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第二课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初中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达标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了解课文结构并归纳
    展示提升
    1、指名读第一段
    提问:(1)、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教师小结: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指名读第二段
    (1).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归纳: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
    过渡:文中在亮明了观点(人要担当大任,应当先受艰苦磨炼)之后,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看第三段。
    3、指名读第三段
    提问: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
    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用于心、衡于虑)
    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色、声)
    教师归纳:由引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国君就会怎样?(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那国君就会怎样?(安于享乐,骄奢荒淫……)如果这样,那国家必将怎样?(灭亡)所以,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怎样?(苦其心志……所为,即经过艰苦的磨炼)
    过渡:经过以上分析论证,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齐读第四段。
    二、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程度。
    三、课堂达标测试
    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2、现代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你有什么看法?
    布置预习
    完成同步训练练习题1、2

    相关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证据与学习目标,学·教·评一致性设计,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并板书,检查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放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教师点拨,课堂达标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