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案
展开一.知识与能力
1. 结合《导学案》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音读、意读、情读,体会诗歌情感。
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品味诗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从学习诗歌的音读入手,感受本诗宏大的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只有在预习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使得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影音、串讲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初中时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吗?“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峻峭,隐天蔽日,极为险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里的这个地方,要比三峡更高危,更险峻,它就是古代入蜀之路,被称为“蜀道”。那么“蜀道”究竟有多高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感受一下。(播放图片共4张)
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高、险)你们现在看到的是蜀道遗迹了,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蜀道更为险峻,就让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文标题幻灯片)
二、课堂探究
读过这首诗后,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出示幻灯片)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三个位置(诗的开篇,中间,结尾),贯穿这首诗的始终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危:高而惧也。此句开篇就连用三个感叹,且在开篇,是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学们读的时候气势要足,节奏稍慢)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朱颜:脸色都变了。出现在诗歌中间这个位置,同学们读的时候要把这种情感变化读出来)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长咨嗟:长长的叹息。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把那种叹息的语气读出来,节奏要慢)
诗人三次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唱三叹,是为了什么?反复的作用是什么?强调蜀道的难。蜀道到底“难”在哪里?(出示幻灯片)三次咏叹,每一次咏叹“难”的内容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不一样在哪里?
自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哪些诗句体现了蜀道的难?用了哪些手法呢?(出示幻灯片,分组讨论3分钟作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主旨句就通过夸张的手法说蜀道比登天还难。(夸张)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
(用典)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
(用典)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以及人的度越更加艰难。
(衬托)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这是通过摹写神态,动作,侧面描写了蜀道之难。(描摹)
[小结] 第一节主要运用了用典、衬托、描摹等表现手法来突出了蜀道的难——高峻。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极富浪漫主义。(概括为一个字就是“高”)
3、找出这一段体现蜀道的难的诗句,并说明运用了哪些手法。(讨论)
[明确]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等意象叠加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空寂苍凉的氛围。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朗读指导:读出悲凉感,节奏稍慢)
(渲染、烘托)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朗读指导:读出惊险感,节奏要快)
(夸张、渲染)
[小结] 运用渲染、烘托、夸张等表现手法描写了林木之荒寂,连峰之险,皆有逼人之势。突出了蜀道之难——险峻。(概括为一个字就是“险”)
4、齐读第三节思考,这一节哪些诗句体现了蜀道的难?
[明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朗读指导:读出气势,节奏稍快,铿锵有力)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
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受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
(朗读指导:读出气势,节奏稍快,铿锵有力)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几句是说蜀道不仅有战祸之乱,还有猛兽之乱,随时都会危及人的生命。
(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感,节奏稍快,铿锵有力)
[小结]写蜀地军事形势,易守难攻,用人不当便会引起祸乱,加上猛兽出没,使此地乱上加乱,难以安居。(概括为一个字就是“乱”)
作者这一唱三叹,叹蜀道之难,难在其高,难在其险,难在其乱,那么还有其他难处吗?
明确:表面写蜀道艰难,实则写仕途坎坷,即仕途之难。(结合《导学案》背景)
因此,作者反复在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呐!
三、课堂小结
本诗以“难”为核心,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再从山水险恶的角度,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环境的空寂苍凉。最后从战祸猛兽之乱的角度,写蜀地是凶险是非之地,难以安居。诗人用神话传说、夸张、奇特的想象、映衬和烘托等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四、作业布置
背诵此首诗
五、齐读全诗,结束本课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
历史角度
一 叹:高 山势高危
行人难行
环境凄清
难 二 叹: 险
山水险恶
战祸之烈
三 叹: 乱
猛兽之
用典
描摹
表现手法 夸张
衬托
渲染
烘托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蜀道难 *蜀相)3.1 蜀道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3(蜀道难 *蜀相)3.1 蜀道难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3.1 蜀道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yw/tb_c40019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1 蜀道难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优秀教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