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019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课件(35张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原则,四种方法,试一试,起跑线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欲将吴起 将: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B.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近,攀附将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崇尚,崇敬 (尚,臣子娶公主为妻)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捐弃,除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于打仗”和“残暴无义”的一组是( )A.将而攻齐,大破之/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B.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B项上一句表现他对笼络人心的见解,不是打仗方面的。C.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C项下句属于治国方面“刻暴少恩”,谈不上残暴无义。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D项根据句子在语段的位置来看,下句是结论是对他的点评,不是具体表现。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浏览题目——精读原文——重视注释——注意细节(特殊句式、虚实词)——得出基本信息——分析题目
注意:同时,“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题目中绝大选项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从下至上”原则)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②的“与”是动词,“给予”。
方法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推导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期”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不期而遇”中就是“约定”之意。
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相信 B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幸:幸亏 C 汉天子,吾丈人行也 行:辈分 D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修:修改 A 信:忠诚可靠; B 幸:表示希望;C 行:辈分; D 修:编撰。
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才”“这才”,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译为: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译为: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事物、地方、情况)”。
方法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杳不知其所之也 ( )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 ) 其:的(3)奈何取之尽锱铢 ( ) 之:代词,指代珠宝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而:却(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 焉:语气助词,无义(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 之:的
方法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⑴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的事迹,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选项中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方法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错误信息: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方法技巧:分析对比原文和选项的不同点,注重细节(人物事迹是否正确、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
明确解题步骤①把握观点,理解选句。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②读懂题干,弄清标准。③依据标准,对照原文。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答 题 策 略
一、粗读,明白文章大意 ①人有几位,如何称呼;②主角是谁,与他人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行为有哪些特征;③事有几件,由谁所为;④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什么思想意义。
1.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古人写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序,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2.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或贬为某某官职止。
3.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古代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 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封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
4.借助分析概括题目的选项信息,去理解文言文的传主信息。“分析概括题”尤其是选出“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是其中一点,其他三点都是正确的,可以借助其他三项正确的选项理解文章大意。
二、细读,突破关键语句分析关键词句,对文章进一步解读。在文言文中,对所有问题的解答,最终都要落实在对关键词的理解上,文言文中的虚词、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都不同。
1.读要求题干信息是筛选文章信息的出发点。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把握题干的关键词;其次看清题目的设问方式,如“正确”或是“不正确”。2.读全文以试题为依据,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层次,明清筛选目的,确定筛选范围。3.找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时间、人物、事件、经过、结果五个要素。
一.解题原则:“从下至上”原则二.四种方法三.答题步骤四.答题策略
方法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方法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方法3:信息筛选题—排除法方法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1.把握观点,理解选句2.读懂题干,弄清标准3.依据标准,对照原文
1.粗读课文,明白文章大意2.细读课文,突破关键语句
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高祖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以私怨杀谊士乎?”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时秋潦,涛濑涨恶,诸将请江平乃进。靖曰:“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促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铣大惧,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慰其心。”止不籍。由是江、汉列城争下。辅公柘据丹阳反,靖率黄君汉等苦战,杀伤万余人,江南平。
八年,突厥寇太原。靖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纵谍者离其腹心,夜袭定寰,破之。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授检校特进,就第,禄赐、国官、府佐皆勿废。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景武。——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 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B.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 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C.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缈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 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D.颉利走保铁山/请举国内附/靖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去其牙/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万/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史,可指记事的史官,或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文中指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B.章句,可指古文的章节和语句停顿;文中指寻章摘句,即分析古文章节、句读。C.籍,可指登记册、书册或者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等,文中指查抄没收。D.就第,指建造府邸,文中皇帝很是优待李靖,为其建造府邸且其所享待遇不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富于才干,志气不凡。他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不愿做一介书生;在隋朝担任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才。B.李靖忠于旧朝,胆识过人。仕隋时,李靖察觉李渊有异志,伪装成囚徒,准备向隋帝密告;后被俘获,临刑将斩时,大声疾呼而改变命运。C.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平定萧铣,出其不意纵兵击破;平定辅公柘,率军苦战;平定突厥,利用矛盾离散敌人,后长驱袭击,大胜敌人。D.李靖治军仁义,性情沉厚。李靖打败萧铣,号令整肃,并未用萧铣部将的家资犒赏军队;每次参议国政,恭谨温顺好像不会说话,后得善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促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2)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 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三步走,高考怎么考,读题目,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效果,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专项复习:高中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横向展开议论,一阐述概念法,二因果探究法,三条件分析法,四事例并举法,纵向展开议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信息,光武帝刘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