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教案(3课时)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教案(3课时)第1页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教案(3课时)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导学方法:
    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书法是极其灿烂的一笔浓墨重彩,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于其他文明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大家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人们成为“书圣”,他就是——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其书法精品《兰亭集序》的文章,走进这位书法大家的内心世界。
    预习检查。解决导学案上的部分生字词注音和释义。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1,作者: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的书法,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初月帖》)样样皆精,尤长于行书。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2,社会背景:东晋社会官场黑暗,各族官员势力相互倾轧。有学识的知识分子都试图避开这种昏暗的斗争。在思想抱负上无法施展,于是谈佛论道,做玄理之学;或者寄情山水,过着清闲淡雅的生活。都是缺乏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进入新课。解题,序文的文体概念及作用。
    教师泛读全文。学生注意其中的生字词及停顿断句。
    学生齐读1-2段,教师翻译讲解。
    学生讨论关于此段的问题、展示讲解。
    联系序文的的作用,总结1-2段所写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概括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
    这两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 1、记叙2、描写3、抒情4、说明5、议论。
    这两段的内容可用那一个字来概括——乐。
    这两段关于“乐”谢了哪几方面内容?或者作者感觉到“乐”的具体原因包括哪几方面?
    再读这两个自然段,理解所写内容。
    布置预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以“乐”为中心写了四方面的内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体现了序文的写作目的之一,交代写作背景。
    二、学生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段落大意。
    1,从内容上看,本段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为主,抒情为辅
    2,从段落大意来看,本段讲了作者感叹于人生短暂和对生死问题的思考。那么作者是如何从第一层次的写景叙事转换到本段的议论呢?
    触景生情:作者面对兰亭集会的欢乐的场景,联想到了自己已经年过半百,时光流逝,不免引发感触;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乐极生悲,作者面对眼前的欢乐,想到欢乐不可长存,进而联想到的美好的生命时光也不会长存,结合自身的年纪,生发出人生短暂/老之将至的感叹和伤痛。
    3,教师讲解翻译本段文字内容,具体去了解作者在本短表达了怎样的感慨,认识作者的论述思路的循序渐进过程。
    作者首先触景生情,摆出观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即人生短暂。然后举例论证,列举两种不同的人生,不管哪一种都没有认识到人生的短暂,不珍惜时光。等到时光流逝之后才有所感慨。作者就这类人的人生态度发表感慨和评论,由人生的短暂引发出对生死,对生命的终结的思考和感叹。他的感叹正好印证了古人关于生死的看法——“死生亦大矣。”因此从整个段落来看,作者的思路是流畅的,是自然而然的产生的。
    4,学生总结次段落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痛(人生短暂、自己老之将至)。
    5,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感受段落大意。
    本段继续承接上段内容来写,说明自己和古贤人(著书的人)对于生死问题的相同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然后就联想的当时的社会风气对于生死的另类看法发表意见。最后告诉读者自己写这篇序文的目的——警戒人们,引起思考,重视人的生命的价值意义。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两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在黑板上展示板书。
    二、进入新课。
    1,见识讲解翻译第四段内容。重点讲述晋朝时候社会的风气。
    “一死生,齐彭殇”。东晋社会黑暗,官场混乱,相互倾轧。致使士人(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不在热心政治,从而转向佛道的玄学理论,追求清谈无为,整个社会都迷信佛教道教,社会精神空虚。人们多关注精神的追求,特别是来世的世界的虚幻生活,对于所处的世界没有热心,不关心人世的长短,不追求今世的价值。
    2,作者对时人“一死生,齐彭殇”的态度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态度:否定批判(“虚诞”、“妄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不追求今世人生价值、虚耗光阴的悲痛的心情。
    3,作者在此段借批判时人的“轻生妄死”的态度,表明了写作序文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呢?
    引起人们的感触(“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和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更加珍惜现世的生活,珍惜时光,努力创造,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也是本文的思想主旨。
    4,本段有哪一个字可以概括作者的情感呢?——悲(一死生,齐彭殇;后人如时人)
    三、会顾全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板书:
    线索(作者的情感变化)
    第一层: ↓ 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第二层: ↓ 痛——人生短暂,自己老之将至
    第三层: ↓ 悲——时人“一死生,齐彭殇”,后人亦将如时人
    ↓↓↓
    警示后人,珍惜人生时光,努力去追求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延伸。
    怎样看待作者感叹人生短暂,老之将至的。作者的态度是消极的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