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一模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6004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一模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6004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一模物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6004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一模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一模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共88分)
1. 如图所示的物品所用的材料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陶瓷杯
B.
紫砂罐
C.
不锈钢杯
D.
塑料量杯
2. 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B.
C. D.
3. 下列发电形式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A. 水利发电B. 风力发电C. 潮汐发电D. 火力发电
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B.
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C.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D.
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
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地面上人的影子
B.
树在水中的“倒影”
C.
筷子在水面处弯折
D.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6.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钳子
B.
羊角锤
C.
核桃夹
D.
镊子
7. 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山川冰雪消融
B.
霜的形成
C.
露水的形成
D.
瀑布结冰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安全锤的头做的很尖
B.
注射器针头做的很尖
C.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
9.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
B. 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C.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 380 V
D. 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11. 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B. 冬天使劲儿搓手,双手变暖和
C. 冬天用热水捂手,手逐渐变暖和D. 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水温升高
12. 下列情景中,重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 篮球由高处落下
B. 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C.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
D. 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照明灯
13. 下列所估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教室内 40 瓦的日光灯的长度约为 2 m
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10 kg
C. 普通中学生跑完 800 m 用时约为 20 s
D. 洗澡时淋浴水的温度约为 42∘C
14. 如图所示为体温计测得的温度,关于体温计的读数下列正确的是
A. 36.9∘C B. 37.0∘C C. 37.2∘C D. 37.6∘C
15. 如图所示,其中读数正确的是
A. B.
C. D.
16. 如图所示,OB 是以 O 点为支点的杠杆,F 是作用在杠杆 B 端的力。图中线段 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OA⊥AB 、 AC⊥OB。表示力 F 力臂的是
A. OA B. AC C. OC D. AB
17. 如图是小明研究电路电流关系的实物电路,下面四个电路图与小明的实验电路相符的是
A. B.
C. D.
18. 如图所示,MMʹ 为平面镜,AO 为入射光线,ON 为法线,入射角 ∠AON 等于 60∘。已知 ∠NOB 等于 30∘,∠NOC 等于 45∘,∠NOD 等于 60∘,则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
A. ONB. OBC. OCD. OD
19.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端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大
B. 变阻器 R2 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C. 电阻 R1 两端电压变小
D.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不变
B. 排球运动员扣球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
C. 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 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大于地对运动员的力
21. 如图所示,几种热现象的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 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C. 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图丁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2. 如图所示,关于下列四种电学仪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电流表应并联在电路中使用,不允许超过量程
B. 该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可以测量家庭电路的电压
C. 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若滑片向右移动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D. 该电能表接在家庭电路中,是为了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电能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磁的 N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B. 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 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磁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4. 如图所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和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5.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
B. 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获得机械能
C.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D. 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
2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B.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走过的售票员是静止的
C. 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低于 100∘C 是由于大气压低的缘故
D.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课桌受到的压力与课本的重力是平衡力
三、实验题(共11小题;共48分)
27. 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甲的温度/∘C3639424548484848515457乙的温度/∘C3639404243444547505255
(1)这两种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甲 B.乙 C.甲和乙都是晶体
(2)该晶体在 46℃时,它处于
A.固液共存态 B.液态 C.固态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热量。
A.放出 B.吸收 C.不吸收不放出
28. 晓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 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1)晓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晓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3)晓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5 cm 刻度线处,晓聪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9.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 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116 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3。
