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一模化学模拟(含答案解析)练习题
展开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B
【详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B。
2.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B.苏打水C.米醋D.蒸馏水
【答案】D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详解】
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苏打水中含有水和碳酸钠,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米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蒸馏水是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与 C60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活性炭B.石墨C.木炭D.铅笔芯
【答案】B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详解】
A、活性碳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与 C60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不正确;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与 C60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不正确;
D、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与 C60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4.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气D.氧气
【答案】A
【分析】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详解】
A、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能引起大气污染,故B不正确;
C、氮气不属于属于温室气体,不会引起温室效应,故C不正确;
D、氧气不属于属于温室气体,不会引起温室效应,故D不正确。故选A。
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B.奶粉C.橄榄油D.白砂糖
【答案】D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详解】
A、粉笔灰不溶于水,放入水中能形成悬浊液,故A不正确;
B、奶粉放入水中能形成悬浊液,故B不正确;
C、橄榄油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故C不正确;
D、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6.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燃料B.砍柴伐木C.裁剪布料D.冲洗碗筷
【答案】A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燃烧燃料会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砍柴伐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裁剪布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冲洗碗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7.一些水果的 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4.9B.柠檬:3.0C.菠萝:5.1D.荔枝:5.0
【答案】B
【分析】
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详解】
A、苹果:pH=4.9,小于7,呈酸性;
B、柠檬:pH=3.0,小于7,呈酸性;
C、菠萝:pH=5.1,小于7,呈酸性;
D、荔枝:pH=5.0,小于7,呈酸性;
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B。
【点睛】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8.属于氧化物的是
A.液氧B.水C.臭氧D.碳酸
【答案】B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液氧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A不正确;
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臭氧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
D、碳酸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
9.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答案】C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不正确;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B不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C正确;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D不正确。故选C。
10.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目的是
A.加快散热速度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木柴着火点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分析】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
A、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变,故B不正确: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被改变。
1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C+O2 2COB.CuSO4+2NaOH=Na2SO4+Cu(OH)2↓
C.H2+CuOCu+H2OD.H2CO3CO2↑+H2O
【答案】A
【分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详解】
A、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反应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四大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12.物质的用途既与化学性质有关又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B.二氧化碳:灭火
C.活性炭:净水剂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
【答案】B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活性炭:净水剂,利用其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是其在光的照射下发出色光,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
13.关于 NH4NO3 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名称:销酸氨B.摩尔质量:80g
C.含有两种原子团D.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C
【详解】
A、名称:硝酸铵,故A不正确;
B、摩尔质量:80g/ml,故B不正确;
C、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含有两种原子团,故C正确;
D、NH4NO3中含有NH4+和NO3-,设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设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5价,故D不正确。故选C。
14.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分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详解】
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间隙变大,故A不正确;
B、黄豆与绿豆是宏观物体,与分子无关,故B不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不正确;
D、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15.电解水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B.玻璃管 a 中的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C.玻璃管 b 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该实验证明每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分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玻璃管a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B不正确;
C、玻璃管b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不能证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16.对下图启普发生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反应平稳进行
B.图甲中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
C.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一定会分离
D.可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
【答案】B
【分析】
启普发生器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不正确;
B、图甲中固体和液体分离,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故B正确;
C、图乙中固体和液体未分离,充分接触反应,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不会分离,故C不正确;
D、启普发生器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能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启普发生器不能进行加热,也不能用于强烈的放热反应和剧烈放出气体的反应,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的反应。
17.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时,为了让食盐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
B.过滤时,得到较多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
C.蒸发时,待液体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答案】D
【详解】
A、溶解时,若加入太多水,则蒸发时就需要大量时间,故A不正确;
B、过滤时,得到较多澄清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故B不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时就应该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故C不正确;
D、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故D正确。故选D。
1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体积约为 5mL 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后发热剂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控制活塞停留在“100”刻度处(如图一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如图二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
B.反应放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0%
D.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充分反应
【答案】C
【详解】
A、活塞开始停留在“100”刻度处,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说明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压强变小,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故A正确;
B、反应放热,读数是冷却后,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B正确;
C、体积约为 5mL 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空气体积为95mL,消耗的氧气体积为20mL,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C不正确;
D、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与空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D正确。故选C。
19.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N 点对应的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
B.从氯化钾溶液中析出氯化钾只能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
C.M 点对应的溶液降温至 t1℃,析出 10g 晶体
D.将溶液从 M 点变化到 N 点,溶液质量可能增大
【答案】D
【分析】
由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
