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虽有嘉肴,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嘉肴( ) 弗食( ) 自强( ) 教学相长( )兑命( ) 学( )学( )半
《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增长)
学学半( )
不知其旨也( )
其此之谓乎( )
是非君子之道(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惟读书是务( )
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
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美味的菜,最好的道理,自我反思,自我勉励,表示推测,《兑命》曰,①不知其旨也,②教然后知困,③教学相长也,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通假字,①大道之行也,②不独子其子,◆古今异义,③女有归,④货恶其弃于地也,⑤盗窃乱贼而不作,◆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pptx、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教学设计doc、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检测doc、22《礼记》二则导学案教师版doc、22《礼记》二则导学案学生版doc、221《虽有嘉肴》视频朗读mp4、222《大道之行也》视频朗读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