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课件64张
展开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手法,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狭义)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广义)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清醒,不要被迷惑。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或手法)。 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情感)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夜泊枫桥》)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多角度) 描写内容:多感官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写景):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工笔 6、色彩明暗对比“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7、场面描写。“生活场面、祭祀、战争…… 8、多层次描写,上下远近的空间感。 9、多角度描写(多感官) 10、修辞(通感、叠词、比喻、拟人、对比……) 11、数字入诗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是怎样体现夜雪这一主题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这也是多感官描写。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诗歌中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例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是虚景。 例2: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例3: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是虚景。 例4: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过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②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③ 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④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⑤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点面结合
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5、白描和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例: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是古诗中的白描杰作。它只用了寥寥数语,就使我国北方草原那一望无垠、云草相接、牛羊成群的特有情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笔洗练,意境清新,是一幅动人的给人以美的感受的画面。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全诗没有半句议论和抒情。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月夜怀故人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等,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C.尾联中诗人遥想故人,间接抒发了月下怀念故人而产生的孤独与忧伤之情。D.本诗的语言简练朴实,用词精当,体现出了温柔敦厚、平正朴实的诗风。
“间接抒发”错误,尾联“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故友今天在哪里呢?我端正坐着,正因思念友人而深深地愁苦呢。作者直接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愁。
月夜怀故人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①视听结合。月光下眼见“梧桐疏影”,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②以动衬静。以蟋蟀声乱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心绪不宁。③借景抒情。作者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这凄清之景中,表达因思念而忧伤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雨后春景的喜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卷)(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3、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岐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用典抒情。“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贫交行 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运用了间接抒情(用典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态炎凉,人情反复的愤懑之情。
典故: 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
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表达更为鲜明、生动、有力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此外,诗歌中常见的修辞还有:对比、映衬、回环、双关、反语、互文、通感、顶真
运用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 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叠词: 1、形象性。 2、确切性。 3、音乐性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白描 六、对比二、象征 ( 松、竹、梅、菊花) 七、抑扬三、衬托 八、动静结合四、烘托 九、正侧结合五、渲染 十、虚实结合十一、工笔 十二、用典十三、托物言志 十四、比兴十五、以小见大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所以此诗用色彩来渲染美景。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两句诗是个引子,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历史剧故事。这两句诗本身暗含着比喻夫妇离别的意思,但这只是一种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区别,它起的是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以小见大指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江春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前句(联)后句(联)的关系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 华 清 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步骤二)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步骤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 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二)。 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除 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第三句采用曲写 (对写)/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渡百里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是如何处理“情”与“景”的关系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魏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 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诗歌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将人的感情投射到碧草和好云之上,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借以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用拟人手法,借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闲居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使用了反衬和对比。下半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1)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2)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技巧艺术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考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艺术手法分类,诗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用典,诗歌的表现手法象征,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5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下)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5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下)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结构技巧,规范答题,提问方式,答题步骤,答题模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