30. 小刚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选择了额定电压为 2.5 V 的小灯泡及合适的其它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为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A.左端 B.右端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开关接触不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D.灯座内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乙所示,电流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1. 如图是小阳在物理课上做的一个实验,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32. 小英同学用实验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她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绘了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12 V 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 A。
33. 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 2 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 G1 、 G动1 表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 F1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 s1 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 h1 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F1,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s1 、 h1。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 G2 、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 G动2,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 F2 、 s2 、 h2。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利用公式 η=W有W总=GhFs,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并将 η 值记录在表格中。
(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
34. 为了探究某电路的电流关系,在表中记录了各次实验中电流表 A1 的示数 I1 与电流表 A2 的示数 I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归纳出 I2 与 I1 的关系式为:I2= 。
35. 晓明利用阻值为 R0 的定值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闭合开关 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I1;
(1)断开开关 S,将 (选填“A”、“B”、“C”),闭合开关 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I2。
A.导线 a 左端线头改接到 R0 左端
B.导线 b 右端线头改接到电流表负接线柱
C.导线 b 左端线头改接到 Rx 右端
(2)请用 I1 、 I2 和 R0 表示 Rx,则 Rx= 。
36.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小乐同学利用海绵,长方形木块和一盒钩码进行实验。他把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然后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放在木块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他得出“形变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请你自选器材证明小乐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37. 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请你选择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大小有关”。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四、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共12分)
38. 阅读《手机》,回答问题。
手 机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由“固定”到“移动”,由只能相互讲话到“可视”,由单一功能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电话发生了若干次飞跃性变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昔日还是富贵象征的“大哥大”,现如今已是普通的通讯工具而已。仔细观察分析手机,会发现手机的设计、使用方面涉及到许多初中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手机的工作原理:手机既是发射装置,又是接收装置。发射过程:声音经话筒→音频模拟电信号→功率放大→ CPU →数字信号→调制、功放→天线发射电磁波。接收过程:电磁波→天线(藕合、滤波)→ GSM/PCS 滤波→中频解调→ CPU →音频功放→话筒输出声音。手机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一部手机与另一部手机的电磁波传递,要靠很多较大的固定电台→“基站”来完成,移动通讯的“基站”建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
光学方面:(1)手机的彩屏与液晶电视的屏幕相同,都应用了与“光的三原色”有关的知识。(2)触摸屏原理:触摸屏分红外线式、电容式、电阻技术式等多种,以红外线式为例:显示屏内层涂有“光点距架框”,“光点距架框”四边排列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在屏幕表面形成了一个红外线网,手触摸屏幕时,手指档住了经过该点的横竖两条红外线,CPU 据此计算出触点位置,发出相应指令,其实质是利用“光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3)当手机光屏向着太阳光时,会看不清屏幕上的信息,这是太阳光在光屏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4)手机的照相功能,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当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f)时,物体经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力学方面:手机后壳或手机套,往往有网纹或绒布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机滑落;开机、音量等按钮,按下后靠弹性材料的弹力复位。电学方面: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拨打手机时,电能转化为光、声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手机触摸屏原理有红外线式、 、电阻技术式等多种;
(2)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 能;
(3)手机后壳或手机套,往往有网纹或绒布纹,是通过增大 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机滑落。
A.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压力
39. 阅读《新型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材料》
如图所示是科技馆内展示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双向记忆合金。
纳米材料是指由颗粒尺寸在 1∼100 nm 之间的超微颗粒组成的材料。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当材料颗粒小至纳米级别时,会赋予该材料很多特有的性质,是普通材料无法比拟的。
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也是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上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用酒精灯给双金属片加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原来这个受热弯曲的金属片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贴合而成的,各种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而不同的金属随着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金属片于是就会发生弯曲。例如铁片和铜片组成的双金属片,铜片的膨胀系数比铁片大,温度高时,膨胀得比铁片多,就会弯曲。双金属片的这种性质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1)纳米材料是指由颗粒尺寸在 之间的超微颗粒组成的材料;
(2)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主要因为复合材料 的特点;
(3)给双金属片加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这主要是利用了 的特性。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40. 如图是某品牌电吹风的原理图。当开关 S 闭合时,电动机开始工作,使电吹风处于“冷风档”;当开关 S 、 S0 都闭合时,使电吹风处于“热风档”。下表给出了电吹风正常工作时的部分主要参数。(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额定电压220 V电源频率50 Hz冷风电功率55 W热风电功率165 W
求:
(1)电吹风吹冷风时的电流大小;
(2)电热丝的电阻。
41. 如图是某校体育器械进行臂力训练的示意图,运动员通过拉力 F 来提升配重,以达到锻炼臂力的目的。在一次训练时,运动员加配重的质量为 30 kg,拉力 F 的作用下,配重在 5 s 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 50 c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配重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40 W。忽略绳重和摩擦。(g 取 10 N/kg)
求:
(1)在此次训练中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 F 的大小;
