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八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中各物质的比值及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细胞内CO2浓度/O2浓度的值比血浆中的大
B.饥饿状态下一定时间内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的值会比饱食后一定时间内的大
C.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突触后神经元内Na+浓度/K+浓度的值变小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会导致局部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小
2.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高血糖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的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
D.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a液增多
3.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引起乳腺导管的收缩并排出乳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
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
4.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平时,膀胱壁肌肉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不会引起排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人“憋尿”时,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
B.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C.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属于负反馈调节
5.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辅助性T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机体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
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分泌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C.病毒感染能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通过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增强细胞免疫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6.右图表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X为垂体,结构Y为下丘脑
B.若结构Y受损,则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C.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则①和②的含量将上升
D.某人若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将导致侏儒症
7.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可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神经元Ⅱ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
B.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下丘脑中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8.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X神经元的小鼠模型,以研究X神经元对水平衡的调节作用。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开始光刺激后,测量15 min内的饮水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表示进行相应处理;“-”表示没有进行相应处理。
A.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
B.实验中的A组小鼠比B组小鼠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多
C.A组实验小鼠的下丘脑产生渴觉,导致饮水增加
D.光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饮水与口渴程度无关
9.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会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物质。下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
B.乙过程为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
C.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
D.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10.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人感染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1组,可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
B.B2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效果不明显
C.乳头瘤病毒DNA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涉及氢键的形成
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
11.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右图表示某植物的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息分子,必须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2.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浓度在1~50 μml/L的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促进效果逐渐增强
B.浓度高于1 μml/L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根据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效果可知ACC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根,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根
13.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4.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5.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次接触抗原时,Ⅵ、Ⅶ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B.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C.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屈肌反射是指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下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A.兴奋由a传至b时,b处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
B.神经递质在c处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c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
D.当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
17.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导致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的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B.在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进一步加强
C.在突触后抑制过程中,不能在突触间隙中检测到正常数量的神经递质
D.在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而发生抑制
18.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下列情况可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的是( )
A.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
B.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
C.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
D.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
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了四组,编号为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则说明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且呼吸和代谢加快,则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则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且呼吸和代谢加快,则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4-D可清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
B.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协同作用
C.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子葡萄的果实增大
D.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叶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21.(15分)下图为人体相关神经中枢参与的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吃话梅会使唾液腺分泌唾液,此过程中涉及的神经元③的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属于反射弧中的 ;人听到“话梅”二字时唾液腺分泌唾液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射弧与上述反射活动涉及的反射弧 (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2)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某种刺激”会引起激素A分泌增加,最终使尿量减少。此过程中“某种刺激”是指 ,激素A作用于肾小管与集合管使尿量减少的机理是 。
(3)人体血糖升高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元④作用于腺体细胞X,促进激素B的分泌,激素B作用于靶细胞Y以降低血糖,此过程为 调节;当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又抑制腺体细胞X分泌激素B,最终使血糖保持稳定,这体现了 调节机制。
(4)某患者因感染某种病毒而导致重症肌无力(一种自身免疫病),检查发现该患者体内的神经元②的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正常,该患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 。