A、N点对应的溶液不能再氯化钾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不正确;
B、从氯化钾溶液中析出氯化钾可以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也可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B不正确;
C、溶液的质量未知,M点对应的溶液降温至 t1℃,不一定析出10g晶体,故C不正确;
D、M点溶液未达到饱和,N点溶液达到饱和,将溶液从M点变化到N点,溶液质量可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0.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分析正确的是
A.4+m1=m2+m3B.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C.16:64=4:m1D.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答案】C
【分析】
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不能确定每个丙分子一种个数,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相同,,则,故C正确;
D、,,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1.自来水生产的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絮凝反应处理中加入氯化铁处理微小悬浮物,氯化铁的化学式是_____。
(2)氯化铁放入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Fe(OH)3由_____种元素组成,1ml Fe(OH)3中约含有_____个氧原子(用数学计数法表示)。
(3)消毒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是_____。
【答案】FeCl3 3 1.806×1024 氯气
【详解】
(1)氯化铁的化学式是FeCl3。
(2)Fe(OH)3由铁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共3种元素组成,1ml Fe(OH)3中约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故1ml Fe(OH)3中约含有个氧原子。
(3)消毒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是氯气。
22.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如下图所示,t1℃时,向 5g 甲物质中分批加入水,依次得到A、B、C、D 四份溶液。
I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将溶液 A 升温至 t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与溶液A 相比溶液 C 的质量增加了 20g
c、t1℃时甲的溶解度不小于 20g/100g 水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C>D
II在溶液 A、B、C、D 中任意选择一个溶液计算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_____(选填编号)的溶质质量 分数是_____(精确到 0.1%);
(3)如下图所示,t6℃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 wg 进行实验,最终烧杯中均有固体析出,且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则 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用“<”或“≤”表示)。
【答案】t2 ac D 12.5% t2
由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长较缓慢。
【详解】
(1)由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I a、溶液A中溶质没有溶解完全,升温至 t3℃,溶质溶解完,溶剂不变,则将溶液A升温至 t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a正确;
b、t1℃时,甲没有完全的溶解,C溶解完全,与溶液A 相比溶液C的质量增加大于20g,故b不正确;
c、t1℃时,C中溶剂为25g,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5g,则甲的溶解度不小于 20g/100g 水,故c正确;
d、A中是5g水,溶解了少部分的甲物质,B中是15g水,甲物质没有溶解完全,未强调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C中是25g水,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5g,D中是35g水,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5g,溶质质量分数C大于D,故d不正确。故选ac。
II溶液D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长较缓慢,t6℃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wg进行实验,最终烧杯中均有固体析出,且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则乙的溶解度变化比甲快,故t的取值范围是t2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三、实验题
23.某小组验证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化学性质。
(1)如图一所示,进行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B 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态变为_____态,因此碳 的用途是_____。
(2)如图二所示,进行一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点燃酒精 灯前应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为确定是否可以点燃 E 处酒精灯,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答案】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 C+2CuO2Cu+CO2↑ 游离 冶炼金属 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 验纯
【分析】
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
(1)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2Cu+CO2↑,该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因此碳的用途是冶炼金属。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为确定是否可以点燃 E 处酒精灯,应进行的操作是验纯。
【点睛】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
24.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下。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选用装置 B 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D 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写明操作、现象、结论)。
(3)用 C 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将盛有白色硫酸铜粉末的燃烧匙伸入该集气瓶中(如图 F 所示),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_____。
(4)某小组同学欲探究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中,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情况。
I甲同学欲收集体积分数为 40%的氧气:先将集气瓶中注入 40%体积的水,如上图中 G 所示,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乙同学认为该方法得到的氧气体积分数不是 40%,理由是_____。
II改进后继续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分析上述相关实验结论,写出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各自的一个优点。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试管 2KClO32KCl+3O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水蒸气 剩余60%的空气中也含有氧气,实际体积大于40% 当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时,带火星的木条也能复燃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
【分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无色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
【详解】
(1)编号仪器的名称:a是分液漏斗,b是试管。
(2)装置B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反应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选用装置 B 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用D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3)无色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将盛有白色硫酸铜粉末的燃烧匙伸入该集气瓶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
(4)I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得到的氧气体积分数不是 40%,理由是剩余60%的空气中也含有氧气,实际体积大于40%。
II改进后继续实验,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时,带火星的木条也能复燃。
(5)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各自的一个优点是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
【点睛】
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四、综合应用题
25.某同学称取10g碳酸钙粉末,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1)计算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欲停止实验,应先_____。
(3)对加热后的剩余固体A进行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滤液B的溶质是_____;步骤Ⅲ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剩余固体A的成分是_____。
(4)不使用酚酞试液和稀盐酸也可以确定剩余固体A的成分,写出方法、结论及依据_____。
【答案】0.1ml 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Ca(OH)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O、CaCO3 称量剩余固体A的质量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m为10g,剩余固体A成分为CaCO3;若5.6g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设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故10g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2)加热一段时间后欲停止实验,为防止水倒吸,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3)对加热后的剩余固体A进行实验,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滤液B的溶质是氢氧化钙(Ca(OH)2);步骤Ⅲ中生成气体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滤液B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剩余固体A加入水,生成滤液B和白色固体C,碳酸钙不溶于水,说明A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故剩余固体A的成分是氧化钙和碳酸钙(CaO、CaCO3)。
(4)不使用酚酞试液和稀盐酸也可以确定剩余固体A的成分的过程:称量剩余固体A的质量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m为10g,剩余固体A成分为CaCO3;若5.6g
剩余固体A加入水,生成滤液B和白色固体C,碳酸钙不溶于水,白色固体C,碳酸钙不溶于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说明A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
分子体积变大
B
1 杯黄豆与 1 杯绿豆混合,体积小于 2 杯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合氧气
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蔗糖溶解在水中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反应前的质量(g)
16
64
0
1
T 时刻的质量(g)
4
m1
m2
m3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m4
37
氧气体积分数
90%
80%
70%
60%
40%
30%
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复燃
复燃
复燃
稍亮
不变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5页。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94%、二氧化碳0,206×1024;,02×1023=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