(2)动滑轮的重力。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陶瓷杯的材料是陶瓷,是很好的绝缘体;故A错误;
紫砂罐的材料是烧制后的陶瓷,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不锈钢杯的材料属于金属,是很好的导体;故C正确;
塑料量杯的材料是塑料,属于绝缘体;故D错误。
2. A
【解析】本题考查电流热效应的判断,难度较小。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脑、电风扇内部均有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视机中的变压器等电子元件中均涉及电磁转换,也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本题应选A。
3. D
【解析】风、水、潮汐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可再生能源,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都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火力发电利用煤进行发电,煤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也不能重复利用,是不可再生能源,则火力发电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故D符合题意。
4. A
【解析】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在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5. B
【解析】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6. D
【解析】A、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B、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C、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7. C
【解析】冰雪的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瀑布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8. D
【解析】安全锤的头做的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注射器针头做的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D符合题意。
9. A
【解析】为防止因为干路电流过大引起火灾,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故A正确;
为防止触电,更换和维修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故B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 220 V,故C错误;
用湿布擦灯具,湿布可以导电,可能会使人触电,故D错误。
10. C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11. B
【解析】A、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冬天使劲儿搓手,手的温度升高,是摩擦生热,即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方式使得物体内能增加,故符合题意;
C、冬天用热水捂手,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水温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12. A
【解析】篮球由高处落下,重力竖直向下,篮球竖直向下移动了距离,重力对篮球做功,故A符合题意;
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小车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重力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重力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照明灯,受重力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重力不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13. D
【解析】室内40瓦的日光灯的长度约为 1 m ;故A错误;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300 g;故B错误;
中学生跑完 800 m 用时约为 3 min 左右;故C错误;
洗澡时淋浴水的温度略大于 40∘C;故D正确。
14. B
【解析】由图知:体温计上 1∘C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 0.1∘C,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1∘C;此时的温度为 37.0∘C。
15. C
【解析】A、物体左侧与 1.00 cm 对齐,右侧与 3.50 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50 cm−1.00 cm=2.50 cm。此选项错误;
B、弹簧测力计上 1 N 之间有 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2 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 N。此时指针指在“3”处,所以物重为 3 N。此选项错误;
C、量筒的分度值为 1 ml,液体的体积为 60 cm3。此选项正确;
D、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0∼1 min 之间,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 之间有 2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 s,指针在 30 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0 s,即秒表的读数为 30 s。此选项错误。
16. A
【解析】由图可知,AB 是力 F 的作用线,OA⊥AB,则 OA 为支点到力 F 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线段 OA 表示力 F 的力臂。
17. B
【解析】由实物图可知,R1 、 R2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AC、这两个电路中的电阻 R1 、 R2 都是并联的,与实物图不相符;
B、由电路图知,电流依次通过开关、电流表、 R2 、 R1 后回到电源负极,与实物图一致,故B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知,电路中电压表串联入电路中,与实物图不相符。
18. D
【解析】由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图中,∠NOD 与 ∠NOA 的角度相同,所以 OD 为反射光线。
19. C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 与 R2 串联,电压表测 R1 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滑片 P 向右端移动过程中,变阻器 R2 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故B错误;
由 I=U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由 U=IR 可知,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变小,故C正确;
由 R=UI 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 R1 的阻值,则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错误。
20. B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竖直上升或下降,其重力势能改变,则机械能改变,故A错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排球运动员扣球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与地对运动员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错误。
21. C
【解析】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有引力,故A错误;
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误;
根据图中冲程中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向下移动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此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结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故D错误。
22. D
【解析】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故A错误;
由图可知,电压表的最大量程为 15 V,家庭电路电压为 220 V,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故B错误;
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若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故C错误;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电能表直接测量的是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故D正确。
第二部分
23. B, D
【解析】地球周围有磁场,地磁 N 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A错误;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磁悬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D正确。
24. A, C
【解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根据此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故A正确;
船闸的工作原理是连通器,故B错误;
托盘天平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故C正确;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下沉的,故D错误。
25. B, D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故A错误;
