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11 这个世界的音乐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11 这个世界的音乐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亚洲猎豹 陆栖动物的“速跑冠军”
亚洲猎豹主要产于南亚和中东,它的皮毛短而粗糙,为棕褐色,并散布着小而圆的黑斑。它的头比一般的猫科动物要小,但腿特别长,躯体较瘦,最大的特点是鼻子两侧从眼角至嘴角各有一道黑色条纹,它们一般体长1.4~1.5 m,尾长0.6~0.75 m,高约1 m,重一般在50~60 kg。
亚洲猎豹主要栖息在半干旱沙漠或空旷草原和浓密的丛林中,其捕食猎物的本领是猫科动物中最像狗的一种。它的四足也很像狗,爪子钝下弯度小,仅能收缩一半。因它腿长、体瘦,因此,它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13 km,一次跳跃9.1 m,是跑得最快的陆栖动物,可谓真正的“速跑冠军”。它捕食猎物就是靠其冲刺的速度快,一般情况下,羚羊、鸵鸟等很难逃脱。
亚洲猎豹因其性情温顺,很早以前就有人到野外大量捕捉小猎豹来喂养,但成活率极低。在当时拥有训练有素的猎豹是那些达官显贵们的一种富贵象征,许多有钱有权的人家里都养有猎豹,有的甚至养有几十只。但猎豹在当时人工饲养下根本不繁殖,因此,人工饲养的全部要到野外去捕捉。再有,人们为了获取其皮毛,毫不顾忌猎豹在自然界中所起的生态平衡的作用,大量捕杀成年猎豹。那些王公贵族们也以猎杀猎豹为乐趣,刚刚出生的小猎豹被人捉走,大猎豹又惨遭捕杀,就这样,亚洲猎豹数量急剧减少。在当时,人们还大量开垦丛林、草原,种植庄稼,使猎豹栖息地大量被毁坏。栖息地的丧失使它们失去了合适的猎物,这更成了本来就不多的亚洲猎豹的致命伤。
到了1930年后,人们在野外看到猎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到了1940年以后,人们只是几年内才能发现一次亚洲猎豹的踪迹。据文献记载,最后一次发现亚洲猎豹是在1948年的印度南部。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体型细长、姿态优美、动作灵活的亚洲猎豹。
亚洲猎豹:1948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 胃口奇佳
棕熊因产地、大小、毛色等差异,分为不同的亚种,有不同的名称。阿特拉斯棕熊就是因分布于横跨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而命名,是惟一生活在非洲的熊。
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可达800公斤,而阿特拉斯棕熊却很小,只有100多公斤重,比棕熊中最小的叙利亚棕熊(不足90公斤)稍大些。阿特拉斯棕熊可以说胃口极好,荤的素的它都爱吃;植物、昆虫、鱼类甚至鹿、羊、牛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有时见了腐肉、鸟和鸟蛋也不肯轻易放过。通常,阿特拉斯棕熊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带着仔熊的母熊或是受伤的熊会变得异常凶猛。它在每年的6月份交配,雌雄在一起只相处3个星期即分手。小熊刚出生时未睁眼,无毛,无牙齿,体重不足450克。幼熊要在母亲的照料下生活两年才能离开。
阿特拉斯棕熊生活在紧靠地中海气候湿润,森林广袤的良好生存空间中。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一直安逸地生活着。可是,由于阿特拉斯地区物产丰富,这里一直是欧洲列强的必争之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早在16世纪即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欧洲列强来到以后,不但欺压当地人民,还掠夺各种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当然也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他们大量捕杀各种野生动物,把皮和肉运回欧洲市场出售。棕熊因肉质鲜美,皮毛用途广泛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不管是成年的、未成年的,雄的、雌的,见到就杀。到了19世纪中期,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棕熊已所剩无几,而此时摩洛哥的棕熊则更为悲惨,已经全部消亡。在阿尔及利亚仅剩下不多的棕熊也没有能完全逃脱厄运,最终同摩洛哥棕熊一样全部倒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灭绝.
猫狐 成为枪下冤魂
在北美洲西部的平原和荒漠中,曾经广泛分布着一种非常可爱的狐狸——猫狐.它们的平均体长只有0.51米,一对大耳朵在娇小的体态衬托下显得非常大.成年猫狐的背毛,在夏季介于浅黄色和黄灰色之间,到了冬季背毛就会变换成灰褐色,但无论冬夏,它的腹毛总是呈白色,尾毛呈浅黄色或灰黄色,而尾尖的黑色显得特别醒目.
