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中考生物专项练习 (含解析)
2022届中考生物专项练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C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生物专项练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C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C卷)1.下列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B.人口膨胀对生物圈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不断加剧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2.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主要原因是( )A.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B.防止废电池中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让废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4.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野生燕麦被引入山东半岛。以下观点最科学的是( )A.外来生物就是来自国外的生物,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不属于外来生物B.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C.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5.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这样做的生态意义是( )A.增加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B.打造观光旅游新亮点C.提高白海豚对新环境的适应 D.减少对白海豚栖息环境的影响6.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B.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7.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现象说明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复原状,因此人类可以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C.池塘自身净化作用的大小与其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D.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减少煤、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C.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开展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9.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10.“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11.小兰通过新闻得知,广西龙江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变成了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怪异。她想,含镉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1)实验假设:略(2)方法步骤: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镉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___________,作为甲培养皿的___________组。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各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③置于30 ℃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___________,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3)实验结果:甲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8%。(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1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耗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km)]排放物质燃油汽车排放系数电动汽车排放系数甲醛0.870CO246.500NOx2.400PM2.50.2240材料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组别PM2.5(微克/立方米)清晨(车流量最小)上班时段(车流量大)中午(车流量小)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第1组19894397第2组22833898第3组20864199(1)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2)根据表1数据可知,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__________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______。(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__________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__________(请举一例)。(6)请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既有有害的一面,如环境污染等,又有有利的一面,如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2.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如果植被破坏,则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物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3.答案:B解析: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锌、铅、镉、汞、锰等。据专家测试,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99立方米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如果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镉、铅、镍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再进入鱼类、农作物中,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人如果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死亡率高达9%;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镉元素,还被定为致癌物质。因此,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利用,集中处理的主要原因是防治废电池中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废电池对人类的危害。4.答案:B解析: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它们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植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使山东半岛生物种类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给农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5.答案:D解析:工程建设者优化施工方案,通过缩短工期、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做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这样做的生态意义是减少对白海豚栖息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环境的保护。6.答案:D解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B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A正确;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类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会破坏生态系统,B错误;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C正确;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D正确。8.答案:D解析: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它会破坏生物圈;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能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圈。9.答案:D解析: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A.B.C都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因为在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后,人类想再恢复到自然和谐的状态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10.答案:C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实现良性循环,A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B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C错误;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D正确。11.答案:(2)①等量清水;对照;②偶然性;④重复实验(4)含镉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解析:(2)①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含镉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用来培养水稻种子的水中是否含有镉。向甲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含镉溶液,作为实验组;向乙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②因为所使用的水稻种子不一定都能萌发,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各20粒,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对实验结论的影响。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重复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4)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甲组)含镉,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对照组(乙组)不含镉,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8%,说明含镉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12.答案:(1)自动调节(2)二氧化碳(3)越高(4)肺泡(5)戴口罩(合理即可)(6)少开车(合理即可)解析:(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传统燃油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废气,污染环境。(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4)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5)当PM2.5浓度过高时,我们外出活动时应尽量戴上防护口罩,还可以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6)要想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污染,从自我做起,我们可以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共7页。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训练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梳理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练习卷(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试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