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第1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第2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

    (1)商朝时期:商人的来历。

    (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官府垄断商业

    (3)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2、秦汉以来

    (1)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艰难。

    (2)表现:秦汉隋唐商业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商业还是得到发展。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统一生产和销售

    3、隋唐时期

    (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大运河开通、对外政策开放。

    (2)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长安城的市分东市 (商贾云

    集)和西市(胡俗流行),仍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但到唐后期,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且 农村集市 和 夜市 也有一定的发展。

    4、宋元时期

    (1)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2)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国内外商品汇集。

    5、明清时期

    (1)问题:明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繁荣: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现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清朝时出现票号(由晋商独占经营,类似于今天的银行)。

    二、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特定的位置设,与民居严格分开如西汉和唐朝的长安。但到唐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宋朝时期

    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市的时间地域被突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1)汉代以后: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重镇,也是著名商业中心

    (2)北宋前后城市功能的变化:北宋之前,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北宋之后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3)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两宋时期,纯商业的城镇就开始出现。纯商业市镇多居江南)。(镇在宋代以前仅是军事据点,北宋时逐渐向农村经济中心地演变。)

    (4)专门的商业城市:随着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等,出现一批批城市兴起和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大都会,有扬一益二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历代对外贸易

    (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两宋时,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清朝时,走向衰弱: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海禁主要在明初和中后期。明太祖立下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想巩固海防;明朝中后期海禁主要是因为荷兰和日本入侵。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而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关闭国门,而是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并由特许的十三洋行进行。

    2、朝贡贸易

    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四、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五、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经: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政: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六、海禁与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2、闭关锁国的影响: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 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知识框架】

     

    单项选择题

    1.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2.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变化直接反应的是观念的变化,而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经济基础,所以A正确;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错误;C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错误;D不是外部原因的结果。

    3.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答案】C

    【解析】依据教材内容牢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然后再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两者进行对照,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革命时代”,无论是在市场的规模、市场的分布地点上、还是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上都有“革命性”的变化。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排除。材料内容只是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并不能表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及史实相反。与前朝相比,宋代出现了草市与夜市,县以下可以设市,这表明宋代政府对商业发展监管放松,故答案选择C项。

    5.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B

    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时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受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中国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繁荣,B项错误;鸦片走私泛滥和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是在19世纪中期,与明、清前期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

    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揭示了中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积极投入到中国的市场,间接说明了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冲击清廷的统治的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所以BCD不选。

    8.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明清时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不符合史实;“妈祖”、“临水夫人”等崇拜受到朝廷的认可,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朝廷只是认可民间崇拜,不能说明统治思想和民众观念的一致,故D项说法错误。

    9.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多次重申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

    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作为等级职业制度的士农工商差别逐渐淡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商人也可以通过科举成功改变身份成为士人,不论是地主还是佃农都不一定专营农业,大多数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和商业贩运等,甚至进入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业者通过经营积累货币,也可以购买土地成为地主或自耕农,也可以通过科举甚至买官进仕。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仍是铁犁牛耕,并未出现创新;C选项错误,田庄经济兴起于汉代,不是唐宋时期;D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并未出现转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D

    【解析】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判断D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宋代土地兼并激烈,排除C;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材料无法体现。

    11.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12.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

    13.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等是需要进行较精密的数字化管理的经济部门,联系材料中“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可知,宋朝时政府管理能力不足,反而为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发展留下了回旋的空间。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有限,并不能表明其失去了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宋朝统治基础是否动摇,排除;D项,由于宋朝对一些新兴行业“管理宽松”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能反映其冲击了自然经济的传统地位,而且在宋朝自然经济仍占据传统地位,排除。

    14.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答案】B

    解析】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15.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D.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答案】C

    【解析】“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中国古代商帮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转化为资本,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投入到生产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商帮没有雄厚的根基,在自然经济滔天的洪水的冲击下必然失败,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商帮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并没有体现商帮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商业经营观念落后,排除ABD。

    1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17.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

    C.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

    【答案】A

    解析】由材料“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汉武帝之后……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和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民营工商业受政府约束小;为加强对经济的管控,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专卖制度,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迫使商人将部分资本转向农庄,形成混合经营模式,故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土地兼并现象,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落后,故C错误;材料现象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的,不是高额赋税,故D错误。

    18.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   

    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

    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答案】B

    解析】根据“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可知,明朝开放海禁,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有利于百姓和政府收入增加,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故B正确;明朝末年推行海禁政策,故“始终”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无法体现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排除C;材料反映明朝开放海禁,百姓部分通过对外贸易致富,部分贫穷的百姓也追逐富人开展对外贸易,材料并非反映贫富分化加剧,排除D。

    19. 1387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鱼鳞图册》的编制   

    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

    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

    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

    【答案】A

    解析】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政府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故A正确;材料没有以前朝代土地财产登记制度信息的说明,无法体现“开创”,B错误;鱼鳞图册制度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C错误;鱼鳞图册制度明确土地的面积及归属等信息,与土地的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D。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楼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楼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

    ——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

    材料二: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摘编自《清实录》

     

    (1)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明廷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案】(1)原因: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影响: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

    (2)分歧: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原因: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特征:从适度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解析】(1)原因:据材料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倭患。时人认识到消除倭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可知,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影响:据材料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可知,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

    (2)分歧:据材料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可知,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据材料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可知,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原因:据所学可知,这是清政府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特征:据材料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知,要适度开放;结合所学可知后来逐步实行闭关自守。

    相关试卷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练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练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周礼》记载,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唐朝史书记载,《东京梦华录》记载,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明史·舆服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通史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6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通史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