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新人教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种群及其动态一、选择题1.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人口性别比例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2.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从AC的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3.下表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时间/h010203040506070酵母菌细胞数量(×1 000/mL)0.20.42510121212A.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种群数量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 000个4.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最合理的是(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5.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实线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B.实线呈“Z”形的原因可能是越冬时环颈雉的死亡率上升C.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形曲线(Nt=N0λt),其中λ>1D.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捕获其种群数量的1/26.某地区曾做过1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对4 km2农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下图所示的2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图乙OA时间段,若蝗虫种群数量每天增加3%,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7.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见下页左上表。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 ,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0+1+2+3+4+5+6+7+8+9+个体数量/只9218778706962685455102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形增长8.(不定项选择题)下图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均呈“S”形B.t2~t3,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9.(不定项选择题)自然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假设某自然种群的数量为N,环境容纳量为K,A~E是“S”形曲线上的5个点。根据下表所示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曲线上的点种群数量/(K-N)/KA200.90B500.75C1000.50D1500.25E1800.10A.该种群的K值为100B.E点不是该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时刻C.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C点之前D.(K-N)/K的比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小二、非选择题10.“S”形曲线和“J”形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右上图表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形增长;在这种条件下,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1年后的数量为2N0,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      (2)根据图中该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000 只。 (3)若图中曲线代表草原上某种野兔的数量变化,则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在实际操作时,若带有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11.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             (2)根据图甲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图甲所示时间内,数量呈“    ”形增长。 (3)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    值,对应图乙上的   点。 (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图乙的   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图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               答案:1.C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除了取决于出生率,还取决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对一个城市而言,面积是一定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人口密度,C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人群,还受迁入、迁出的影响,所以,无法判断是否为零增长,D项错误。2.B K值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A项正确。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是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从AC的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变大,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将会增大,C项正确。曲线y为“S”形曲线,种群数量增长受空间、天敌等因素(环境阻力)的制约,D项正确。3.C 根据题表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形增长,而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的是“J”形增长,A项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项错误。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1 000个/mL×10 mL= 120 000个,D项错误。4.A 分析曲线图可知,两类雄虫存活率变化曲线不同,说明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不能产生成熟精子导致突变型雄虫存活时间较长,A项正确。仅研究线虫种群中雄性个体的存活率,无法得知各年龄的个体的比例,也就无法判断年龄结构的类型,B项错误。在第15~20天时线虫存活率下降,但不能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C项错误。野生型雄虫存活率提前下降,说明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短,D项错误。5.D 环颈雉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A项正确。越冬时环颈雉的死亡率可能上升,因此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呈“Z”形,B项正确。据图中虚线可知,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近似“J”形(Nt=N0λt),其中λ>1,C项正确。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应在其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且捕获后剩余量应在K/2左右,D项错误。6.A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项正确。图甲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项错误。图乙OA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形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03)t只,C项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D项错误。7.A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A项错误。该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题表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78+70+69+62)(68+54+55+102)=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B项正确。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C项正确。种群数量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即使食物充足,该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呈“S”形增长,D项正确。8.ABC 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趋势都是0→最大→0,说明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都呈“S”形,A项正确。t2~t3,甲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仍大于0,甲种群的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项正确。乙种群在t5时种群密度最大,所以t5时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C项正确。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t3,乙种群为t5,D项错误。9.AD C点,(K-N)/K=0.5,说明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因此该种群的K值为200,A项错误。E点时,(K-N)/K=0.1,说明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因此该点不是该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时刻,B项正确。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C点之前,C项正确。根据题表分析可知,C点,(K-N)/K的比值为0.5,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项错误。10.答案:(1)J 32N0 (2)等于 (3)小于解析:(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1年后的数量为2N0,说明λ为2,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N0×25=32N0。(2)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000只。(3)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带有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获,则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多,因此调查结果偏小,即调查估算结果小于实际值。11.答案:(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 J(3)最大(K) C(4)B 种群的适应性高于种群解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2)题图甲显示,出生率>死亡率且其差值为一定值,所以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其数量呈“J”形增长。(3)若一段时间后,题图甲中①②发生重合,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与题图乙上的C点相对应。(4)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所以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题图乙的B点可获得种群最大的持续产量。若题图甲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则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说明种群的适应性高于种群。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7练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7练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1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0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0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1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9种群及其动态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9种群及其动态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