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35)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35)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35)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35)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35)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35),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 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妙绝纶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 suì、高超的智慧。
    ①绌.②suì③改为
    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2 分 )( )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①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②《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③“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④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⑤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 。
    A.⑤③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C⑤④②.③①D.②⑤①③④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防止 H7N9 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 分)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 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 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花和尚唐三藏野猪林火焰山路阻败走大闹
    下联: 故事情节:
    默写(6 分)
    ( 1 ) 《 从 军 行 》 中 直 抒 保 边 卫 国 壮 志 豪 情 的 句子: , 。
    ( 2 )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运用丰富的想象, 展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孤傲的诗句: , 。
    ( 3 ) 在 《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 中 表 明 自 己 对 国 事 的 忠 心 的 诗句 , 。
    ( 4 ) 李贺在《 雁门太守行》 中运用 夸张手法, 表现战争气氛惨烈的诗句是 , 。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 6 ) 《 曹 刿 论 战 》 中 说 明 政 治 上 取 信 于 民 是 作 战 的 先 决 条 件 的 句 子是: 。
    二、古诗文阅读(1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3 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 分)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 10—12 题。(4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而往,暮而归

    C能谤讥于.市朝骈死于.槽枥之间
    皆以.美于徐公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 13—15 题。(8 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饮酣.酣: (2)释.之释: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16 分)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麦子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 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 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 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 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 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 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 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 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
    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 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 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 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 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 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 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 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 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2 分)
    14、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 分)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联系文章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
    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4 分)
    17、作者说:“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14 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 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
    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 分)
    20.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 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1、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2 分)
    22、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 分)
    四、写作(60 分)
    23. 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 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 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答案仅供参考,阅卷时会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3 分)B2.(3 分)B3.(3 分)D4.(3 分)C
    5.(4 分)
    示例 1:花和尚大闹野猪林 故事情节: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两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冲性命。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至野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
    示例 2: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故事情节:唐僧师徒西去取经,来到火焰山前,酷热难当,无法前行。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火,才得顺利西行。(对联 2 分,故事情节 2 分)
    6. (7 分)
    (1)(3 分)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
    (2)(2 分)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2 分)材料一 、材料二 7.(7 分)
    (1)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带月荷锄归
    (4)沉舟侧畔千帆过(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每空 1 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23 分)
    ( 一 )(4 分 ) 8.(1 分)物是人非
    9.(3 分)C
    (二)(11 分) 10.(3 分)C
    11.(3 分)今/齐地/方千里(书写 1 分,每正确断一处 1 分,共 3 分)
    12.(5 分)(2 分)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3 分)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三)(8 分)
    13.(2 分)(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2) 释:放。
    14.(2 分)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 1 分。)
    15.(4 分)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 分)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2 分)(意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19 分)
    16.(4 分)“站立”指:地震中没有倒下的大衣橱;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乐观的精神。
    17.(3 分)运用反复的修辞,(1 分)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久。(2分)
    18.(4 分)(1)(2 分)是说爸爸妈妈仍然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从侧面反映了灾难的深重,也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担心。
    (2)(2 分)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暖。
    19 .(4 分)结合事例,围绕“热爱生活、坚强乐观、善良热心、疼爱孙女”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0.(4 分)示例:房屋没了,一些人没了,环境改变了,但活着的人依然坚强乐观,依然热爱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18 分)
    21.(3 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2.(4 分)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1 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2 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 分)
    23.(5 分) 第②段,(1 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2 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 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 分)
    24.(3 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25.(3 分)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四、作文(60 分)
    26.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 分)
    说明:
    (1)A 等基准分为 56 分;B 等基准分为 47 分;C 等基准分为 36 分;D 等基准分为 25 分。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 B,可考虑 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 A、B 之间,可考虑满分。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 300 字,得分不超过 16 分。
    等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
    (25 分)
    语言
    (25 分)
    思路与结构
    (10 分)
    A
    60
    ┃ 53 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 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
    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 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 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得分
    25——22 分
    25——22 分
    10——9 分
    B
    52
    ┃ 43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
    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 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 结构合理。
    分项得分
    21——18 分
    21——18 分
    8——7 分
    C
    42
    ┃ 33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得分
    17——14 分
    17——14 分
    6 ——5 分
    D
    32
    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 D)
    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 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
    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 D)
    分项得分
    13 分以下
    13 分以下
    4 分以下
    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 C 等。
    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 1 分。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35):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35),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57):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5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35):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35),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诗歌赏析及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