猫狐是夜行性食肉动物,主要以鼠,兔和昆虫为食.和其他种类的狐一样,猫狐的食性也表现为多样性,在主食以外,它们有时也吃一些植物.猫狐捕猎时的奔跑速度相当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转身动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猫狐的天敌主要是狼,山猫和猛禽.为了能即使躲避天敌的袭击,猫狐不停的在它的活动区域内挖洞,一年里挖的洞穴甚至要超过60个,猫狐挖掘洞穴的本意是为了躲避天敌,但由于它们不停地挖掘和其他一些原因引起洞穴以外坍塌事故,使一些幼狐被砸死.小猫狐一般10周后就可以断奶,22个月成年.约一周岁,父母会将小猫狐赶出家门,让其自谋生路.
18世纪末,随着开发西部的热潮到来,猫狐的霉运也就开始了.人们发现猫狐的经济价格虽然不高,但用来练枪法和取乐也确实不错.又因为猫狐会毁坏农作物,所以农场主对猫狐也非常反感.随着"人祸"的频频袭来,猫狐数量急剧下降.1903年,南加利福尼亚的猫狐首先灭绝了,其他地区的猫狐也纷纷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灭绝时间:1903年。
白狼 梦幻之狼终成梦幻
狼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分布最广的动物,过去世界上有30多种狼。它们的皮毛多为茶色和暗灰色,只有一种是白色的,又被称为梦幻中的狼,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在大雪中这无疑是最完美的保护色。白狼是狼体型较大的一种,身长近2米,重70公斤,有巨大的头和细而柔美的身体。
白狼是晚上觅食,一次可远行200公里。春天和夏天常常在岩石的裂缝下挖洞来生仔。白狼和北半球的狼一样成群结对,公狼和母狼成双成队。他们常常多个家族在一起生活。白狼生活在加拿大土著人贝尔托克的领地内。英国政府曾悬赏贝尔托克的人头,到了1800年,贝尔托克族终于被消灭了。英国人下一个目标是白狼,因为白狼总是袭击他们的家畜。1842年,英国政府又悬赏打狼。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白狼被追赶得走投无路,再加上白狼分布范围广,与人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人们更加憎恨白狼,一只只白狼被枪杀,人们还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只白狼。人们在鹿的尸体中注入马荀子茧,放在白狼可能经过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公狼母狼还是狼仔都无法逃脱厄运。这种投毒方式不仅害死了白狼,别的野生动物往往也不能幸免于难。
世界上的人们都害怕讨厌狼。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家庭,成群结对互相帮助,生活在一起。20世纪初北美地区还有20种狼,可是现在只剩下7种了。但愿剩下的狼能通过保护运动摆脱白狼的厄运。
白狼:1911年灭绝。
西非狮.北非狮 百兽之中难敌人类
狮子以前广布于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热带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陆,在印度椰油少量分布。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只在东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只在东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并且大多生活在国家公园内,仍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在东非及西非却早已不见其踪迹了。特别是西非狮,在人类的干预下,狮子没能进入本世纪就已经灭绝了。
西非狮、北非狮同现在非洲狮一样,体重在120—250公斤,体长140—192厘米。区别于其它猫科动物的是雄狮有明显的鬃毛,为的是相互打斗时起保护颈部的作用。尾端的角质刺也是显著特征。狮子的还是猫科动物的唯一能真正发出吼叫的动物,吼声可传到八九公里以外。狮子的视力极佳,在很远以外就能发现猎物,集体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主要捕食有蹄类,如:牛羚、大羚羊、斑马,有时也捕食大象、犀牛。吃饱后要喝大量的水,然后回到隐蔽处消磨时光。
狮子在动物界中一直被视为百兽之王,可是人类并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早在16 世纪,欧洲人就踏上了西非和北非。来到这里后,他们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并把猎杀狮子视为最隆重的狩猎活动,是勇敢和技巧的行为。狮子在这些人的贪婪与胜利的欢笑声中一个个被猎杀,他们不但猎杀成年的狮子,幼狮也被他们捕捉,然后带回欧洲,卖给那些有钱人及王公贵族。随着欧洲人的不断猎杀、捕捉,狮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的减少,终于到1865年,最后一只西非狮也倒在了枪口之下,北非狮也1922年永远地消失了。
其实,狮子比其它任何动物更受人类的青睐。英国、苏格兰、挪威、丹麦等国的国王在其王冠上饰以狮子的图像,狮子也出现在苏黎士、卢森堡、威尔士和德国黑森省等国家和地区人们佩带的臂章上,但愿狮子不会成为永久性的标志。
西非狮:1865年灭绝.北非狮:1922年灭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北京版11 这个世界的音乐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部分,阅读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11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后作业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部分,阅读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1 这个世界的音乐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