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选项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2.下面四个手机应用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线段
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是( )
A.30° B.40° C.45° D.60°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若AE=2,则B,E两点间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6.如图,直线m表示一条河,M,N表示两个村庄,欲在m上的某处修建一个给水站,向两个村庄供水,现有如图所示的四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方案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B.有一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斜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D.等腰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8.如图,OP为∠AOB的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点C,D,E为OP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E=DE B.∠CPO=∠DEP
C.∠CEO=∠DEO D.OC=OD
(第8题) (第9题)
9.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 cm,BC=10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CD的周长为( )
A.10 cm B.12 cm C.15 cm D.20 cm
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点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下面4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第10题)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B′,C′),且∠A=78°,∠C′=48°,则∠B的度数为________.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CD=eq \f(1,2)BD,点D到边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是________.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14.如图,∠A=15°,AB=BC=CD=DE=EF,则∠DEF=________.
1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是涂灰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网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灰,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_______种.
16.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分别交OA,OB于点E,F.若△PMN的周长为18.8 cm,PG=2 cm,PH=2.9 cm,则△PEF的周长为________cm.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8分)把图中的图形补成轴对称图形,其中MN,EF为各图形的对称轴.
(第17题)
18.(8分)如图,D为△ABC的边BC的延长线上一点,且CD=CA,E是AD的中点,CF平分∠ACB,且CF交AB于点F,试判断CE与CF的位置关系.
(第18题)
19.(8分)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1)如图①,若AD=AE,试说明:BD=CE;
(2)如图②,若BD=CE,F为DE的中点,试说明:AF⊥BC.
(第19题)
20.(8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对称的△A1B1C1(点A的对应点是点A1,点B的对应点是点B1,点C的对应点是点C1);
(2)在直线l上画出点P,使PA+PC最小;
(3)直接写出△A1BC的面积为________.
(第20题)
21.(10分)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CF=45°,求∠ABC的度数.
(第21题)
22.(10分)如图①,△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直角边,A为直角顶点,在AD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连接CE.
(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不与点B重合),线段CE和BD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给予说明;
(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在图②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说明理由.
(第22题)
答案
一、1.C 2.D 3.A 4.B 5.A 6.D
7.C 8.B
9.C 点拨:△ACD的周长为AC+CD+AD.由折叠可知AD=BD,所以AC+CD+AD=AC+BC=15 cm.
10.A
二、11.54°
12.120° 13.18
14.60° 点拨:因为AB=BC=CD=DE=EF,
所以∠BCA=∠A=15°.
所以∠ABC=150°.
所以∠CBD=∠CDB=30°.
所以∠ACD=135°.
所以∠CED=∠ECD=45°.
所以∠ADE=120°.
所以∠EDF=∠EFD=60°.
所以∠DEF=60°.
15.3 16.9
三、17.解:如图所示.
(第17题)
18.解:因为CD=CA,E是AD的中点,
所以∠ACE=∠DCE.
因为CF平分∠ACB,
所以∠ACF=∠BCF.
因为∠ACE+∠DCE+∠ACF+∠BCF=180°,
所以∠ACE+∠ACF=90°,即∠ECF=90°.
所以CE⊥CF.
19.解:(1)如图,过点A作AG⊥BC于点G.
因为AB=AC,AD=AE,
所以BG=CG,DG=EG.
因为BG-DG=CG-EG,
所以BD=CE.
(第19题)
(2)因为BD=CE,F为DE的中点,
所以BD+DF=CE+EF.
所以BF=CF.
又因为AB=AC,
所以AF⊥BC.
20.解:(1)如图,△A1B1C1为所求;
(2)如图,点P为所作;
(第20题)
(3)11 点拨:△A1BC的面积=6×4-eq \f(1,2)×6×2-eq \f(1,2)×2×5-eq \f(1,2)×1×4=11.
故答案为11.
21.解: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D=∠CBD.
设∠ABD=∠CBD=x°,
则∠ABC=2x°.
因为EF是B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BF=CF,
所以∠FCB=∠CBD=x°.
因为∠A=60°,∠ACF=45°,
所以60°+45°+x°+2x°=180°,
解得x=25,
所以∠ABC=2x°=50°.
22.解:(1)CE=BD,且CE⊥BD.
说明:由题可知AC=AB,AE=AD.
因为∠EAD=∠BAC=90°,
所以∠EAD-∠CAD=∠BAC-∠CAD,
即∠EAC=∠DAB.
在△ACE和△ABD中,eq \b\lc\{(\a\vs4\al\c1(AC=AB,,∠CAE=∠BAD,,AE=AD,))
所以△ACE≌△ABD(SAS).
所以CE=BD,∠ECA=∠DBA.
所以∠ECD=∠ECA+∠ACD=∠DBA+∠ACD=180°-90°=90°.
所以CE⊥BD.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画出的图形如图所示.
(第22题)
由题可知AC=AB,AE=AD.
因为∠CAB=∠DAE=90°,
所以∠CAB+∠CAD=∠DAE+∠CAD,
即∠CAE=∠BAD.
在△ACE和△ABD中,eq \b\lc\{(\a\vs4\al\c1(AC=AB,,∠CAE=∠BAD,,AE=AD,))
所以△ACE≌△ABD(SAS).
所以CE=BD,∠ACE=∠B.
所以∠BCE=∠ACE+∠ACB=∠B+∠ACB=180°-90°=90°.
所以CE⊥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