热机工作时需要燃料,即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而后通过内能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即消耗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获得机械能,故B正确;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故C错误;
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是扩散现象,说明了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26. A, C
【解析】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故A正确;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走过的售票员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
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低于 100∘C 是由于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缘故,故C正确;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课桌受到的压力与课本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第三部分
27. (1) A
【解析】分析数据可知,甲在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说明它有一定的熔点,因此,甲是晶体;
(2) C
【解析】甲晶体在 46℃时,还没有达到熔点,故为固态;
(3) B
【解析】由实验可知晶体熔化的条件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8. (1) 缩小
(2) 倒立
(3) 正立
29. (1) 水平;171
【解析】实验之前,应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由图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总=100 g+50 g+20 g+1 g=171 g。
(2) 50
【解析】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V=50 mL=50 cm3;
(3) 1.1
【解析】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总−m剩=171 g−116 g=55 g,
液体的密度:ρ=mV=55 g50 cm3=1.1 g/cm3。
30. (1) 如图所示:
【解析】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 V,所以电压表的量程为 0~3 V,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2) A
【解析】闭合开关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故将滑片放在左端;
(3) D
【解析】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接通的;电压表示数为 0,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地方短路了,即小灯泡被短路了,故选D;
(4) 0.34;0.85
【解析】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 A,分度值为 0.02 A,示数为 0.34 A;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2.5 V×0.34 A=0.85 W。
31. 流体压强与流速是否有关
【解析】如图是小阳在物理课上做的一个实验,即水平吹气时,纸片向上运动,这是由于纸片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片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的缘故。
32. 3
【解析】由图可知,当定律电阻 R 两端电压为 U=6 V 时,通过的电流 I=1.5 A,
由 I=UR 可得,该定值电阻的阻值:R=UI=6 V1.5 A=4 Ω,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其两端电压无关,
因此当两端电压为 Uʹ=12 V 时,通过的电流为:
Iʹ=UʹR=12 V4 Ω=3 A。
33. (1) 步骤②中改变了物体的重力
【解析】研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应使用同一装置,控制物体的重力不变,只改变动滑轮的重力,而步骤②中改变了物体的重力,这是存在的问题;
(2) 步骤②中保持提升的物体不变,取另一个滑轮仿照步骤①重复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4. 0.9 A−2I1
【解析】设电流 I2 与 I1 满足 I2=kI1+b,将前两组数值代入,得
0.3 A=k×0.3 A+b0.4 A=k×0.25 A+b
解得,k=−2,b=0.9 A;
代入后面的数值,也得到此结论。
所以 I2 与 I1 的关系式为:I2=0.9 A−2I1。
35. (1) B
【解析】已知定值电阻和被测电阻并联,电流表与 Rx 串联,测流过 Rx 的电流。再把导线 b 右端线头改接到电流表负接线柱上,测此时 Rx 与 R0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根据两种电路状态下电源电压相等求解。
(2) (I2−I1)R0I1
【解析】闭合开关 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I1,电流表测量的是 Rx 的电流;
导线 b 右端线头改接到电流表负接线柱,电路为 R0 、 Rx 并联,电流表测 R0 、 Rx 并联总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 I2。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并联时通过 Rx 的电流不变,
所以通过 R0 的电流为 I0=I2−I1,
Rx 的阻值为 Rx=UxIx=U0I1=(I2−I1)R0I1。
36. (1)取一块海绵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海面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2)将步骤(1)中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桌面的形变;
结论:由于同一物体对于受力面的压力、受力面积都相同,压强相同,海绵形变比较大因此小乐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37. (1)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大小有关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来实现,故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只改变电阻的大小,记下对应的电流大小,故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下所示:
(2)步骤:
①按上图将已调节好的各电路元件连接电路,并记录电阻 R1 的阻值;
②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1 、 U,记录电流 I1;
③断开开关 S,另取已知阻值的电阻 R2,将电阻 R2 换接电阻 R1,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 U 保持不变,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I2,并记录 I2 和 R2 的阻值。
④断开开关 S,另取已知阻值的电阻 R3,将电阻 R3 换接电阻 R2,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 U 保持不变,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I3,并记录 I3 和 R3 的阻值。
(3)记录表格表:
电阻R/Ω电流I/A
第四部分
38. (1) 电容式
【解析】由题知,触摸屏原理有红外线式、电容式、电阻技术式等多种;
(2) 化学
【解析】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 A
【解析】手机后壳或手机套,往往有网纹或绒布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机滑落。
39. (1) 1∼100 nm
(2) 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
【解析】由于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上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热胀冷缩
【解析】铁片和铜片组成的双金属片,铜片的膨胀系数比铁片大,温度高时,膨胀得比铁片多,就会弯曲。双金属片的这种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部分
40. (1) 0.25 A
【解析】只闭合开关 S 时,电路为电动机的简单电路,电吹风处于“冷风档”,
由 P=UI 可得,电吹风吹冷风时的电流:
I=P冷U=55 W220 V=0.25 A;
(2) 440 Ω
【解析】当开关 S 、 S0 都闭合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电吹风处于“热风档”,
因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所以,电热丝的电功率:
PR=P热−P冷=165 W−55 W=110 W,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 P=UI=U2R 可得,电热丝的电阻:
R=U2PR=(220 V)2100 W=440 Ω。
41. (1) 200 N
【解析】由图知,使用的滑轮组是两定、一动,
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2h=2×50 cm = 100 cm = 1m,
拉力端移动的速度:
v=st=1 m5 s=0.2 m/s,
拉力做功功率 P=Wt=Fst=Fv,
则拉力 F=Pv=40 W0.2 m/s=200 N;
(2) 100 N
【解析】配重重力 G=mg=30 kg×10 N/kg=300 N,
忽略绳重和摩擦,拉力 F=12(G+G轮),则动滑轮重力:
G轮=2F−G=2×200 N﹣300 N=100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物理下学期期中一模试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现象不属于衍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昌平区昌平三中一模物理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东城区北京一七九中一模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