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0)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0),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第 I 卷(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得分
评卷人
注意事项: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妖娆.(ráo) 喑(ān)哑
留滞(zhì)
栖(xī)息
B、静谧.(mì) 憧.(chōng)憬
闪烁.(shuò)
亵.(xiè)渎
C、骈.(pín)进 陨.(yǔn)落
扶掖.(yè)
伫.(chù)立
A、温声细语
强聒不舍
心无旁鹜
言不及意
B、重蹈复辙
克尽职守
涕泗横流
忐忑不安
C、化为乌有
怒不可遏
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
D、从容不迫
挈而不舍
不知所措
霍然贯通
D、恣睢.(shuī)抽噎.(yē) 朴.(pú)刀 忿恚.(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修缮后的故宫博物院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大小超市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D.这些发黄的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号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5、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木。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嶙嶙。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嶙嶙。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章回体讽刺小说。
B、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 C、《陈涉世家》的作者是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
D、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且介亭杂文》。
二、(6 分)
得分
评 卷
人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按要求答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长者:年长的人B.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四:成为四个人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D.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谕:明白
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上使.外将兵B.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C. 秦王谓.唐雎曰 君谓.计将安出
D.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休祲降于.天第 II 卷(共 126 分)
得分
评卷人
注意事项: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三、(26 分)
9、把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 分)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 分)
韩国、魏国都灭亡了,然而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在,只因为有先生你啊。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 分)
(1) 过尽千帆皆不是,
(2) 。鬓微霜,又何妨!
(3) ,西北望,射天狼。
(4) 八百里分麾下炙, 。
(5) 了却君王天下事, 。
(6) ,日晚倦梳头。
(7) ,载不动许多愁。
(8) 更深月色半人家, 。
11、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按要求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根据诗意,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 、词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首词上阕写什么景?有什么特点?
①塞下秋天景色; 寒冷、荒凉
(2) 、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忧国思乡之情,渴望建功立业
12、请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选取你最熟悉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 下联。(3 分)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唐三藏爬山涉水求真经
13、某班举行以“孩子做家务,长辈要不要付报酬”为话题的辩论会。下面是甲方 同学的一段辩词:孩子做家务,长辈应该付一定的报酬。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办 事都要讲经济效益,这也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再说这还会更加激励孩子参加 力所能及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如果你是乙方的主辩,你将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道理?(要求:先摆出你方的观 点,再进行反驳。)(4 分)
观点: 。(2 分)
反驳: (2 分)
四、(40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阅读文章《千年的等待》,完成 14—18 题。(20 分)
千 年 的 等 待 (苇笛)
①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它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100 公里;纳米布沙漠被艾塞布干河分成两个部分,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北面是多岩的砂石平原。
②纳米布沙漠年均降雨量不足 25 毫米,有时甚至数年滴雨不下。只有大西洋的阵阵风暴,每次会给这片沙漠带来五六天的浓雾。想象中那该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然而就在砂石平原上,却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千岁兰。
③作为纳米布沙漠上独有的植物,千岁兰的根一部分深深扎入砂石中,一部分裸露在地表上:它有一对皮革般的带状叶子,长的可达 3 米多;这种半似松树球果半似绿色花卉的植物,顶端还生长着如同枸杞一般的红果……
④在那酷热的沙漠戈壁中,干旱时常威胁着千岁兰的生命,因为缺水,千岁兰宽厚的叶片便会渐渐枯萎,看起来就像一堆破布条;炎炎烈日下,风沙还要不停地抽打千岁兰;荒凉的沙漠中,挺立的千岁兰还是动物们的美食……
⑤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千岁兰的生命纵然不会短暂如昙花一现,大概也经不起岁月的几番轮回吧。可事实却让人目瞪口呆——千岁兰的寿命竟然长达 2000
年!
