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六章达标检测-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烷烃的结构-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第2课时 烷烃的性质-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第六章复习提升-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章复习提升-2022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9页。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化学键会释放能量B.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有能量变化C.常温下进行的一定是放热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2.()“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液态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发生反应:C2H8N2+2N2O4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断裂C2H8N2和N2O4中的化学键时放出能量B.C2H8N2具有的能量高于N2具有的能量C.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D.该反应中,C2H8N2为氧化剂易错点2 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不透彻3.(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 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Ag+Cl--e- 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4.(2021安徽桐城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N上有气体放出C.M为正极,N为负极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N经导线到M 易错点3 不能正确理解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2021山东临沂高一期中,)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其反应速率的是 ( )A.升高温度B.使用催化剂C.充入稀有气体,增大体系压强D.增加I2和H2的起始量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 2HI(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化学反应速率将发生变化易错点4 对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错误7.()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反应N2(g)+3H2(g) 2NH3(g)(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 ( )A.断开1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8.()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s)发生反应:3A(s) B(g)+2C(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v逆(B)=2v正(C)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B,同时消耗2a mol C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⑤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⑤⑥ 思想方法练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突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题 方法概述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分析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在解答化学反应与能量的习题中有巧妙的应用。 1.(2020辽宁抚顺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A.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b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C.图b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D.图a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2.(2020四川攀枝花期末质量监测,)科学家利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A.状态Ⅰ到状态Ⅱ是一个吸热过程B.状态Ⅰ的总能量高于状态Ⅲ的总能量C.状态Ⅱ→状态Ⅲ是旧化学键断裂的过程D.在该过程中,CO分子中碳氧键没有断裂成C和O3.(2020山东济宁高三上期末,)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2O3(s)+3C(s)+N2(g) 2AlN(s)+3CO(g)。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反应体系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时间内都存在关系:3v(N2)=v(CO)B.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化学反应在t时刻的瞬时速率C.根据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D.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曲线甲将转变为曲线乙4.()已知H2(g)+2ICl(g) I2(g)+2HCl(g),该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为吸热反应B.反应①和②均是同种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图中相应峰高有关D.反应HI(g)+ICl(g) I2(g)+HCl(g),生成1 mol HCl放出218 kJ的热量5.()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在t1 min时达到平衡。(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 mol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至t1 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 。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错练1.B 断开化学键会吸收能量,A错误;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特征之一,因此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有能量变化,B正确;常温下进行的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如NH4Cl和Ba(OH)2·8H2O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为吸热反应,如灼热的C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D错误。易错分析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无直接关系,是由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2.C 断裂化学键时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故A错误;C2H8N2+2N2O4 3N2↑+2CO2↑+4H2O为放热反应,C2H8N2和N2O4具有的总能量高于N2、CO2和H2O所具有的总能量,无法确定C2H8N2具有的能量高于N2具有的能量,故B错误,C正确;在反应C2H8N2+2N2O4 3N2↑+2CO2↑+4H2O中,C2H8N2中氮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2H8N2为还原剂,故D错误。3.B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5MnO2+2Na++2e- Na2Mn5O10,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A错误,B正确;Na+不断向“水”电池的正极移动,最终参与正极反应,C错误;由总反应可知Ag元素化合价升高,AgCl是氧化产物,D错误。易错分析原电池中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离子的迁移方向等易混淆。需明确电子流向:负极→导线→正极,电流方向:正极→导线→负极(与电子流向相反),离子流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4.C 该装置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电极活动性:M>N,则N为正极,正极上H+得电子生成H2,故N上有气泡产生,B正确;N极为正极、M极为负极,C错误;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由正极N经外电路流向负极M,D正确。5.C 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加I2和H2的起始量均能提高反应速率;充入稀有气体,增大体系压强,但是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易错分析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恒容:充入“惰性气体” 总压增大 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速率不变。②恒压:充入“惰性气体” 体积增大 物质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小。6.D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氢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项不正确;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项不正确;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容器的容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项不正确。7.C 断开1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只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反应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进行,气体总质量和体积均不变,密度始终不变,B项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但气体的质量不变,即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说明N2、H2、NH3的浓度保持不变,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易错分析不能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而出错,要谨记“变量不变”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将各项表述转化为分析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或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是否保持不变,再进行判断。8.B ①平衡时应有2v逆(B)=v正(C),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B,同时消耗2a mol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⑤因为生成的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固定的,所以B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错误;⑥因为生成的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固定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错误。思想方法练1.C 图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表示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A错误;图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由于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稳定性:反应物>生成物,B错误;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可用图b表示,C正确;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直接关系,D错误。方法点津根据图像中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图a表示放热反应,图b表示吸热反应。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强,结合图像中物质能量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物质稳定性的强弱关系等。2.C 由题图可知,状态Ⅱ的能量高于状态Ⅰ,即状态Ⅰ到状态Ⅱ是一个吸热过程,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状态Ⅰ的总能量高于状态Ⅲ的总能量,B项正确;状态Ⅱ→状态Ⅲ是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的过程,是形成化学键的过程,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该过程中没有形成C和O,D项正确。方法点津结合图像可知状态Ⅰ→状态Ⅱ是吸热过程,状态Ⅱ→状态Ⅲ是放热过程,由此可分析断开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同时,结合反应过程图中状态Ⅰ、Ⅱ、Ⅲ的物质模型变化,可分析化学键的变化。3.D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3v(N2)=v(CO),A正确;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一氧化碳的瞬时速率,B正确;根据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过程中CO的浓度变化和时间,从而求得该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C正确;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CO浓度不同,D错误。4.C 由题图可知,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①为放热反应,A错误;反应①中氢气参与反应,化合价升高被氧化,ICl中的I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不是同种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由题图可知,反应①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反应②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小,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C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HI(g)+ICl(g) I2(g)+HCl(g)生成1 mol HCl放出的热量小于218 kJ,D错误。5.答案 (1)2X 3Y+Z(写“ ”不正确)(2)36.8 kJ 解析 (1)由题图可以看出,X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X为反应物,Y、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则Y、Z为生成物,当反应至t1 min时,Δn(X)=0.8 mol、Δn(Y)=1.2 mol、Δn(Z)=0.4 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Δn(X)∶Δn(Y)∶Δn(Z)=2∶3∶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3Y+Z。(2)由于1 mol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而反应中消耗NH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则吸收的热量为0.8 mol×46 kJ/mol=36.8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