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昌平区南口铁道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13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昌平区南口铁道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13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昌平区南口铁道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6113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北京昌平区南口铁道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昌平区南口铁道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56分)
1.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其中一列火车的车厢中向另一列火车的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如图所示。上述情景中,“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
A. 铁轨B. 坐在列车上的你
C. 你乘坐的列车D. 旁边反向开去的列车
2. 古代打仗时为了及早发现敌人的骑兵,侦察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B. 马蹄踏在地面时,会使地面振动
C. 马蹄声可以向四面传播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里,播放了一首由 40 多位演唱者共同演绎的歌曲《爱的传递》,献给一线抗疫英雄,我们能辨别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4. 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 太阳B. 蜡烛C. 萤火虫D. 月亮
5. 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空气B. 真空C. 大地D. 水
6. 当你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听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 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酪传导过来的
D. 饼干太干了
7. 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30 dB 变为 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
8. 选一选。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9. 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 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B. 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工作状况
C. 外科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古代航行手在雾中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1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 100∘C 的水将
A. 一定沸腾B. 一定不会沸腾C. 一定蒸发D. 都不可能
11.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 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 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2.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 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 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 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13.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14. 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5. 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 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
C. 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D. 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6. 关于汽化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手背上擦酒精,过一会儿酒精不见了,手背感觉发凉,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
B. 任何条件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 100∘C
C. 在温度、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水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D.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四、填空题(共12小题;共40分)
17. 来自苏格兰和法国的工程师和进化生物学家们记录下了图中这种大小仅相当于一粒米粒的小动物的“喧闹声”。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小水虫的叫声竟然最高能达到 105 (填上合适单位),这几乎相当于一台手提钻拿在手上工作时的噪声水平!人站在水池旁,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小水虫们在水下发出的叫声。
18. 摄氏温度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规定为 0 度,把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它的一等分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摄氏度。
19.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 8 min 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
20.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有四九届校友送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礼物——日晷,并刻有校训“诚爱勤勇”,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能够利用金属针被太阳光照射时投在石盘上的影子记录时刻。这里运用的物理规律是 。
21. 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的原理是 。如图所示 A 处是上午 8 点钟液面的位置,B 处为第二天上午 8 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处的温度比较高(选填“A”或“B”)。
22. 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3. 在运送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 现象来获取低温,以防止食品变质。
24. 光的反射分为 和 两种。看电影用的幕布就是利用了 原理,使电影院内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
25. 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棱镜对不同的单色光的 程度不同。
26.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 2 m 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 1 m,则她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27.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 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28. 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射向空气,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 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筷子看起来是 (填“向上”或“向下”)“弯折”。
五、实验题(共6小题;共32分)
2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位同学的读数视线, 是错误的,会造成测量值 真实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铅笔的长度为 厘米。
30. 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分析过程:
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分析并归纳结论: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要 (选填“好”或“差”)。
31. 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
32. 如图所示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C。
33. 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象。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萘在 AB 过程中是 态,该过程要不断 热,温度 。
(2) BC 段表示萘处在 过程,温度 ,但需不断 热,这个过程用了 min,萘的熔点是 。
(3)萘在第 8 min 时是 态,在第 15 min 时是 态,在第 25 min 时是 态。
34. 实验桌上提供了符合实验要求的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一个、水适量、温度计两支、铁架台一个、十字夹两个、铁圈一个、石棉网一个、铁杆一个,细线适量。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六、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35. 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 OB,画出入射光线 AO
七、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36.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 55 km。其中主桥长 29.5 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 41.6 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程小轿车限速 100 km/h。求:
(1)一辆小轿车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多长时问?
