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寒假综合自测
展开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寒假综合自测,文件包含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寒假综合自测解析版docx、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寒假综合自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 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答案】 A
【解析】本题涉及民间文化方面的知识。仔细阅读各项内容,抓住表述的知识要点,根据积累积累判断正误。A错,“而立之年”是三十岁。
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
A.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贪婪地)望着屠夫。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C.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屠户面前。
D. 缀行甚远 (狼)紧跟着(屠夫)追了很远。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C 句重点词语有:于:在。句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A、B、D正确。
3.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答案】 D
【解析】 A.“抒 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是《藤野先生》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是《二十四孝图》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C.“写 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 L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是《五猖会》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D.《故乡》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但没有就突出表现怎样被扼杀,所以本项表述不妥。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麻木不仁。
B. 风沙给人类带来的是灾害,它使很多绿洲化为不毛之地。
C. 这个扫街大妈的劳动也许微不足道 , 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D. OPP0深耕智能手机领域,精益求精地持续创新产品。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A.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不能用来形容“学习”,使用错误。
B.不毛之地: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C.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D.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答案】 D
【解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D项虽有“好像”一词,但并不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不是比喻修辞。故选D。
6.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辟 澄澈 掺和 莽莽榛榛
B. 崛起 安慰 气概 疲倦不堪
C. 绵延 女娲 揉团 生气蓬勃
D. 发掘 幽光 枯藤 兴高彩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BC正确。
D. 兴高彩烈 ----兴高采烈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答案】 D
【解析】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但他们到底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但那“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的王金发的情状,正反映出革命的不彻底性。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ABC项均错误。
8.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B.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C. 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D.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答案】 A
【解析】A错误。A项中“夜莺”“云雀”应用书名号。
二、填空题
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④可以为师矣________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
⑥切问而近思________
【答案】 温习;每天;学过的知识;可以凭借;跟从(学习);恳切
【解析】①句意为: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习:温习;
②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③句意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故:学过的知识;
④句意为:就可以当老师了。可以:可以凭借;
⑤句意为:选择优秀的去跟随学习它。从:跟从(学习);
⑥句意为: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切:恳切。
10.“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__气氛。
【答案】 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象。古人把柳絮称做杨花。一般会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11.名著阅读。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学校准备把下列名著投放到公共场所,供学生们阅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部,在书本的扉页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书目:《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堆荐的名著:《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
【答案】 示例:《名人传》
;这部名著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羞奋斗的精神,是我们中学生励志阅读的好作品。 (符合题意,语句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依据作品内容,堆荐的名著:《名人传》;推荐理由:这部名著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羞奋斗的精神,是我们中学生励志阅读的好作品。
12.请你根据下面句子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一夜之间,他失去了双亲,成了________(孤单困苦,没有依靠)的孤儿。
我________(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在窗前,望着天空,不由地感到寂寞。
小姑娘吓得________(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体育课上,同学们个个精神________(振作,振奋)。
【答案】孤苦伶仃;伫立;战栗;抖擞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伫立:长时间地站着,没有动作。战栗: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抖擞:振作,振奋。
三、综合题
13.阅读课文《动物笑谈》,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语言文字 , 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读了觉得很好笑。
(2)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答案】 (1)幽默风趣
(2)作者怪诞的实验行为让人不易理解。可见作者的专业素养。
【解析】(1)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填出,本文语言文字幽默风趣,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读了觉得很好笑。(2)联系上下文可知,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是因为作者怪诞的实验行为让人不易理解。可见作者的专业素养。
四、文言文阅读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回头看;打洞
(2)C
(3)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4)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②句意为: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打洞。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前一句句意为:用刀砍狼的脑袋。以:用。后一句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的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以:因为。
B.句意为:前一句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于:在。后一句句意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于:比。
C.句意为:前一句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之:音节助词,不译后一句句意为: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之:音节助词,不译
D.句意为:前一句句意为: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其:代词,代指打麦场。后一句句意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其: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故选:C。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句意为: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从狼的角度出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多么狡猾,最终还是要失败的。从屠夫的角度出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其”的含义: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五、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 (1)江面渌;飞絮
(2)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百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这首词的意思是: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我们可以从“春光正好”“江水碧绿”“柳絮纷飞”中提取关键的信息。故“江面渌”“飞絮”是体现“芳春”的景物 。
⑵ 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忙杀”,反衬出百花的美丽,使看花人兴致高,也写出了场面大、人多、热闹。
故答案为:⑴1、江面渌2、飞絮
⑵ 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百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首先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作,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六、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A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文中画线句子A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
(4)“我”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2)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3)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
(4)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②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
(5)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解析】(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为: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发展做铺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我”在摔倒之后的想法来分析“我”惭愧的原因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联系故事情节,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从文中找出一例回答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理解本文主题:即有责任心,是“我”长大的标志。围绕“责任心”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梢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⑪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⑫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⑬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⑭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梗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⑮除了时间。
⑯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⑰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⑱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2)文章第③段“下一年 ,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3)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4)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5)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答案】 (1)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
(2)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 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3)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4)①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5)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作用,分析第二段的作用。主要还是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最后点明主旨方面的作用。如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2)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内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放入具体的语境中,结合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分析,一切主要指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3)本题主要赏析语句,题干要求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分析。“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踩”还是典型的细节描写。(4)本题主要探究语句的情感,“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对不同的主体的情感不一样。立足文本,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5)本题属于探究题。根据题目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主要从表层意思和深层内涵分析。抓住“最大”“事情”的内容,立足文本,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
七、写作题
18. (一)话题作文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参考例文一】
每当我从这里走过
每当我从家门口经过,那四层楼高的大桑树,往往会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爷爷,我要吃桑葚。”“好咧!”我坐在桑树下,看着爷爷弯下腰,一颗颗地捡着地上干净的桑葚,洗了喂给我吃。爷爷慈爱地望着我,拿出了他那随身携带的折扇,为我扇起风来。我看着爷爷满头大汗的情景,说:“爷爷,你也吃一颗喽!”“你还是自己吃,爷爷不吃!”我硬往爷爷嘴里塞了一个。“真好吃!酸酸甜甜的。“”爷爷,我们搬凳子坐到树荫底下去吧!“爷爷把座位搬到了树荫下。就这样,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坐在桑树的庇护下,听爷爷讲他年轻的故事,尽享夏日的美好!