22.(11分)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横向运输到背光一侧”。光线中不同成分的这一效应是否相同呢?为探究这一问题,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
(1)实验材料和用具:燕麦胚芽鞘尖端、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不透水的云母片、琼脂块、白光和与其同强度不同成分的单色光源(红、橙……紫光)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相同的琼脂块上,并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将琼脂块及部分胚芽鞘尖端分开(如右图所示);
第二步, ;
第三步, 。
23.(13分)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病人的首选药物,研究其合适的使用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下表为来自某医院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性休克是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表中数据显示,为增加抢救有效性,在对患者用药时应注意采取 的措施。
(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 中,主要与 (激素)协同升高血糖,与 (激素)协同升高体温,从而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的肾上腺素,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 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 调节;多数肾上腺素最终又被突触前膜回收,实现重复利用。
(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 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24.(16分)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 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 (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 (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 膜。
(3)上述 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 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 (多选)。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答案:
1.C O2来自外界环境而用于细胞的有氧呼吸,CO2来自细胞呼吸而最终运出体外,这两种气体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骨骼肌细胞消耗O2,产生CO2,产生的CO2的部分运输途径为CO2→组织液→血浆,而血浆中的O2的运输途径为O2→组织液→骨骼肌细胞,因此骨骼肌细胞内CO2浓度/O2浓度的值比血浆中的大,A项正确。饥饿状态下一定时间内血浆中血糖浓度降低,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同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血浆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饱食后一定时间内血浆中的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升高,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减少,导致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降低,因此饥饿状态下一定时间内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胰岛素浓度的值会比饱食后一定时间内的大,B项正确。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打开,Na+内流,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内Na+浓度/K+浓度的值变大,C项错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会导致局部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则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降低,因此局部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小,D项正确。
2.B 由题图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A项正确。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直接分泌到消化腔中,不通过b液运输,B项错误。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浓度下降,同时产生的CO2通过组织液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CO2浓度升高,C项正确。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吸水能力相对增强,造成a液增多,D项正确。
3.B 喷乳反射过程既有神经系统参与,又有激素参与,因此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项正确。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B项错误。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项正确。催产素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这种合成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D项正确。
4.C 成人“憋尿”时,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加强静息电位。由于e是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所以在e处给予电刺激不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5.D 由题图可知,题述机体调节方式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题述机体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A项正确。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分泌的CRH增多,通过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B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病毒感染能刺激辅助性T细胞,使之分泌细胞因子,可以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细胞免疫,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项错误。
6.B 由题图可知,结构X和Y 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A项错误。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若结构Y(垂体)受损,则②含量降低,进而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①含量升高,B项正确。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①和②的含量将下降,C项错误。某人若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合成不足将导致侏儒症,D项错误。
7.A 途径①是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元Ⅱ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A项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C项错误。下丘脑中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而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项错误。
8.C 由题图可知,X神经元对水平衡具有调节作用,而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所以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A项正确。实验中的A组进行了48 h限水处理,细胞渗透压会升高,所以比B组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多,B项正确。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C项错误。由B、C两组对照可知,光刺激前48 h不限水,用光处理激活X神经元时,饮水量增加,说明光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饮水与口渴程度无关,D项正确。
9.C 由题图可知,甲表示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乙表示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的过程,丙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然后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物质。甲过程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有的,丙过程有浆细胞的参与,A项错误。乙过程为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再由浆细胞分泌抗体,B项错误。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哮喘发生的过程只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D项错误。
10.D 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1组,原因是接种前即已检出HPV DNA ,说明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A项正确。B2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不能降低癌前病变比例,即效果不明显,B项正确。DNA在复制过程中涉及双链的解旋和形成,会涉及氢键的形成,C项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但不能直接识别抗原,D项错误。
11.D 植物体中的生长素主要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的顶芽和侧芽合成的,其他部位如幼嫩的叶等也能合成生长素,A项错误。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项错误。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的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项错误。生长素等植物激素需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信息传递,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D项正确。
12.C 由题图可知,浓度在1~50 μml/L的生长素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而且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效果逐渐增强,A项正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浓度高于1 μml/L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B项正确。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合成时间,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与ACC浓度为0 μml/L相比,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13.C 葡萄糖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进入细胞。
