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和《习作例文》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944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预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易考点(一线资深名师原创连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和《习作例文》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和《习作例文》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学案,共3页。
名师原创连载,转载必究统编版四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和习作例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2.通过习作例文,学习定点观察、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学习使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的方法。3.了解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4.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一、交流平台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写好游览类文章的基本方法。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欢欢:《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乐乐:《海上日出》是按照天晴时以及有云时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写好游览类文章的基本方法:(1)按游览的顺序写。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之景。(2)写出景物的特点。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3)分清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进行详细描述。(4)融入真情实感。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二、初试身手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借助课本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指名上台画出参观路线,并按顺序进行介绍)示例:(1)参观路线: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2)首先从南门进入植物园……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刚出芍药园,就进入了松林……松林再往东走数十米,就到了天鹅湖……接着就来到了纪念馆……再往前面走,就是望湖亭……最后,来到了郁金香园……不知不觉来到了东南门,便出了植物园。三、习作例文例文一:《颐和园》1.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3.初读例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顺序: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描写的。(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4.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 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 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5.品味句子。(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 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 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特点是 静 、 绿 。③“滑”是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7.总结写法: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例文二:《七月的天山》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2.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从“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这些句子看出来的。3.品味文章特点。(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比喻)(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4.细读例文,说说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哪些天山景物。明确:描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幽静的天山密林,天山深处的花海景象。5.总结写法:(1)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3)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请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课文变化过程或游览顺序 《海上日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颐和园》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七月的天山》山脚下→(密林中)→(天山深处)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