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疏通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
4.感悟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难点:
文中所用典故及相关成语。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二)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人。少年时就接触民主思想,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二是1907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时期,主要思想(“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三是24岁——参加广州起义,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土之一。主要的思想(“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三)字词:
【通假字】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同“够”)
【一词多义】
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成)
有志者事竟成(终于,终究)(《后汉书》)
神农竟不知(竟然)(《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身
以汝之有身也(身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师说》)
载以鹿车,身自推之(亲自)(《后汉书》)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自身的节操)(《孟子》)
至
吾至爱汝(最)
吾爱汝至(达到极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到,来)(《石壕吏》)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送东阳马生序》)
其
吾亦望其言是实(指示代词,这)
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它)
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汝其勿悲(表祈使)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代词,他们)
与
与妻书(给予)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连用,表“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连词,和)
【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双音复合词,从而推及。今义:连词,用以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往往是主要的)。)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
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
形容词作名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名词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嫁给)
名词作状语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瓜一样)
意洞手书(亲手)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为”表判断)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钟情如我辈者(定语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
省略句
吾与并肩携手(“与”后省略主语“汝”)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以”后省略代词“之”)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先”后省略介词“于”)
固定句式
将奈之何(固定句式,“奈……何”)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固定句式,“与使……无宁……)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第2~5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三部分(第6、7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
第四部分(第8段):理解“吾衷”。
四、学习课文
1.第2段的“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一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这句话是全文的纲。作者在下面的内容中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至爱汝”的深情和“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2)这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
3.作者挚爱着自己的妻子,又诀别妻子就义。其中的原因有几点?
明确:
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何以有家。(2)作者有为天下人谋幸福的理想。(3)作者具有舍己为人、推己及人的高尚品格和为革命捐躯、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而勇于就义。
4.文章的第3~6段写了哪三忆、三愿?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
三忆:一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二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三忆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灵魂常相依。
这三忆与三愿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的感情之深,为妻子着想周到,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5.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春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骨化石”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用“独善其身”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不忍心独善其身,表明心系国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胸怀。
6.作者所表达的“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吗?
明确:
文章表现了林觉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往正是最热爱生活的人。林觉民为了推翻黑暗的统治,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的舍生取义能够理解,他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并由自己对妻子的爱推及到天下人的爱,使妻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正因为“吾至爱汝”,也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所以作者才“忍舍汝而死”。
7.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明确:
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也表现了革命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的高尚情操。
《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自我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里,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盘子举得和眉毛一般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2.A;3.B
4.(1)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
(2)不久,又离开(霸陵山)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
解析:1.“无不通”是指“博览”的情况,是说梁鸿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故“博览”与“无不通”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于上林苑中”是介宾短语,“遗”的宾语是“火”,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
2.“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错误,校尉为中级军官。
3.“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的是“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可见应是先请求制作粗布衣服等,再梳妆打扮。
4.第(1)句的关键点:“耆老”,老人;“恒人”,平常人;“责让”,责备,“责”与“让”都是“责备”之意;“长者”,古今异义,道德高尚的人。第(2)句的关键点:有顷,不久;适,到;大家,世家望族;赁舂,做雇工舂米。
【文言文大意】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寻章摘句式的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养猪。曾经不慎失火,(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全部用猪来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希望做佣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从早到晚从不懈怠。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说:“想嫁个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粱鸿听了就下了聘礼。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里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拒绝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看中(您却又不理睬我),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想要的呢?”妻子说:“只是用来观察您的心志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于是更换打扮,梳了个椎髻,穿上粗布衣服,(像个)做事(的人)走上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间,妻子说:“常听先生说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想要低头迎合世俗吗?”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隐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诵读《诗经》《尚书》,弹琴以自娱自乐。不久,又离开(霸陵山)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本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做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一个做佣工的能让他的妻子这样敬畏,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梁鸿潜心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等人在吴国要离墓旁要了一块地安葬他。众人都说:“要离有气节壮志,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们亲近一点儿。”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优质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检查预习,文本研习,合作探究,总结拓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学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导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