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1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043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遵义市2021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043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遵义市2021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043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遵义市2021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 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ClB. Ca(H2PO4)2
C. KNO3D. NH4NO3
3.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 元素B. 分子C. 单质D. 氧化物
4. 下列铵态氮肥的检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装入固体
C.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 检验生成物
5. 甘肃优秀学子、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化学应用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下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变成S2-
B. 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D. 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6. 《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B. 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
C. 炉膛的进气口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炭黑产量
D. 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
7. 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可以通过喷洒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的是
A. 该溶液各部分浓度不相同
B. 喷洒该溶液消毒时需避开金属制品
C. 过氧乙酸能消毒,是因为其含有O3分子
D. 过氧乙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8. 在实验室中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9. 在一支试管中按照下图三个步骤,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试管中预先收集满干燥的 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1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B. 步骤2炭粉和CO2的反应放出热量
C. 实验过程中气球只起到收集尾气的作用
D. 该实验能得出炭粉和 CO 都具有还原性
10.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氯化钡、盐酸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 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 m=2.33
D. d点对应溶液的pH=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应答内容,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1. 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科学的发展,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2)XX粽子配料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真空包装可减缓食品缓慢氧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3)成都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用铁板装饰,铁块能制成铁板是因为铁具有__________性。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_________(写一条);
(4)氢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请标出氢氧化铝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12.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克劳斯法”是当前处理含硫废气先进方法。其反应过程之一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① 画出图1中丁的模型图___________;
② 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SO2的质量分数为0.16%,则用“克劳斯法”吸收100 kg该废气,通过已知条件列出生成单质硫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
(2)图2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另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3. I.氧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于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的旋钮___________ (填“A”“B”或“C”);
(3)该同学用为了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
II.图2是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示意图。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 1.29 g/L,氨气(NH3)的密度 0.77 g/L,氯化氢气体的密度 1.63 g/L。
(1)先滴入浓氨水,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塑料瓶内自下而上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滴入浓氨水的细导管下端较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上述探究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
①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②密度越小的物质,其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把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会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14.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这就是“碳中和”。
(1)二氧化碳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图2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二氧化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
①吸收器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方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利用该技术进行二氧化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③分离器中,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每个人努力和践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_。
a.增加土壤肥力,大量燃烧秸秆
b.进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
d.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15. “天气瓶”是瓶内晶体随气温变化的装饰品。
制作步骤为:
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
②配制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
③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装瓶,并密封。
(1)24%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为______。配制时,采用研碎、搅拌等方法的作用是______。
(2)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制得的“天气瓶”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记录析出晶体情况如图,则t1、t2、t3温度由高到低顺序为______。
16.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 Zn、Cu、ZnO和 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 I 所得滤液 a 中所含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步骤 III 加入试剂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步骤 IV 加入适量 NaOH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得产品氧化锌中锌元素质量____ 金属废料中锌元素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回收的铜制取硫酸铜,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 A:CuCuOCuSO4
方案B:CuCuSO4
【信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方案A与方案B相比较,方案A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混入Na2CO3的NaOH固体,于是他们对该固体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Ⅰ.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Ⅱ.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原理】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同学们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碱石灰均足量)。
方案甲: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向样品中滴加稀硫酸,待样品反应完全,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测出生成CO2的质量,计算。
方案乙: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体积。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分别置于Y形管a、b处(此时量气管液面在零刻度处),倾斜Y形管,使反应发生,待样品反应完全,测出生成CO2的体积,计算。
【分析与讨论】
(1)方案甲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为测出生成CO2的质量,需要在样品反应前后分别称量装置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的质量。方案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应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液面读出生成CO2的体积。
(2)小红同学认为方案甲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可增加图3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填装置序号)。
(3)小青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计算。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完善实验方案后,测出了该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设计实验方案应使实验简便、误差小。
2021年九年级模拟试题化学试题卷(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C l:35.5 S:32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 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B、为有机物的燃烧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C、只是将铁的外形改变,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综上,选B。
点睛:物质的变化,明晰物质极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ClB. Ca(H2PO4)2