(2)若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时间是 30 min,请通过计算说明是否超速。
37. 在一次百米赛跑时,我班小明同学担任了终点计时员,他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是 13.1 秒,此成绩是否准确?若不准确,请你由此计算出该运动员的成绩?(设比赛时的温度为 15∘C)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说明列车相对于地面静止;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自己的列车相对于旁边反向开去的列车的位置发生改变,以旁边反向开去的列车为参照物,你会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
2. A
【解析】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该声音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故B、C、D正确,A错误。
3. C
【解析】A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我们辨别哪位歌手在演唱不是靠音调,也不是靠频率,故A、D错误;
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离发声体的距离以及声音的发散程度决定,我们辨别哪位歌手在演唱不是靠响度,故B错误;
C.音色指发声体的声音品质,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能辨别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
故选:C。
4. D
【解析】太阳、蜡烛、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光,不属于光源。
5. B
6. C
7. A
【解析】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30 dB 变为 50 dB,表明响度变大了,则振幅变大。
8. D
【解析】【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9. C
10. C
【解析】蒸发的发生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所以温度为 100∘C 的水一定能蒸发.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是 100∘C,继续吸热,本题没有提到是否继续吸热,所以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
11. C
【解析】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12. C
【解析】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
用塑料袋把新鲜的黄瓜装起来,黄瓜表面的空气就不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
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增大了物体的表面积,会加快蒸发;故D不合题意。
13. A
【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4. B
【解析】晶体的凝固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液体降温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
二是凝固的过程,温度是不变的;
三是液体凝固后,固体降温的过程.
所以温度是先降低,再不变,最后降低。
第二部分
15. A, B
【解析】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正确;如果小朋友在右侧,我们不能看到面部的一部分,但可以看到其虚像(左侧),故B正确;因小朋友是面对平面镜,因此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但该照片是我们看到的,不是小朋友看到的,故C错误;照相机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D错误。
第三部分
16. A, C, D
【解析】在手背上擦酒精,过一会儿酒精不见了,是酒精蒸发的缘故,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手背的皮肤温度降低,手背感觉发凉,A符合题意;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C。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是不同的,B不符合题意;在温度、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水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得越快,C符合题意;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D符合题意。
第四部分
17. dB(分贝);能
【解析】小水虫的叫声强度能达到 105 dB(分贝)。小水虫们在水下发出叫声,由于水、空气都能传播声音,所以人站在水池旁能听到小水虫们在水下发出的叫声。
18. 冰水混合物
19. 1.44×108(1.4×108)
20.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1. 气体热胀冷缩;B
【解析】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气体热胀冷缩;B。
22. 液化;放热
23. 升华
24. 镜面反射;漫反射;漫反射
25. 折射
【解析】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26. 4;不变
27. 5;0.8
【解析】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1 m=2 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3 m+2 m=5 m,视力表全长为 0.8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 0.8 m。
28. 远离;向上
【解析】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此时看到的像是筷子的虚像。
第五部分
29. 甲;大于;4.80
30. 大;课桌(固体);小;空气(气体);介质;好
31. 吸收;凝华;升高
32. 37.9
33. (1) 固;吸;升高;
【解析】 AB 段物体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 AB 段为固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2) 熔化;保持不变;吸;12;80∘C;
【解析】萘在 BC 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 80∘C 不变,所以此物质的熔点为 80∘C。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t=20 min−8 min=12 min。
(3) 固;固液共存;液
【解析】萘在第 8 分钟时还没熔化,是固态,在第 15 分钟时正在熔化,是固液共存态,在第 25 分钟时全部熔化完毕,是液态。
34. 用提供的器材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给大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直到两个温度计示数相同且不变。大烧杯中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仍低于火焰的温度,能继续吸热,所以沸腾。小烧杯中水的温度达到沸点,由于小烧杯中的水与大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小烧杯中的水不能从大烧杯中的水继续吸热,所以小烧杯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由此可证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第六部分
35.
第七部分
36. (1) 0.55 h
【解析】已知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km,设计速度 100 km/h,
由 v=st 可得,轿车按照设计的速度通过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t=sv=55 km100 km/h=0.55 h。
(2) 轿车通过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速度:vʹ=sʹtʹ=41.6 km30×160 h=83.2 km/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A,【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北京市昌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临川育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