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训练之作文结尾技巧课件(26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系列训练之作文结尾技巧课件(26张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概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崭露头角,考生就必须在文章中展露自己的才思、才情和才华。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会让自己的作文更有魅力,“颜值”更高。除了要有一个“吸睛”的标题、一个闪亮的凤头,要巧妙地析题外,不要做到结尾精彩,形成豹尾,使文章达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一、作文结尾的要求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尾作为作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处理得当就能锦上添花。结一个精彩的“豹尾”,或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或响亮有力、底蕴丰厚,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心灵上的共鸣。故此,结尾首先要“精”,即精练有力、结得响亮;其次要“应”,即照应题目和核心材料;最后要“扣”,即总结全篇、回扣标题。
二、结尾技巧 1.画龙点睛,总结升华 在文章的结尾,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以便对前文中的观点、态度、主张和主旨进行重申,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点明文章的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这种形式的结尾能有效地解决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出现的散、杂、泛、乱的问题,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章的观点鲜明突出。
【示例】 寒冬已逝,盛夏将至。只要人人都怀有一颗爱人之心,相信“距离不是距离”,疫情的阴霾全然散去之后,我们,必将更紧密、更坚强。 疫之所距,距离是万水千山。爱之所系,联系乃柳暗花明。(摘自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佳作《疫之所距,爱之所系》)
【点评】 结尾处运用对偶,点明疫情中距离与联系之间的关系: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2.照应开头,呼应前文 一篇佳作,一般既重视思想与文采,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在议论文中,结尾处如能巧妙地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合,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文章首尾呼应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
【示例】 (开头)浙江大地,哺育了无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了闻名遐迩的浙江精神。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伴随着浙江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成长,也深刻感悟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结尾)浙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经济形式和一代代杰出的浙江儿女,完美地诠释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继承浙江精神,并将它发扬光大。(摘自2018年高考浙江卷佳作《浙江精神永相传》)
【点评】 开头概括浙江大地哺育了杰出人物,孕育了浙江精神,继而写“我”感悟到浙江精神,引出文章的主题。结尾总结全文,浙江的方方面面都诠释着浙江精神,继而写“我”将继承并发扬浙江精神的坚定信念。首尾完美照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和谐,同时照应题目,中心突出。
3.巧妙引用,增强底蕴 古典诗词、名言警句都是语言的精粹。在结尾时,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格言等,并将其恰当地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旨联系起来,可以增添文采,提升意境,深化主旨,增加厚重感。
【示例】 正如崔卫平教授所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距离是爱,联系更是爱。纵千里之距,你我心心相连。(摘自2020年新高考卷Ⅰ佳作《纵千里之距,秉一心抗疫》)
【点评】 结尾处引用崔卫平教授的话,阐明了疫情之下,“距离”与“联系”都是爱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深度。
4.问句作结,启发思考 在文章结尾设置问句,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留有思考的余地。这都能促使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启发人心,有效地延展思想的长度,或拓展思维的深度。
【示例】 倘个体明辨他人之需,何愁不能创建文明社会?倘社会大众明辨时代之需,何愁不能实现中国梦想?倘各国国民明辨世界之需,何愁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自2018年高考上海卷佳作《他需在左,自我在右》)
【点评】 结尾连用三个反问句,并且反问句间呈递进关系,情感逐渐加强,引发读者对“他人需求”重要性的思考;同时三个反问句又构成排比,气势磅礴。
5.留白拓展,意蕴丰富 文章采用留白式的结尾,往往留不尽之意在文字之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议论文的结尾运用留白之法,能够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咀嚼和回味,使文章更显余味深长。
【示例】 光芒幻化、旋转,分成一缕缕注入人们的心田,守护着那红色的信仰,红色的世界。2019会创造奇迹,光芒想,它们忽而间懂得了那奥秘。光芒再次启程,带着美丽的红色,去向那璀璨的未来……(摘自2019年高考北京卷佳作《2019的色彩》)
【点评】 光芒为什么要再次启程,带着美丽的红色去向那璀璨的未来?文章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或许是继续探究2020年的色彩,或许是去向2049年准备祖国百年华诞的色彩,或许是……省略号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意境,收到“巧蓄余酿,以味见长”的效果。
6.警示劝诫,呼告号召 议论文在议论某些现实问题的时候,为了达到警示、劝诫的作用,往往在结尾处发出呼告或号召,以促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种形式的结尾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有效达到警示、劝诫之目的。 在结尾处提出号召,用呼吁(如“让我们……”)的句式来号召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能凸显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而直接呼告某人,以号召的方式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期望,这种形式的结尾,能有效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颜如玉”,但一定有为人处世之道,它会让你见识管仲的贤能,懂得鲍叔的谦虚,学会齐桓公的宽容……去阅读吧,你将体会到书籍无穷的魅力!去阅读吧,你将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去阅读吧,你的气质,来源于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摘自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佳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点评】 结尾以呼告作结,重新回到读书会这一情境中,发出“去阅读吧”的号召,将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与读书联系起来,强调了“包容”的重要意义。作者旁征博引,适当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推出视频《后浪》演讲,引起各主流媒体的广泛转载和社会的关注热议。 演讲词里有:“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作为“后浪”的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演讲词,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材料以网络视频为引子,让考生思考“前浪”与“后浪”之间的精神传承——奋斗不息,才造就了蓬勃发展的现代中国,而蓬勃的中国拓展了他们的心胸,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又为当代青年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年轻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正是拥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表现。青年兴则国家兴,国家强则青年强。“前浪”用奋勇拼搏的精神开创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后浪”则要紧紧秉承前浪的精神动力,将中国的发展势头延续下去。命题者从视频演讲词的角度,让考生进入写作情境,注重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进步的时代潮流中。
【参考立意】 ①奔涌吧,后浪! ②青年兴则国家兴。 ③国家兴则青年旺。 ④青年有创新,国家有奔头。 ⑤青年是中国最好看的风景。 ⑥青年阔胸襟,国家大格局。 ⑦青年强则国家强。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 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才。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须更多的青年才俊。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基层很锻炼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系列训练之思辨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件PPT,共31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作文系列训练之作文拟题技巧课件(25张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概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作文系列训练之作文开头技巧课件(26张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概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