14.C 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大量外流,A项错误。BC段Na+通过离子通道大量内流,需要通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项错误。CD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项正确。形成动作电位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但动作电位的大小与刺激的强弱无关,D项错误。
15.D 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即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Ⅶ为浆细胞,不能增殖和分化,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T细胞既能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也能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B项错误。题图中Ⅱ和Ⅲ是细胞毒性T细胞,Ⅳ是记忆T细胞,Ⅴ是B细胞,Ⅵ是记忆B细胞,它们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Ⅶ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错误。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项正确。
16.ABC 当b处兴奋时,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处通过胞吐释放,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项正确。c处为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该处Na+、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C项正确。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耗时较长,因此屈肌的收缩与伸肌的舒张不同时发生,D项错误。
17.B 由题意可知,在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现象,A项错误。在突触后抑制过程中,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C项错误。在突触后抑制过程中,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D项错误。
18.ABC 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由于面食中含有淀粉,在消化道被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A项符合题意。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会使血糖浓度升高,B项符合题意。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故血糖浓度会升高,C项符合题意。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能有效降低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D项不符合题意。
19.AC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休克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甲组注射该激素后小鼠出现了休克,然后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又得以恢复,则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且呼吸和代谢加快,则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丙组小鼠是饲喂了含该激素的饲料,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且呼吸和代谢加快,则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项正确。
20.BD 2,4-D为生长素类调节剂,其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由于双子叶杂草相较于单子叶作物对2,4-D的敏感性更强,因此可利用一定浓度的2,4-D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促进单子叶作物生长,A项正确。生长素能抑制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乙烯能促进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二者作用效果相反,B项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使无子葡萄的果实增大,C项正确。喷洒细胞分裂素能延长绿叶类蔬菜的保鲜时间,D项错误。
21.答案:(1)效应器 不完全相同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
(3)神经—体液 反馈(负反馈)
(4)该种病毒的抗原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构相似,该病毒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能够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兴奋,从而出现肌无力症状(合理即可)
解析:(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吃话梅分泌唾液”和“听到‘话梅’分泌唾液”两个反射活动中涉及的感受器及神经中枢有差别,故它们涉及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2)机体缺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感受该刺激后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尿量。(3)人体血糖升高后,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以降低血糖,此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当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又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最终使血糖保持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4)若某种病毒的抗原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构相似,则该病毒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能识别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此种抗体与肌肉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后,可能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兴奋,从而出现肌无力症状。
22.答案:(2)将经上述处理的胚芽鞘尖端均分为8组,然后分别用等强度的白、红、橙、黄、绿、蓝、青、紫光单侧照射一段时间 取下每组背光侧对应的琼脂块,放置到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比较燕麦胚芽鞘的弯曲角度(注:亦可对比每组向光侧与背光侧对应琼脂块生长素的差值)
23.答案:(1)特异性 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多次给药)
(2)体液(血液) 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3)电位 (负)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1)过敏性休克的根本原因是过敏反应,是特异性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疾病。由题表数据可知,两组病例人数、年龄相仿,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不同,而B方法不良反应少,因此在抢救病人时B给药方法更好,即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多次给药)。(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主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最终弥散在全身的体液(血液)中。在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主要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升高血糖。在体温调节中,由于肾上腺素能够促进代谢,因此可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使体温升高,从而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某些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后,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因此该肾上腺素起到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该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从而保持体液中肾上腺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这属于(负)反馈调节。(4)题述事实中既有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又有激素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还有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这说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24.答案:(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
解析:(1)由题图可知,神经递质谷氨酸由甲膜的突触小泡释放,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引起GC兴奋,从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从而使Ca2+内流减少,导致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由题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可与AC的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甘氨酸的释放,从而使BC的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对于AC与BC间的突触,AC的丙膜释放甘氨酸,是突触前膜;BC的甲膜上有甘氨酸受体,甲膜此时是突触后膜。(3)BC释放的神经递质与GC上的受体结合后使GC兴奋,GC释放的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BC释放神经递质,最终使GC自身兴奋性降低,这种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准确进行,属于负反馈调节。兴奋的产生和传递过程,既有离子和氨基酸等物质的细胞膜运输,也有神经递质与细胞膜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作用。(4)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组别
接种物
A(接种前未检
出HPV DNA)
A1
对照剂
7 863
83
A2
疫苗
7 848
4
B(接种前检
出HPV DNA)
B1
对照剂
1 125
126
B2
疫苗
1 121
125
病例/人
31
36
年龄范围/岁
15~68
14~72
给药方法
A
B
使用剂量
常规剂量
稀释剂量
给药次数/次
1
2~3
不良反应(如血压过高)
多
少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题能力提升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题能力提升B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发酵工程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发酵工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九生物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九生物与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