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有机质,植物体,2开发计划,环境教育,自然保护区,保护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分布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 作用强烈、 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 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 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
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三保:①加强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③鼓励 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二设:①设立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②加强雨林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3)一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 相结合。
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考向一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的存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且在不同地区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典例】 〔2016全国Ⅲ卷,36(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运用区域认知,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气候、地形、沼泽对河流含沙量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条件和影响。
【思路导引】第(1)题,
第(2)题,若赞同,其理由可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旅游开发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若反对,其理由可从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或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角度1 森林的生态功能(2020浙江湖州中学高三月考)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层存在。云林在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委内瑞拉安第斯山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其降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下图为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注:图中各数据值均为百分比,因技术限制未测量土壤蒸发量。
1.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 )A.云雾截留量B.叶片截留量C.枯落物截留量D.蒸腾量2.开辟为牧场后,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增加 B.空气湿度增大C.叶片截留量减小D.云雾减少,光照增强3.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 )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C.土壤蒸发量减小D.地下径流量增加
答案 1. B 2. D 3. B 解析 第1题,读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可知,在云林生态系统内部水循环环节中,叶片截留量占51%,所以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叶片截留量。故选B项。第2题,开辟为牧场后,植被遭到破坏,没有热带云林涵养水源,降水量会减少,A项错。空气湿度减小,B项错。叶片截留量减小不是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C项错。开辟为牧场后,植被遭到破坏,没有高大的热带云林,云雾减少,光照增强,蒸腾作用增强,导致蒸腾量大幅提高,D项对。故选D项。第3题,对比分析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和牧场水循环示意图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区域总体水量减少,蒸发、蒸腾作用减少,降水量会减少,A项错。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对。云雾减少,光照增强,土壤蒸发量增大,C项错。地下径流量减少,D项错。故选B项。
角度2 森林资源的保护右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城市公园绿化景观照片,拍摄于2020年11月20日。走进公园,能看到一座座用草毡子搭起的小草房,里面种植着法国冬青(常绿树木),附近草坪上铺满枯黄的树叶。据此完成4~6题。
4.当地自然带属于(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5.该地给法国冬青“搭房子”的目的是( )A.防风B.防涝C.防旱D.防寒6.作为城市景观植物,与法国冬青相比,该地乡土植被( )A.美化环境更好B.涵养水源更好C.维护成本更低D.净化空气更强
答案 4. B 5. D 6. C 解析 第4题,拍摄照片时间为11月20日,应为我国深秋,景观中附近草坪上铺满枯黄的树叶,说明该地为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第5题,由上题分析,结合材料,该地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较低,而法国冬青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气温过低,会发生冻害,所以该地给法国冬青“搭房子”的目的是防寒,D项正确。第6题,作为城市景观植物,与法国冬青相比,该地乡土植被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冬青在冬季需要进行保暖维护,所以该地乡土植被维护成本更低,C项正确。
考向二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从地表水的来源和地表水难以向外排泄两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2.不同类型湖泊的萎缩(1)外流湖的萎缩(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的萎缩(以咸海为例)
3.湿地萎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例】 (2018全国Ⅰ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运用区域认知,分析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扎龙湿地含盐量的变化及其原因;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第(2)题,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变化基本不大,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第(3)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富集,未来扎龙湿地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并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保护湿地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角度1 湿地的主要功能(2020山西二模)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携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第2题,由“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第3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
角度2 湿地资源的保护4.(2020山东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下图),海拔1 875~2 106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答案 (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处,易积水形成湿地。第(2)题,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处,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了入库水质。
规范答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答题思路
【典例】 (2014全国Ⅰ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运用区域认知,了解错那湖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及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沙漠化的成因、危害、应对措施等。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思维建模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气温、降水、光照、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根据不同部分特点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根据典型区域发展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确定措施。
4.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5.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问题的分析思路森林、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两大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应对其保护与修复。其主要的分析思路应抓住以下几点:(1)抓住湿地、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主要从对气候的调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环境的美化、净化,减轻自然灾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水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抓住湿地的成因进行分析湿地(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水情况、水网密度等要素。①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②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抓住湿地、森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①分析问题的表现:湿地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萎缩、消失及污染严重;森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破坏严重,两者都会导致生态功能退化,使生态失衡。②分析问题的成因:湿地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河湖淤积,污水任意排放导致湿地污染;而森林破坏问题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肆意开垦导致的。
(4)抓住对湿地、森林的保护、开发措施进行分析对湿地、森林首先应是保护,主要表现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管理力度;其次是合理开发,应退耕还湿、还林,植树造林;最后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分布,减少人类产业活动干预,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等。
〔2020山东卷,19(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平方千米(如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 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 (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课件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亚马孙河,原始森林,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光合作用,地上植被,发展需求,商业性,保护性,环境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亚马孙河,原始森林,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光合作用,地上植被,发展需求,商业性,保护性,环境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1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