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影象资料,播放乐曲旋律a,播放旋律b,播放ababc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每个乐段的学习:a要有不同动作表示;b要有不同图示表示。
2.整体对乐段了解用游戏方式来完成。
2教学目标
1、记住A.B.C三段主题的音调,并能在整首乐曲中辨认,知道乐曲主奏乐器以及创作的相关背景。
2、聆听乐曲,知道乐曲表现的内容,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中所描绘的内容,能主动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用合作方式的体验乐曲结构。
3、喜欢聆听《森林狂想曲》,进一步探寻乐曲的音效伴奏,并能积极参与到再现乐曲的活动中来,感受到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1.回旋曲式是个新知识点,需要用心来让学生接受。
2.三段乐曲都要学生会模唱,任务多。
4重点难点
重点:1.每乐段的准确模唱。
2.对整体乐曲的感觉。
3.对回旋曲式的理解。
难点:每乐段的准确模唱。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森林的歌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森林里要举行一场演唱会,小动物们早早的被布谷鸟叫醒,听听,都有哪些小动物?(播放:动物的声音)引子部分
生:蛐蛐、布谷鸟、青蛙、。。。补充:秧鸡、飞鼠、
师:这些小动物都是怎样叫的?找一个你喜欢的,学一学。
在森林里,青蛙和布谷鸟可以算得上是歌声最优美的歌唱家了。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做好铺垫】
师:真不错!小青蛙和布谷鸟唱的多开心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开始今天的欣赏。
二、初听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一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板书----《森林的歌声》
【播放影象资料】《森林的歌声》的视频资料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
2、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笛子,小提琴,鼓的声音
三、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a:
师:聆听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再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速度。
【播放乐曲旋律a】
旋律a:2∕4
6135︱332︱332︱367︱1321︱65︱3-︱3-︱6135︱332︱332︱3-︱1321︱65︱6-︱
6-︱
师:同学们听完a段旋律,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演奏的?—笛子(独奏)
除了笛子的演奏还有什么声音?---小动物的声音
乐曲的速度是:慢、稍快、很快?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轻快、流畅
(笛子的音色明亮、清新,再加上稍快的速度,使旋律既欢快又流畅。)
再来体会一次:边听边拍手。
下面我们再通过模唱进一步感受乐曲:
师播放a段旋律,生看谱模唱
(1)用“la”“lu”模唱旋律
跟音乐:先慢速分句模唱,再稍快模唱,用手画点来表示旋律的欢快,再次拍手打着节奏
【设计意图:熟悉了主旋律,加深了印象。】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我们分析一下a旋律中有哪几种基本节奏型:(分析第一乐句)
师:看似很难的旋律,其实正是由这些基本节奏型组成的。正是由于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交替出现才推动了旋律的发展。同学们,我们一起练一练。(选拍手方式)
将旋律和节奏对照,按照旋律的发展,拍打出a旋律的节奏。
6135︱332︱332︱367︱1321︱65︱
××××︱×××︱×××︱×××︱××××︱×—│
3-︱3-︱6135︱332︱332︱
×—│×—│××××︱×××︱×××︱
3-︱1321︱65︱6-︱6-︱
×—│××××︱××︱×—︱×—│
让学生稍做练习,再集体展示。
再次聆听音乐a,将学生分两组,一组跟音乐哼唱旋律,一组拍打节奏型,拍打节奏的一组,声音稍弱些。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b
师:聆听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边感受乐曲速度,边听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播放旋律b】
旋律b:2∕4
1234︱543︱223︱2–︱6712︱
376︱7-︱7-︱1234︱543︱
223︱2-︱1321︱65︱6-︱6-︱
师:同学们听完b段旋律: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独奏
除了小提琴还有什么声音?----小动物的声音。
乐曲的速度是:慢、稍快、很快?
小提琴优美的音色再加上稍快的速度,使旋律委婉、流畅,又不失欢快的情绪。
再来体会,边听边拍桌子。
跟琴:慢速la模唱,再稍快模唱/跟音乐哼唱(拍桌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b旋律的乐谱,来看b旋律中的基本节奏型:
①:2∕4×—│×—│
②:2∕4××︱××︱
③:2∕4×××︱×××︱
④:2∕4××××︱××××︱
师:原来还是由这些基本节奏型组成的,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经熟悉这四条节奏,
对照b旋律的歌谱,拍打出相应的节奏型,
一组跟音乐哼唱旋律,一组拍打相应的节奏型。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C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
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与a、b、和c比起来他们的力度就稍微-----弱一点。
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就是?------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a、b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abc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
演奏时又用到了什么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其他乐器的合奏
旋律从力度上来分析-----很强还是强?
相比之下a,b的力度是很强还是强?
旋律c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
总结: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图表,一边完整聆听乐曲
听辩乐曲的结构:
师: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三段旋律a,b,c,出现的先后顺序。
【播放ababca】
a乐段:笛子独奏旋律色彩单一,力度强,情绪热闹
b乐段:小提琴独奏,旋律色彩单一,力度强,情绪热闹
c乐段:乐器合奏,旋律色彩丰富,力度很强,情绪欢腾
生:听辨分组听辨音乐,
板书乐曲结构:a—b--a--b--c—a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ababca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ababca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动物叫声的出现,丰富了音乐色彩,烘托了音乐气氛,使乐曲显得清新、自然、富有生机、充满情趣。
3.按节奏和曲中动物一起为乐曲伴唱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模仿布谷鸟、青蛙声音为乐曲伴唱。
师:播放ab,引导学生轻声加入青蛙和布谷鸟的声音。(注意强弱,更有层次感)
我们一起来看乐曲的结构:
a—b--a--b--c—a,刚才我们给第一个a—b的每句结束句处,拍打×××
下面还有第二组a—b我们加入刚才练习的节奏为它伴奏怎么样?a\b我们是怎么练习的同学们还记得吗?(两组,一组哼唱旋律一组轻声拍打节奏)我们知道c是乐曲中最热闹的一段,我们就把四条节奏同时演奏,来衬托这种热闹怎么样?同学们同意吗?
当a旋律第三次响起,我们就不要节奏来伴奏了,只要青蛙和布谷鸟的声音就够了。好像感觉森林又恢复了安静。
师:我们一起把最难的、中间的a--b—c连起来来一遍。
播放abc,引导学生分组哼唱和拍打。
师:同学们的表现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真是太棒了,看似很难的问题,却一点也难不倒我们同学,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整表现a—b--a--b--c—a!
注意:老师的手势表现了强和弱。哪组同学该进入,哪组同学该准备,请同学们一定要,看老师的指挥。
[设计意图:用游戏方式参与音乐,感受乐曲、理解节奏、再现升华]
与森林共欢乐---合作表现
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ababca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a—b--a--b--c—a。
【师播放旋律ababca】
(看到同学们的表情,我知道同学们已经在音乐中体会到了快乐,老师也一样,一节课下来,很满足,很幸福;虽然我们对乐曲的理解还很浅显,虽然我们的表现还有些生涩,没那么完美,可是,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已经很努力了,你们是最棒的。)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但是同学们,现实的问题却是我们国家每年有接近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