C. KNO3D. NH4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钾中只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错误;
B、磷酸二氢钙中只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选项错误;
C、硝酸钾中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正确;
D、硝酸铵中只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故选C。
3.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 元素B. 分子C. 单质D. 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加碘食物、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产品,其中所含的碘、铁、钙、硒等指的是元素,这些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
故选A。
4. 下列铵态氮肥的检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装入固体
C.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 检验生成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让瓶口远离鼻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不可把鼻子揍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铵态氮肥时先使试管倾斜,盛药品的药匙送入试管底部后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铵态氮肥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变蓝;而实验中放置的石蕊试纸为干燥的蓝色试纸,试纸不能变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 甘肃优秀学子、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化学应用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下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变成S2-
B. 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D. 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S2-,A错误。
B、由图可知,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正确。
C、元素周期表小方格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C正确。
D、硫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D正确。
故选:A。
6. 《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B. 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
C. 炉膛的进气口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炭黑产量
D. 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炭黑主要成分是碳,不是碳的化合物,A错误。
B、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B正确。
C、炉膛的进气口大小瓮的高矮会影响炉膛氧气含量,会影响燃烧充分程度,进而影响炭黑产量,C正确。
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性,D正确。
故选:A。
7. 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可以通过喷洒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的是
A. 该溶液各部分浓度不相同
B. 喷洒该溶液消毒时需避开金属制品
C. 过氧乙酸能消毒,因为其含有O3分子
D. 过氧乙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浓度相同,A错误;
B、过氧乙酸溶液显酸性,能和某些金属制品发生反应,故喷洒该溶液消毒时需避开金属制品,B正确;
C、过氧乙酸中只含有过氧乙酸分子,不含有臭氧分子,C错误;
D、根据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B。
8. 在实验室中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氮气都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二氧化碳与氮气的集气瓶中,木条都立即熄灭,不能区别出两瓶气体,此选项错误;
B、加水溶解,温度变化不大的是氯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C、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都有沉淀生成,不能鉴别,此选项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与二氧化锰反应,加入二氧化锰后,最终都是二氧化锰和水的混合物,都有固体残留,此选项错误。
故选B。
9. 在一支试管中按照下图三个步骤,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试管中预先收集满干燥的 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1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B. 步骤2炭粉和CO2的反应放出热量
C. 实验过程中气球只起到收集尾气作用
D. 该实验能得出炭粉和 CO 都具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不反应,不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不符合题意;
B、步骤2中,炭粉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可以起到平衡气压和收集尾气一氧化碳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具有还原性,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向一定质量硫酸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氯化钡、盐酸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 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 m=2.33
D. d点对应溶液的pH=7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
【详解】A、O-a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点时,沉淀质量没有减少到最小,所以此时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沉淀质量为x,
求得x=3.94g,所以m=6.27g-3.94g=2.33g,故C符合题意;
D、d点盐酸有剩余,因此溶液pH小于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需要根据图像分析反应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应答内容,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1. 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科学的发展,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2)XX粽子配料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真空包装可减缓食品缓慢氧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3)成都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用铁板装饰,铁块能制成铁板是因为铁具有__________性。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_________(写一条);
(4)氢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请标出氢氧化铝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涤纶 ②. 糯米 ③. 隔绝氧气 ④. 延展性 ⑤. 刷油漆、涂油、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与干燥(合理即可) ⑥. ⑦. 复分解反应 ⑧.
【解析】
【分析】
【详解】(1)面料中,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涤纶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富含淀粉的是糯米。食品在空气中易跟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真空包装可减缓食品缓慢氧化,原因是:隔绝氧气。
(3)铁块能制成铁板是因为铁具有延展性。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就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刷油漆、涂油、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与干燥(合理即可);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铝〔Al(OH)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就在化学式中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符号“+或-”和数字标出,氢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表示为:。
12.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克劳斯法”是当前处理含硫废气的先进方法。其反应过程之一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① 画出图1中丁的模型图___________;
② 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SO2的质量分数为0.16%,则用“克劳斯法”吸收100 kg该废气,通过已知条件列出生成单质硫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
(2)图2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另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和种类不变,可得1个丁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即丁表示水分子,故丁的微观示意图是:。
②克劳斯法吸收废气的过程是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题干信息,生成单质硫的质量为x,则:
所以,列出生成单质硫质量(x)的比例式为:。
(2)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图2反应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氯化银白色沉淀产生的微观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与图2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还有: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分别填:有白色沉淀产生;。
13. I.氧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于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的旋钮___________ (填“A”“B”或“C”);
(3)该同学用为了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
II.图2是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示意图。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 1.29 g/L,氨气(NH3)的密度 0.77 g/L,氯化氢气体的密度 1.63 g/L。
(1)先滴入浓氨水,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塑料瓶内自下而上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滴入浓氨水的细导管下端较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上述探究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有____(填字母)。
①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②密度越小的物质,其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把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会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答案】 ①. 2KMnO4K2MnO4+MnO2+O2 ↑ ②. A ③. 排除集气瓶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 ④. 滴有酚酞的脱脂棉花变红 ⑤. NH3+HCl=NH4Cl ⑥. 防止氨气从另一导管逸出 ⑦. a
【解析】
【分析】
【详解】I.(1)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 故①填:2KMnO4K2MnO4+MnO2+O2 ↑;
