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031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明确学习目标,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美点,读懂生命,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诵腰鼓之美。
2、品语言之妙。
3、感生命之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这是陕北安塞的一群农民,在黄土高原上打腰鼓的情景,你看了有什么感受呢?(预设:壮观、宏大、热烈、震撼……)的确是这样。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被称为“天下第一鼓”。著名散文作家刘成章用赞美诗一样的语言激情再现了安塞腰鼓撼人心魄的动人场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安塞腰鼓》,欣赏黄土地上的精彩舞动。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诵腰鼓之美;品语言之妙;感生命之力。
三、读懂内容
这篇文章感情激昂高亢,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朗读的方法,让我们学以致用,自由地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任务:1.明结构2.知内容。
①按照安塞腰鼓的表演过程来看,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
鼓响前(1-4)腰鼓表演(5-27)鼓声止(28-30)
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非常的妙。表演前的沉稳安静为后文的表演蓄势。而表演结束后世界又重归寂静,耳畔那声渺远的鸡啼更衬托了这份寂静,也写出了人们仍然沉浸其中的状态。这样写既符合实际的表演过程,又能以静衬动,更能凸显安塞腰鼓表演的火热。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安塞腰鼓呢?
任哲源回答的也很准确: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触从四个方面分别描绘了安塞腰鼓热烈的场面、震撼的声响、元气淋漓的后生和变幻多样的舞姿,从视觉听觉上带给我们极大地冲击。
四、读出感情
课文这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散文,作者刘成章满怀对陕北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在写这篇文章。他常常抑制不住自己强烈的情感,时不时就直接抒发在文中,我们从一句话里可以感受到——“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四次。
我们该怎么读呢?
肯定读出赞美,因为有“好一个”这个词。然后我们看到这里是有变化的,前两个都是很直接的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而第三处多了一句“好一个黄土高原”,第四处则加了修饰语“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从腰鼓到黄土高原再到整个山河(物质世界)、想象力(精神世界),有形的世界无形的世界都被这腰鼓感染了,这四个句子是在反复咏叹中有变化,是层层递进的。我们应该读出这种感觉。同学们来试一下。范怡晨读出了赞美之情;毕建成,读的大气磅礴;杨昊琪读出了层层递进的赞叹的味道。让我们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读出美点
我们读清了结构、读懂了内容、读出了情感。接下里任务升级,要读出美点。
请同学们从描写安塞腰鼓的四块内容中,挑选自己认为美的句子,从任意角度赏析,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饱含情感地朗读这个句子。
请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这几位同学有的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的从叠词的使用上、有的从句式特点上 ,都品味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壮美。朗读的也很有气势。
六、读懂生命
这篇文章仅仅是在赞美腰鼓吗?有同学说还有人,那我们看一下这群打腰鼓的人——第18自然段:“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打腰鼓真的需要“搏击”这样用力吗?他们要与什么“搏击”呢?
带着疑问,我们先来看一幅油画。这是罗中立198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这个艺术形象来源于陕北一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这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似的皱纹,干裂的嘴唇不知品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深陷的眼睛饱含过去的苦难和对未来的期待。
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总面积大约64万平方公里,沟壑纵横,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描述“黄土高原是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无数像邓开选那样的农民,贫穷、落后、封闭是他们生活的代名词。
但是西北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有过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然而“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在沉重的躯壳内奔突、喷发。艰难贫穷的生活没有能压垮陕北人,不信你看:他们舞起了安塞腰鼓,那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尽情宣泄着生命的激情与力量。
他们在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用坚韧与苦难的命运搏击;用乐观与封闭的束缚搏击!所以作者不仅在写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那些不屈不挠的生命,歌颂通过腰鼓表现出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就是在赞美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结语
同学们,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咏之以歌!”吃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陕北农民写不出这样隽永的诗歌,但朴素而坚韧的他们却皇天后土间跳出了酣畅淋漓的生命之舞。让我们再次齐读。
今天的作业是:
1.请模仿第七段这种排比方式来描写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2.阅读刘成章《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转九曲》,感受陕北文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主预习,新课学习,课堂小结,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百度视频,百度图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