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专题整合 精品课件(人民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专题整合 精品课件(人民版),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图解,知识整合,链接高考,信息提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来讲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3.基本内容:皇帝制;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4.基本特征(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2)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借助神权和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5.历史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突显。具体表现在:
二、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等。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朝设刺史,宋朝地方设通判,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视角一固体符号——建筑环境的人文性表达视角解读建筑是人文环境的固体符号。建筑不仅仅构筑空间,而且还是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反映着周边的文化环境。建筑以其独特的语言向人们倾诉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典例感悟【例1】 (2020全国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审题视角】第(1)问:答题限定语→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注意要分别回答,从都城或城邦中的主体建筑、居住人群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来分析)答题提示语→概括(语言要精练,条目要清晰)第(2)问:答题限定语→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试题的落脚点是“历史条件”,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答题提示语→概括(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第(3)问:答题限定语→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切入点是“文明发展”,可从对当时、对后世或从直接、间接等方面分析)答题提示语→分析(条理清晰、依次推进,体现逻辑性)
参考答案 (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3)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角二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视角解读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体制创新是一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周的宗法分封制、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文明的历次辉煌就是建立在这些制度改革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设置方面对君主专制独裁统治是有约束的,这些制度设置能使中国在整体君主专制统治下还有开明性的统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存在着理性因素,批判继承其可取之处,对于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典例感悟【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解读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示例一观点: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论述:在中国的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便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之处。例如,汉代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通过乡举里选、中央政府策问考核等程序选拔官员;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按照标准划分品级,按照品级的高低来选官。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
示例二观点:某些决策方式也具有一定开明性。论述: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唐朝。唐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叫作“敕”,但是这个“敕”其实只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起草敕令的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皇帝在敕令发布前“画敕”即同意,此后敕令还需经过门下省给事中审核,如果门下省不同意此敕令可将其批注送回,这称为“封驳”。由此可见,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核程序如此严密和复杂,也体现了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相的权力来加强君主专制,可以说是“皇权之下的民主”。
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提炼出观点,即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然后结合所学,从考试和选官制度、某些决策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专题整合 精品课件(人民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图解,知识整合,链接高考,信息提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专题整合 精品课件(人民版),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图解,知识整合,链接高考,信息提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专题整合 精品课件(人民版),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图解,知识整合,链接高考,信息提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