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赏析+解析+实战演练
13 八下《虽有佳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13 八下《虽有佳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文件包含13八下《虽有佳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docx、13八下《虽有佳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文本解析
实战演练
一、句子默写。
1.(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礼记·虽有嘉肴》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_________;知困,________”阐释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2.(2021·海南·中考真题)是故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二则》之《虽有佳肴》)
3.(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礼记》中说:“虽有嘉肴,______,______。”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可以为师矣”。
4.(2020·辽宁抚顺·中考真题)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虽有佳肴》)
5.(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嘉肴》)
【答案】
1.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
2.学然后知不足
3.弗食不知其旨也
4.教然后知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强也
二、对比阅读
(2021·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虽有至道_____ (2)学学半_____
(3)以补不足也_____ (4)但能说之也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之学者为己 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答案】
1.(1)最好的道理(2)同“教”,教导(3)弥补(4)只
2.B
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4.(1)重要性(重要) 目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答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至道”是“最好的道理”;“但”是古今异义词,“只”的意思。
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食:动词,吃/动词,喂养;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连词,所以/连词,所以;
C.之:助词,的/宾主前置标志;
D.道:名词,道义,主张/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知(知道)、反(反省)、困(困惑)”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夫(发语词,不译)、犹(好像)、玩(赏玩)、华(花)、登(摘取)、其实(它的果实)”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1)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乙】文是把古人学习的目的和今人学习的目的进行比较。据此理解概括可填写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从“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推行主张,造福社会;从“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涵养德性,有利做事。据此可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别人的称赞,只能说说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对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古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虽有至道道:_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
(3)学不可以已已:________
(4)冰,水为之为:________
6.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虽有嘉肴虽乘奔御风(《三峡》)
B.而寒于水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蚓无爪牙之利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D.蟹六跪而二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7.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甲文文末引用《尚书》中“学学半”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C.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D.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答案】
5.道理反思停止凝结
6.A
7.B
8.B
9.(1)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2)(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分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道:道理;
(2)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思自己。反:反思;
(3)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已:停止;
(4)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为:凝结。
6.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即使/即使;
B.比/在;
C.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善者”;
D.表并列/表转折;
故选A。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选B。
8.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ACD.正确;
B.有误,“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表述错误,应为“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故选B。
9.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是故(因此)”“困(困惑)”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锲(用刀雕刻)”“舍(停止)”“折(断)”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思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020·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
[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
③究极本领
④再三展玩
⑤因窃自愧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12.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答案】
10.①困惑;②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③穷尽,终极;④一次又一次;⑤偷偷地,私自。
11.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②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12.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13.C
【分析】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
②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教导;后一个“学”:学习;
③句意: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
④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读,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
⑤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
11.考查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要翻译到位。
①重点词: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②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阅读文章,由“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可知,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并未深入,却以为自己读懂了;由“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可知,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慢慢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由“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可知,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由“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知,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作者通过自己再不同时期的读书经历,告诫我们:年轻时读书,要读出其中真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书需要很深的阅历才能读懂,而且读书犹如同古人对话,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因人的思绪不同答案也会不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
B.有误,“温故知新”意思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
故选C。
【参考译文】
(甲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文)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等看完,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静心思考,穷尽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知其大概而已。晚年无事,便取来唐宋诸家的全集,再三展读,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正的才学,真正的境地。才明自己从前所看见的,仅是十分之二三了。
于是深感后悔:如果几十年前,便从唐宋诸家诗话中探求推理,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到之处,与他们相比较,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如果把诸家的特点吸收、综合和比较,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可惜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精力已经衰竭,不能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晚年终于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不可能有精力追赶唐宋诸大家了,但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略微超过终身不看唐宋诸家诗话的人。
(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
门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心意)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D.汝何好乐(音乐)
1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16.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D.相映成趣
1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2)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答案】
14.C
15.D
16.BD
17.(1)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2)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18.(1)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2)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或学习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
【分析】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B.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其:代指学习;
C.句意:谁能赶得上你呢!及:赶得上;
D.句意:你有什么爱好?乐:爱好,喜欢;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题干中“镞而砥砺之”的意思是:把它作成箭头而且磨砺它;其中“镞”是名词作动词,把……作成箭头,
A.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B.美:意动用法,以……为美;
C.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D.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
故选D。
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题干中“教学相长也”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其中“相”的意思是互相,副词;
A.相:动词,意思是对待,看待;
B.相:副词,意思是互相;
C.相:动词,意思是观察,发现;
D.相:副词,意思是互相;
故选BD。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
(1)非:不是;“此之问也”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为“问此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其:代箭;益:更加。
18.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1)句意思是: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这里用南山竹子的生长来比喻只要自身的天赋条件好,不需要后天的的辅佐,自然就能很优秀;
(2)句意思是: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这里用弓箭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射的更深来比喻学习可以使有先天优势的人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乙文)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再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以此说来,哪用学习呢?”孔子说:“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子路再次拜谢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2020·辽宁本溪·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2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答案】
19.C
20.(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21.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春 玩 其 华/秋 登 其 实。
22.(1)重要目的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解析】
19.考查一词多义。
A.吃/通“饲”,喂;
B.所以/原因;
C.只/只;
D.自己的主张/原则,行为准则。
故选C。
20.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自反,自我反思;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2)华,通“花”,此句为比喻句,把“讲论文章”比作玩赏春天的花朵,把“修身利行”比作摘取秋天的果实,在翻译时注意运用比喻修辞。
2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意思是: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故断句: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2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
(1)甲文,开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运用类比手法,表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开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把“古之学者为己”与“今之学者为人”进行对比,论述了古今学者学习目的不同。
(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题的理解。乙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古今学者学习目的的对比,寓含着作者褒古贬今的情感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所以结合作者对古之学者学习目的来谈求学的真正意义。根据“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理解分析,翻译成现代汉语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
(选自《颜氏家训》)
(2020·四川·中考真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23.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2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2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
23.A
24.D
25.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解析】
23.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A。
24.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
【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3《虽有佳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礼记》,背景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 八下《马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文件包含14八下《马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docx、14八下《马说》-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2 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练习题,文件包含12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docx、12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