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检测试卷(第六单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8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检测试卷(第六单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8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检测试卷(第六单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98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检测试卷(第六单元)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检测试卷(第六单元),共6页。
阶段评估检测试卷(第六单元)一、积累与运用[来源&#%:中^*教网]1.下列加线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玉帛(bó)纳谏(jiàn)崩殂(zú)猥自枉屈(wěi)B.旗靡(mí)夙夜(sù)瀚海(hàn)朝服衣冠(cháo)C.昳丽(yì)春谷(cōng)阙漏(quē)饮归客(yǐn)[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南冠(guān)长史(zhǎng)间进(jiàn)小信未孚(fú)2.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来源:zzste^p%#.c&om@]C.以光先帝遗德(扩展)D.风掣红旗冻不翻(拉,扯)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来#@源%:中&^教网]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C.恐托付不效[来@源:z%zstep.&^co*m]D.公将鼓之4.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何以战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国~教育出@*版&网%]C.躬耕于南阳D.天下英雄谁敌手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中#国&教%育*出版网@]6.下列对诗词曲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A.《十五从军征》揭露了“不义的战争给百姓家庭带来的骨肉分离的罪恶”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同情百姓遭遇,反对不义之战的情感。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诗人自身的豪迈气概及壮烈情怀。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D.《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气节E.《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二、综合性学习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某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为本次交流会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2.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评价。宋江 祥子 格列佛 汤姆·索亚[来#*源~:&中教^网] 三、文言文阅读(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患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1)小惠未遍( )(2)公将鼓之( )[来#源:z~zstep*.co&m%](3)再而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急躁冒进,“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已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 )(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C.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于忧患,死于安乐》)D.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小石潭记》)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2.下面句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臣之妻私臣C.能谤讥于市朝D.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来源:zz~s#t&ep@.com^] [来源:zz*step.co#~@&m](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1.解释文中加线词语。(1)卑鄙: (2)悉: 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中国*教育^#出&版网%]C.咨臣以当世之事[来%@源:中教网#~&]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将【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一、1. D2. C3. B4. D[来源:zzs*#~te%^p.com]5.(1)比喻(2)对比(3)排比(4)设问(5)对偶比喻[中国~教@育&#出^版网]6. B D二、1.示例一: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示例二: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2.示例: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处处为蓓姬着想。最后,正是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他们才从洞中脱险三、(一)1.(1)遍及、普遍(2)击鼓(3)第二次2.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用诚心处理。3. A4.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观察,能准确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二)1. A C 2. D3.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4.“蔽”指所受的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是: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5.示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言之有理即可)[来源%@:中#教&^网](三)1.(1)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2. D3.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4.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