⑥这是怎样神奇的植物。干旱的日子里,肆虐的狂风中,千岁兰一任动物们吞噬自己的枝叶;而它自己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忍耐、坚韧地等待,等待着雨水的降临。无雨的季节,千岁兰伸展开长长的叶子,尽情吸纳雾气与露水,然后贮存起来,用来渡过生命中的难关……难怪著名植物学家韦尔威特希考察纳米布沙漠时,面对千岁兰感慨万端:“我坚信这是南部非洲热带生长的最美丽、最壮观、最崇高的植物,是非洲最不可理解的植物之一。”
⑦沙漠上的千岁兰,让我们肃然起敬。人类常常自诩为万物灵长,可我们何曾拥有过千岁兰一般柔韧而顽强的生命?工作的挫折、生活的窘迫、情感的失意都能成为放弃自我的理由,而后日渐消沉下去……我们却忘了,在那个数年滴雨不见的沙漠里,千岁兰骄傲地挺立着,用茁壮的枝叶用蓬勃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生命的美丽,最终成就了一段千古传奇。
⑧一株植物尚且活得如此努力而顽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漠视自己?面对千岁兰,除了竭尽全力让生命活得热烈活得精彩,我们还能做什么?!
14. 通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概括出文章后两部分的大意。(4 分) 第一部分①~②:介绍千岁兰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③~⑥:描写千岁兰的外形及内在特征,赞美千岁兰 第三部分⑦~⑧:由物及人,揭示千岁兰给我们的启示。
15. 细读全文,概括出千岁兰的神奇之处。(4 分)
我的概括:⑴能生长在不毛之地;⑵寿命可达 2000 年;⑶是纳米布沙漠独有的植物;
⑷。被动物吞噬后仍顽强生长 ⑸能吸纳、贮存雾气和露水 …… 16.联系全文,简析文章标题的含义。(4 分)
我的理解:①突出千岁兰生长寿命长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③揭示出千岁兰默默地忍耐、坚韧地等待的内在特征或赞美千岁兰柔韧而顽强的生命力。
17. 将文中划线句改为一般陈述句,并比较分析两句的表达效果。(4 分)
⑴改后句子:一株植物尚且活得如此努力而顽强,我们没有理由去漠视自己。
⑵比较分析:原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强烈,表达了人们从千岁兰身上所获得的启示。改为一般陈述句后语气平淡。
18.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示?(4 分)
我的感悟:①学会在恶劣环境中生存 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自己
(扣住文章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节选),完成 19—23 题。(20 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
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9、本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4 分)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应今天的世界环境是不可少的
20、这段话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层说了什么意思? (4 分)
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阐明格物致知的重要性,第二层是揭示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第三层是提出作者的期望。
21、“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研究学术和应付环境应该如何落实? (4 分)
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不能盲目接受,要自己有判断力。
22、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 分)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3、“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的加点“新的”和“真正”应该如何理解?试结合原文回答。
(4 分)
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而是作者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和精神。“真 正”是说中国文化还缺少实验精神。
五、写作(60 分)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自信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不断进取的信心,有永不退缩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只有充满自信,你才会不断发展。
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得分
评卷人
答题卡
反驳(2 分):
D
C
题号
一、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四、14.第二部分③~⑥(2 分): 第三部分⑦~⑧(2 分):
B
A
一、1
C
B
A
4
B
A
二、7
第 I 卷(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2 3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5 6
D
C
B
A
D
8
第 II 卷(共 126 分)
15.(4 分):⑴ ;⑵
⑶
⑷ 。
16.(4 分)我的理解:
17.⑴(2 分):
C
D
三、9、(1)(3 分)译:
(2)(3 分)译:
⑵(2 分):
10、(8 分)(1) (2)
(3) (4)
(5) (6)
(7) (8)
18.(4 分):感悟:
19、论点(4 分):
20、 (4 分):可划分为 层次。每层的层意是:
11、(1)(2 分)、写景: 特点:
(2)(3 分)、下阕抒发的感情: 12、(3 分)下联:
21、(4 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13、观点(2 分): 。
22、(4 分):
23、(4 分)
四、写作(60 分)
题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2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7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48),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 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