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180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形象课件(40张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概要,诗歌形象包括,分析方法讲解,答题模板,形象鉴赏答题模板,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人物形象 ①抒情主人公形象 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3、事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鉴赏
1、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3、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思考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标题“怀古”就暗示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人形象和借古讽今、借古伤己的情感表达。如后面的注释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如“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为失去北伐抗金时机而痛心。
3.抓描写,分析形象 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想当年”三句,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二是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渴望。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本词中“凭谁问”三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
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杨炯《从军行》中的书生形象。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1.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2.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在本步骤中,要联系上面的“4大思考角度”,分点概括分析。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 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步骤三有时可以不涉及。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分点说明、概括,切忌以译代析。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回答。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1、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解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可以从形、声、色的角度分析出它展现了壮阔雄奇的赤壁景色。2、从景物常见含意入手分析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意象的作用,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意,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如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表达思乡之愁,松柏象征孤直、清高、不畏强权的品格,等等。3、注意答题要求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题干要求“赏析”:除了要写出景物的自然属性外,还要写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诗人在诗中赋予该景物的情操或品性以及意义等。
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3.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释中注明的。
鉴赏景物形象“3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三、事物形象鉴赏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1、重视文化积淀,熟记物象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这样,才能分析出事物的象征意义。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3、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形象特点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可从以下关键点入手:抓动词、副词;抓抒情、议论句;抓注释,关注隐含信息。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
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
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步骤三: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
1、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抒写了……之情。
2、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板【理解情景型】诗歌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的景色。通过对……(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的描写,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型】这首诗(哪一联)描写了一幅……(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画面,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3、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模板本诗刻画了……的……(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通过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0分)
(2016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二模))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②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③。注:①这首诗是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宋光宗元年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作。②英雄:这里指岳飞、张浚等名将贤相。③南宋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烹茶招待金使。(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诗感慨颇深,感情丰富,请结合最后两联分析。(5分)
【答案】(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扬子江上雪过天晴、壮丽开阔的画面。首联写空中流霜,寒气犹在,风平获静,江水无波;颔联写云开雾散,天色澄碧,旭日东升,光芒似箭。(2)这两句景物描写,既照应了题目“过扬子江”,也为下文由景入情,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案】①颈联写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②尾联写到正是过江之时,且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典例拓展】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愁”;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10分)
(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三调)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分)(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5分)
【答案】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试题分析】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 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
【答案】①又,再一次。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炼字”是高考高频考点,这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解答时要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课件,共43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 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模式,答题步骤,诗意解读,问题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