爷爷的爱如同桑葚,酸酸甜甜,给予我夏日的清凉。
五六岁时,顽皮的我爱上了爬树。炎炎夏日,在桑树的树荫下爬树,摇一下树干,掉下些许桑葚。有一次,妈妈带我下楼洗车,她洗车,我爬树。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在凳子的帮助下凳上那”第一阶”,爬到树干分岔的地方,可这次没有凳子,我只能自己抓住树干上粗糙的地方向上爬,爬了半米后,不知是没抓住还是没踩稳,手上一松,脚下一滑,我便摔了下来,膝盖在树干上磨了几十厘米,上面顿时一片血肉模糊,疼得不得了。妈妈见我摔了下来,急忙冲了过来,帮我清理伤口,一时,剧烈的疼痛让我眼圈发红。妈妈小心翼翼支把我扶起来,刚一起身,一阵剧痛又从膝盖处传来,我已疼得满头大汗,妈妈把我抱到树荫下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跑上楼去拿药和冰块,一边帮我敷伤口一边帮我擦汗,自己已是汗流浃背却没有发现。
一小时过后,待我好些之后,便又把我抱上了楼,我看着妈妈累得精疲力尽的背影,我原本痛得炽热的心仿佛被清凉包围。
每每经过门前的大桑树,总能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这回忆如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令我回味,令我难忘!
【参考例文二】
那盏灯
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总会有那么一盏明灯,从不熄灭,只是默默地给予我们战胜阴霾的力量。
有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初稚嫩的我如果不是对英语——这门外来学科产生了兴趣,或许也就没有今天的我对理想如此执着的追求了吧。
我曾多次提到那个早已被公开的理想——当一名翻译。有的人对这个职业羡慕,有的人却对这个职业不屑,可我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因为我心中对英语的热爱从没有消失不见。
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晚上,我再次把英语班布置的作文留到了上课前来完成。尽管我在课上学到了很多英语知识,可英语作文依然是我前进路上的大难题。某些复杂的时态、从句、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概念,总是有办法让本来头脑清醒的我,变得晕乎起来。因此,还没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的我就已经开始为它们头痛了。我望着手表上不断变动着的时间,笔下的字母却迟迟没有改变。我翻动着英语教材,想从里面找到一丝借鉴的技巧,最后却发现,这样做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望着窗外完全被黑暗笼罩着的天空,我也不得不着急起来,毕竟我这次英语作文还没有完成啊!我也曾想过,骗老师说英语本忘在家里这种荒谬的做法,只是,从小做事就追求完美的我,凭借对英语单纯的热爱,硬是打消了这个想法。我不再去讨巧,终于沉下心来,努力用自己并不是非常熟悉的语法,一句一句地写着作文,或许是因为我抱着不想在自己喜爱的学科上倒下的决心吧,我刚写了一会儿,便觉得越写越顺利,就像是有些知识点突然明白了一样,我沉迷在这种亢奋中。经历了“一波一折”后,一篇完整的英语作文终于在我的笔下诞生了,我心满意足地将英语本收起来,拿起书本复习起了单词……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当时因为觉得作文太困难,而放弃了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没有对英语一如既往的热爱,或许我的理想早就被大大小小的困难打变形了。
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总会有那么一盏明灯,我相信,我对英语的热爱,会像它一样,永不熄灭。
【解析】(一)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前面有一段优美的提示性语言:“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一段话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给我们降低了写作难度,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提示语段里,已经揭示了“走过”的比喻义,即经历的意思,我们写作文时,应按照此思路来写。写关于走过的经历的适合写记叙文,写关于走过的感受的适合写散文,写关于走过的认识和写关于坚持的体验的可以选择议论文。
(二)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一段提示性的语言,不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本作文写作难度稍大。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相信也曾感受过那种令人温暖的光芒: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这些都可以作为灯的比喻义,上面这段话,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思路,这盏灯可以是眼神、问候、帮助、提醒、批评等。文章中还有一个关键,暗示我们应该写过去的事情,而不是现在的事情,写作时要注意写成回忆性的文字。题目中的灯可以是原义,也可以写比喻义和引申义,多数同学可能受提示文字提醒,写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我们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写灯的原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寒假自测,文件包含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寒假自测解析版docx、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寒假自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寒假自测,文件包含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寒假自测解析版docx、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寒假自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寒假自测,文件包含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寒假自测解析版docx、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寒假自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