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3《马说》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

    23《马说》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第1页
    23《马说》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他,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都遭到冷遇,甚至三次登门都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他,才华横溢,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踌躇满志,却抑郁不得志。所以他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他,就是一代大文豪——韩愈!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文言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3.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文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文体链接。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
    3.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 lì)
    食马者(sì)粟(sù)邪(yé)
    4.积累文言词语。
    (1)重点词语。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衹(只)”,只、仅。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
    执策而临之:面对。
    (2)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才美不外见(同“现”)
    (3)一词多义。
    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食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食不饱(吃)
    其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语气助词,无意义)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千里马)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古今异义。
    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
    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
    (5)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一读。
    【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熟读课文,说说每一段的内容,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段(1):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段(2):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3):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二)文本探究。
    仔细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
    3.本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将如何呢?
    【交流点拨】辱没在奴仆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
    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就具有必然性了。很多的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最后竟然和普通马一同死于马厩之中,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马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教学设计,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感知,译读理解,品读探究,背读积累,迁移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