(2)图中的旋钮A是调节试管高度的,旋钮B是调节试管倾斜角度的,旋钮C是调节试管松紧程度的,故②填A;
(3)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除集气瓶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故③填:排除集气瓶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
II(1)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气使滴有酚酞的脱脂棉花变红,就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④填:滴有酚酞的脱脂棉花变红;
(2)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氯化铵,故⑤填:NH3+HCl=NH4Cl;
(3)滴入浓氨水的细导管下端较短的原因可能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容易从另一导管逸出,故⑥填:防止氨气从另一导管逸出;
(4)a、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上述探究实验可以得到该结论;
b、上述实验没有探究密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不能得到该该结论;
c、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把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不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不能得到该该结论;
故⑦填:a
14.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这就是“碳中和”。
(1)二氧化碳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图2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二氧化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
①吸收器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方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利用该技术进行二氧化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物质有______;
③分离器中,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每个人努力和践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_。
a.增加土壤肥力,大量燃烧秸秆
b.进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
d.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答案】 ①.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②. 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 ③. Na2CO3+Ca(OH)2 =CaCO3↓+2NaOH ④. ac
【解析】
【详解】(1)①NaOH溶液采用喷淋方式的原因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故填: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②由图可知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
③分离器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Ca(OH)2 =CaCO3↓+2NaOH。
(2)a.大量燃烧秸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
b.进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符合低碳生活。
c.旧衣焚烧掩埋,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
d.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低碳生活。
故选:ac。
15. “天气瓶”是瓶内晶体随气温变化的装饰品。
制作步骤为:
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
②配制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
③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装瓶,并密封。
(1)24%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为______。配制时,采用研碎、搅拌等方法的作用是______。
(2)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只列计算式)
(3)将制得的“天气瓶”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记录析出晶体情况如图,则t1、t2、t3温度由高到低顺序为______。
【答案】 ①. 酒精 ②. 增大接触面积、加速溶解 ③. ④. t3、t2、t1
【解析】
【详解】(1)24%樟脑的酒精溶液中溶剂为酒精;
配制时,采用研碎、搅拌等方法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加速溶解;
(2)由图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t1℃时,析出晶体较多,t2℃时,析出晶体变少,t3℃时,溶质全部溶解,故t1、t2、t3温度由高到低顺序为:t3、t2、t1。
16.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 Zn、Cu、ZnO和 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 I 所得滤液 a 中所含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步骤 III 加入试剂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步骤 IV 加入适量 NaOH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得产品氧化锌中锌元素质量____ 金属废料中锌元素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回收的铜制取硫酸铜,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 A:CuCuOCuSO4
方案B:CuCuSO4
【信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方案A与方案B相比较,方案A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
【答案】 ①. Zn2+、Cu2+、H+ ②. 稀硫酸 ③. 中和过量的硫酸,使硫酸锌完全反应 ④. 大于 ⑤. 不会生成污染性二氧化硫气体,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流程推断。
【详解】(1)I中反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所以过滤后滤液中含有Zn2+、Cu2+、H+;
(2)步骤II后的滤渣为Zn和Cu,加入过量试剂甲后过滤得到了Cu,故试剂甲为稀硫酸;
(3)滤液b和滤液c的成分都是ZnSO4,加入适量NaOH 溶液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稀硫酸,使Zn2+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沉淀;
(4)因为原料中锌和氧化锌最后都转化成了氧化锌,所以质量要比锌的质量大;
(5)方案A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不会污染空气。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在推断工业流程时要注意加入试剂量的问题。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混入Na2CO3的NaOH固体,于是他们对该固体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Ⅰ.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Ⅱ.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原理】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同学们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碱石灰均足量)。
方案甲: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向样品中滴加稀硫酸,待样品反应完全,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后,测出生成CO2的质量,计算。
方案乙: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反应生成CO2的体积。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和足量稀硫酸分别置于Y形管a、b处(此时量气管液面在零刻度处),倾斜Y形管,使反应发生,待样品反应完全,测出生成CO2的体积,计算。
【分析与讨论】
(1)方案甲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为测出生成CO2的质量,需要在样品反应前后分别称量装置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的质量。方案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应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液面读出生成CO2的体积。
(2)小红同学认为方案甲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可增加图3中的一个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填装置序号)。
(3)小青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计算。
【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完善实验方案后,测出了该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设计实验方案应使实验简便、误差小。
【答案】 ①. ②.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③. C ④. 防止CO2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 ⑤. 移动水准管使两侧液面相平 ⑥. G→A→B→C→D ⑦.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反应原理]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与讨论] (1)方案甲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具有吸水性可除去CO2中水蒸气;C装置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为测出生成CO2的质量,需要在样品反应前后分别称量装置C的质量。方案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CO2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反应结束后,应恢复至室温,移动水准管使两侧液面相平,然后根据液面读出生成CO2的体积,故填:除去CO2中的水蒸气;C;防止CO2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移动水准管使两侧液面相平。
(2)小红同学认为方案甲的装置设计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空气中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可增加图3中的一个装置G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改进后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G→A→B→C→D,故填:G→A→B→C→D。
(3)小青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沉淀法”进行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计算,故填: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
选项
物质
方法、现象及结论
A
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氯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溶解,测定溶解前后的温度,溶解温度下降的是硝酸铵
C
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
D
双氧水和水
加入二氧化锰,有固体残留的是水
温度(℃)
t1
t2
t3
情况记录
选项
物质
方法、现象及结论
A
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氯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溶解,测定溶解前后的温度,溶解温度下降的是硝酸铵
C
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
D
双氧水和水
加入二氧化锰,有固体残留的是水
温度(℃)
t1
t2
t3
情况记录
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年贵州省桐梓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一docx、化学1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