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优秀ppt课件
展开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交通工具的直观认识。
课前请同学们收集关于交通工具演变的相关资料
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靠畜力,例如马车、牛车和骡车等。
在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似乎离现代化都市还远。这种交通工具是中国传统式的,独轮车,重心较高,不易掌握。但由于收费低廉,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或运物。在人力车兴起后,因其车速快于独轮车,而且乘坐舒适惬意,独轮车遂趋没落,仍旧以载货为主要功能。
鸦片战争前后又一盛行交通的工具便是轿子,主要使用人群为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而且比阔斗富,把一顶轿子弄得花样百出一般。而市民如郎中或私塾先生,只坐普通的蓝布小轿;而官场中人,轿子的等级式样却马虎不得,不能越雷池半步。
人力车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在1874年引进中国。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黄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最喜欢乘坐黄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在上海租界区,随着外国侨民的增多,西式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宜雨。官绅富商、公子王孙、闺阁千金、青楼女子出门无不以马车代步。驾车出游,成为一种时髦
汽车,大约在1901年时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的。1902年1月30日,工部局开会讨论通过了为上海第一辆汽车颁发牌照的决定。汽车落户上海后,发展极为迅速。有外侨陆续携汽车来上海,或从国外订购汽车。受西风熏陶的华人也开始成为汽车的主顾。1903年上海只有5辆,1908年就增加到了119辆。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当时顽固派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认为“妨碍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 1879年,在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奏请修建了唐胥铁路。
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清朝时期的北京,时间是189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
在清同治七年,自行车进入了中国。到民国初期,自行车在京城街头已时有出现,但只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人家才有。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自行车才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北京街头。
脚踏三轮车的流行,则是抗战爆发以后的事情了。日寇占领上海后,在经济上进行控制,垄断汽油的配给,用于其军事目的,致使大量汽车不能行驶,才促使了三轮车的兴起。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制成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中国最早的民航飞行是京沪线的北京-天津段,1920年4月22日试飞成功,5月8日正式开航,运载旅客和邮件。1921年6月27日试飞北京—济南段,7月1日正式开航。后因机场设备差,经费困难而停航。
1923年2月,孙中山先生筹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兼任厂长,并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造工作。杨仙逸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
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歼-5,即米格-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等奖ppt课件,共20页。
初中历史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备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一个字,家乡今日,前世今生,沉思仰望,八方来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巩固,新课导入,课堂检测,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