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一课一练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读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大气中的云层越厚,②越小
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③越多
D.地表冰雪覆盖面积越大,④越大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图中④表示地面辐射。第2题,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①表示进入大气层前的太阳辐射,与灰尘数量和颗粒无关;②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越强;④表示地面辐射,地表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反射作用越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
【补偿训练】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温作用B.吸收作用
C.反射作用D.散射作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
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解析】(1)选C,(2)选B。第(1)题,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主要是反射作用;夜晚云层主要是保温作用;吸收作用、散射作用不是云层的主要作用。第(2)题,11月4日阴天,白天削弱作用强,温度低,平均气温不是最高;11月5日昼夜都是晴天,昼夜温差最大;11月6日夜晚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不容易出现霜冻;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日出前后时分。
(2020·湖州高一检测)天气预报APP功能越来越贴心,很多平台为爱美女士增加了紫外线指数预报功能。读某日拉萨和杭州紫外线指数天气预报图,完成3、4题。
3.太阳紫外线只有近l%可达地面,与其最相关的是( )
A.紫外光波长最长 B.紫外光辐射能力最弱
C.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D.大部分被云层反射
4.造成图示拉萨和杭州紫外线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差异B.海拔差异
C.天气状况D.海陆位置
【解析】3选C,4选C。第3题,臭氧可吸收紫外线,对地面起到保护作用。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天气晴转多云,拉萨阵雪转小雪。晴朗的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
(2021·台州高一检测)两小儿辩日的远近。一曰:太阳刚出时像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曰: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下图为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长短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早晨凉而中午热”,用大气热力原理来解释是由于太阳辐射处于( )
A.①经过的大气路径短
B.②受到的大气散射多
C.①地面的反射比较强
D.②到达地面的辐射多
6.与霞出现在①时相关的是( )
A.大气反射B.大气吸收
C.大气散射D.大气辐射
【解析】5选D,6选C。第5题,由图可知,①经过的大气路径长;②经过的大气路径短,受到的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辐射多;地面的反射作用与下垫面有关。第6题,霞是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所以①时,太阳高度角较小,为日出或者日落时,因此为朝霞或者晚霞,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隆河冰川近年来融化加快。为了挽救隆河冰川,当地居民将白色防水油布“披”在了冰川上,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据此完成7、8题。
7.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主要的目的是( )
A.减轻暴雨冲刷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D.塑造人工冰川景观
8.收集冰川水和制造人造雪的最佳季节分别为( )
A.秋季、冬季B.冬季、秋季
C.夏季、冬季D.冬季、夏季
【解析】7选C,8选C。第7题,为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可以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减少吸收,增强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可以起到减少冰雪融化的作用;高海拔冰川地区无暴雨冲刷;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地面的影响,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与大气逆辐射无关;遮挡冰川是为了保护冰川而不是塑造人工冰川景观。第8题,冰川水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产生的,夏季可以收集冰川水;冬季气温低,利于利用收集到的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秋季气温转凉,不利于收集冰川水;冬季冰川不融水,更不利于收集冰川水;秋季虽然气温降低,但还没有很冷,铺设人造雪容易再次融化。
(2021·玉溪高一检测)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9、10题。
9.温室内、外的气温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天时完全相同
B.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C.晴天时相差不大
D.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10.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晴天B.多云C.阴天D.无法确定
【解析】9选B,10选C。第9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室内、外气温并不相同,温室外温度较高;不论晴天、阴天还是多云,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晴天时,温室内的温度要远远大于温室外的,相差很大;阴天时温差小,晴天时温差大。第10题,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__作用。
(2)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3)图A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B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箭头①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第(2)题,箭头②表示大气逆辐射,即夜晚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第(3)题,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多云的天气白天温度较低。第(4)题,夜晚,云层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故多云的夜晚温度较高。
答案:(1)反射
(2)保温
(3)低 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4)高 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
12.(2021·天门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某研究小组根据某地的实测数据,绘制出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日变化曲线图(下图)。在同一天内,沥青路面、草地、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差别较大。
(1)分析沥青路面和近地面空气温度差异大的原因。
(2)指出图示日温差变化最大的曲线并解释其原因。
(3)说明城市大范围地面硬化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由于沥青的比热容小于草地和近地面空气,所以每到太阳出来时,沥青路面吸收热量极快,升温迅速,温度高;而近地面空气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沥青路面增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使近地面大气增温,所以沥青路面的气温高于近地面空气。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沥青路面最高温与最低温差大约近35°C,而草地接近20°C,近地面空气在10°C以内,日变化最大的曲线为沥青路面。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路面的比热容小,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快,而夜晚散热快,气温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变化最大。第(3)题,过度的城市硬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从硬化对城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分析。大范围地面硬化,地表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草地、土地等被替代,热容量变小,下雨天时阻碍了雨水的下渗容易发生内涝,地下水得不到雨水的补充。同时,路面硬化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大量路面硬化后,对气温调节作用降低,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减小。
答案:(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沥青路面吸收太阳辐射迅速增温,沥青路面气温较高;沥青路面增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使近地面大气增温,故近地面气温相对低。
(2)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热容量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日温差大。
(3)温差增大;湿度减小(热岛效应增强);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洪涝加剧。
【提升性训练】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21·济南高一检测)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C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C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据此完成13、14题。
13.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
A.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
B.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
C.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
D.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
14.与黑霜相比,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13选A,14选A。第13题,秋冬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因此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有利于霜的生成;阴雨天气时云层较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近地面不易冷却,不利于霜的形成;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不利于霜的形成。第14题,材料信息表明,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黑霜是因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人们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但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①正确;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现象时,水汽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白霜时近地温度高于黑霜时,导致对农作物的冻害弱一些,②正确;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导致对农作物的冻害弱一些,③正确;黑霜时未结霜,不存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热量的现象,④错误。
【知识拓展】形成露和霜的条件
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均不利于露和霜的生成。除辐射冷却形成外,在冷平流以后或洼地上聚集冷空气时,都有利于其形成。因此在洼地与山谷中,产生霜的频率较大。在水边平地和森林地带,产生霜的频率较小。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和晚霞之分。空中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霞的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艳丽的橙红色,成为火烧云,每当出现,都会成为人们朋友圈疯传的照片。同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总结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下图为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朝霞的形成过程。
(2)说出朝霞、晚霞、火烧云照片总会被人晒到朋友圈的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和晚霞之分”,结合图示可以分析出霞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线中的不同波段的光被散射的结果。早晨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透射能力很强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经过空气分子和杂质等散射后,天空形成绚丽色彩。第(2)题,朝霞、晚霞、火烧云照片总会被人晒到朋友圈被疯传,说明此种现象被人们认为值得展示给他人观赏,可以从霞出现的时间短暂、区域受限性方面分析,并且外观美丽,有观赏价值。
答案:(1)早晨,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地平面上只剩下透射能力很强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这些光经过空气分子和杂质等散射后,天空形成绚丽色彩。
(2)美丽、壮观;出现时间短;区域性较强。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