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展开古代诗歌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和价值体认,文化认同并非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就能形成的。当前,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多变,这对增进文化认同提出了新挑战。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__________。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对其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增进文化认同,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__________,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应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食古不化 只争朝夕 放任自流 自惭形秽
B.一成不变 一朝一夕 放任自流 妄自菲薄
C.食古不化 一朝一夕 听之任之 妄自菲薄
D.一成不变 只争朝夕 听之任之 自惭形秽
【答案】 B
【解析】
第一组:“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第二组:“一朝一夕”指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只争朝夕”形容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原句只是强调时间短,应使用前者。第三组:“放任自流”指任其自然发展或行动不加约束或干涉。“听之任之”指(对坏现象)听任它发展,而不加过问。原句的陈述对象是“多元文化”,不是“坏现象”。第四组:“妄自菲薄”指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惭形秽”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既要大力推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B.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C.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D.既要大力推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答案】 C
【解析】
括号前面的观点是在“继承和弘扬”上“下功夫”,“功夫”就是“深入挖掘”,目的是“大力推广”,故B、C两项与前面衔接自然;括号后强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所以,应将“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放在后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B.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独特魅力。
C.积极同其他世界文化开展交流对话,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D.积极同世界其他文化开展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答案】 D
【解析】
画线句的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其他”不是修饰“世界文化”的,而是修饰“文化”的;第二处语病是后一句句式杂糅,且表意不明,如使用“让”字开头,应说成“让中华文化在……中展现魅力”,如使用“在”字开头,则应说成“在……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或“在……中让中华文化展现魅力”。只有D项消除了原句存在的各种语病。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②可以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 ③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解析】
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①处,依据前文“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可以推测答案;②处由前文“读者在鉴赏中”结合后文“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推测;③处是对整段文字的总结,文段叙述主体是“空白手法”。
5.下图是河北省首届园林博览会的会徽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4分)
答:
【答案】
构图要素:变形的“河”、太阳、长城。寓意是:变形的“河”呈现举办地是河北省,宛若水流的具象,孕育万物生命;太阳普照河北大地,预示园博会的举办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长城的形象展现河北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以咏“早朝”为主题的唱和诗,写景极尽铺张,烘托出庄严华贵的气象,对仗精工,辞藻典丽。
B.颔联正面描写早期的场面,表现了浩浩荡荡的气势,营造了皇宫雍容华贵的氛围。
C.颈联将“花迎剑佩”“柳拂旌旗”的场面与“星初落”“露未干”的时间融为一体,进一步突出了“早”字。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表述有误,尾联表达的是对贾至诗作之高妙的赞美与和诗自谦之意。
7.诗的首联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用“鸡鸣”“曙光寒”交代早朝的时间,点题巧妙而又自然。②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既写到所见之“曙光”“春色”,又写到所闻之“鸡鸣”“莺啭”,还写到身心所感之“寒”,准确地抓住了暮春时节清晨之时景物和气候的特点。③首联对仗工整,用词巧妙。“鸡鸣”对“莺啭”,“紫陌”对“皇州”,“曙光寒”对“春色阑”,对仗精工,其中“寒”“阑”都有冷涩低沉之感,诗人用在这里,与前后描写(或用词)结合,却让人不觉得冷涩,给人以清醒、催人早去上朝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这是一首以咏“早朝”为主题的唱和诗,描写早朝盛典,景色壮丽,烘托出一派庄严华贵的气象,讴歌了盛唐的兴隆气象。首联用“鸡鸣”“曙光寒”写“早”,用“莺啭”“春色阑”点明暮春时节,描写出春天清晨明媚和煦的景色,渲染出盛唐兴盛之气象。颔联正面描写早朝的场面,“开万户”“拥千官”虽略显夸张,但将早朝的景象写得富丽堂皇,营造了皇宫特有的雍容华贵的氛围。颈联从描写早朝转向描写清晨,“星初落”“露未干”点明时间,突出题中的“早”字。本联与颔联并无关联之处,看似突兀,却别有一番意味。尾联“凤凰池”指中书省,“客”即贾至,“阳春一曲”写贾至作的诗犹如一首阳春曲,“和皆难”表达了对贾至诗作的赞美,并点出酬和之意。全诗押韵奇险,对仗精工,辞藻富丽堂皇,通篇不见一个“早”字,却在字里行间时时都让我们感受到春晨的清新和早朝的华贵。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重阳日荆州作【注】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时。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中的“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出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下楚台”蕴含着诗人对混乱时局的无可奈何和远在他乡的落寞失意;“独登台”蕴含的情感除了沦落他乡的落寞失意外,还有老弱多病的愁苦、独自登台的孤寂等。
9.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诗歌颔联写诗人欲饮酒以自宽,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②表现诗人遭逢人生失意、漂泊异乡又逢佳节的难以排遣的凄凉悲哀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本诗是诗人被贬谪之后在重阳节所写的诗作。诗歌首联中,“万里投荒”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满眼的秋景则加重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颔联写诗人重阳饮酒赏菊的情景,浊酒清冷,黄菊未开,更增凄凉悲伤之感。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莫归”“何在”,不仅道出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更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尾联点出旨意,抒发感慨。“惊时感事”写出了当时混乱险恶的时局,“不待残阳下楚台”既承接上句的“无奈”,又暗示了唐王朝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此诗将个人的悲苦和国家的兴亡结合起来,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现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现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散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散文阅读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