出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况,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话加以印证。(二)深层探究。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文章开头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写起,目的是引出下文“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用“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4.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交流点拨】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5.学习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交流点拨】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交流点拨】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三)写作特色。7.逻辑严密。先是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8.对偶严谨。《虽有嘉肴》共十六句话,前十二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前六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七、八句和第九至十二句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择师不可不慎也。(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8)来而不往非礼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研读品析,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