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
许多人认为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每当风雨袭来,它们会躲进这个“避风港”,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这个“安乐窝”里睡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学家发现,狂风暴雨时,许多鸟并不躲在窝里,还有许多鸟也不在巢里过夜。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着,将头夹在翅膀间,漂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更是站在地上睡觉。
既然不在巢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地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对于大多数鸟来说,鸟巢( )它们的家,( )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雌鸟大都在巢中产卵,产卵以后,它们就待在里面孵卵,有时雌鸟和雄鸟轮流伏在巢内孵卵。小鸟出壳后,鸟巢里便热闹起来。随着小鸟逐渐长大,鸟巢越来越拥挤,以致后来都没有它们爸爸、妈妈的立足之地了。等到小鸟飞离“产房”后,经风吹雨打后的鸟巢已破烂不堪,这时,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就被鸟儿们抛弃了。
有的鸟是不筑巢的,它们孵卵不需要“产房”。南极的企鹅,是雄企鹅把卵放在脚面上孵化的。
有没有以巢为家的鸟呢?有,如喜鹊和一些猛禽,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鸟巢中。在我国吉林省曾发现一个喜鹊窝,喜鹊在里面度过了9年时间。美国有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47米的大巢里住了整整36年。
少数鸟确实以巢为家,但对于大多数鸟来说,它们的巢只是“产房”和“育儿室”,而不是家。
1.文中多处用到引号,它们的作用是( )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D.表示讽刺和嘲笑。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中的关联词应该是( )
A.不是……而是…… B.既……又……
C.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
3.下面对短文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有的居住达多年。
B.大多数鸟只有在繁殖期间才到鸟巢中产卵、孵卵、育雏。
C.繁殖期后,鸟类仍然住在巢中。
D.鸟巢都是用来招引异性的。
4.鸟儿们是怎样睡觉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5.有人认为,鸟儿筑巢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种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喜欢雾
我喜欢那使世界呈现出朦胧之美的。我赞美雾之神那种象征派诗人一般的笔法。有人说过:落雾的时候,世界整个地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子,而这屋子既没有门,也没有窗,你既无从进来,也无从出去,只有在那一片白色的氤氲中,和自己的影子捉迷藏。这真是一种有趣味的说法。
古今诗人吟咏雾的词句很多,宋代的词人秦观曾写过这样的句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八个字已在纸上展现那一片微茫的境界。
美国一位现代诗人桑德堡也曾写过:“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他的想象的确非常丰富,还有什么比猫更能表现出那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雾呢?
在雾中,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是隐去了,我们徘徊雾中,正如读到一首意境高远、合蓄深厚的诗,其妙处,原只可以意会,当你隔着一片浓雾,忽然听到你熟悉的那条小河的潺潺水音,那份喜悦,却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到的。
我喜欢雾霭烟横的晨昏,一如我喜欢晓阴翳(yi)日的微雨天气。薄雰与轻阴笼罩下的世界,虽然是那样的迷离恍惚,使人有无处不凄凉之感,但是霏雾弄晴的光景,不是已予人无限的希望吗?
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烂的阳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朦胧--( ) 熟悉--( )
恍惚--( ) 含蓄--( )
2.按要求摘抄句子。
(1)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写出了雾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份喜悦,却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到的”与这句话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那份喜悦,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到的。
B.那份喜悦,的确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到的。
C.那份喜悦,是在阳光朗照时所体会不到的。
D.那份喜悦,不是在阳光朗照时所能体会到的。
3、阅读理解
花籽的命运
狂风过后,两粒花籽从远处飘来。一粒落在山边的土地上,一粒落在山崖的石缝里。
不久,山边的这粒花籽吐出了翠绿的嫩芽。由于土地、光线充足,它迅猛地成长,很快就花朵满枝了。
石缝里的这粒花籽,经过痛苦地挣扎,好不容易才露出瘦弱的芽儿。山边这棵花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心想:这大概就是命运吧。强烈的优越感使它傲气十足。它很瞧不起石缝里的这粒花籽,时不时用阴阳怪气的腔调对其进行讽刺挖苦。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不觉间,石缝里这粒花籽也开出许多花儿来,而且十分抢眼。从此,爬山锻炼身体的人们,经过这里时无不驻足观赏,并大为赞叹——这花真顽强,太可爱了!这下,山边的花可受不了了,悻(xìng)悻地说:“我长得这么漂亮,你们却_______,偏偏欣赏起它来,真是可笑!”然而,人们依然不去理会它,因为它太普通了。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命运是无法选择的,但却是可以改变的。沉醉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往往孕育出平庸,而坎坷的经历往往成就了辉煌。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两粒花籽的命运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爬山锻炼身体的人们,经过这里时无不驻足观赏,并大为赞叹——这花真顽强,太可爱了!”一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具体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出一个四字成语,并保持语意顺畅。
4.结尾段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阅读。
海滨的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夜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在文中划出来。
3.第三自然段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内容( )
A.一颗透亮的珍珠 B.一粒饱满的葡萄 C.一盏挂在高空得到明灯
4.“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句子中“它们”是指____________,作者把____________比作“流动的珍珠”。
5、课外阅读。
蜜蜂
初春,家里来了一窝蜜蜂,它们钻进谷仓里安家,妈妈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在农村,有蜜蜂来是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我天天观察它们,也渐渐了解了它们。
蜜蜂非常聪明,它们会建造巧夺天工的蜂巢。奇特的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小小的蜜蜂真可以算是自然界中卓越的建筑大师呀!
蜜蜂很勤劳。采蜜是它们的主要工作。桃花、稻花、月季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据说蜜蜂最远能够飞到离蜂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看到勤勤恳恳的它们,我怎能不深受感动呢?
蜜蜂体长虽然只有一到二厘米,但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有一回,一只大马峰想溜进蜂房搞破坏,被放哨的“卫兵”发现了。险情就是命令,许多小蜜蜂从巢里扑了出来。它们在入口处布了个蜂阵。只要马蜂飞过来,它们就同时扇动翅膀,并翘起尾部的武器。“嗡”的一声,马蜂只好向后撤。看到敌人还不肯离开,几只蜜蜂从阵里飞了起来,在敌人面前晃了一下,又落在阵里。接着又有几只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马蜂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为了守护家园,这些小精灵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听妈妈说,一窝蜜蜂一年可以为人们提供几十公斤蜜。如果你正在品尝这甜入心底的美味,请不要忘了这是由千千万万平凡而又勤劳的小蜜蜂酿造的。
1.文章重点介绍了蜜蜂的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蜜蜂的巢是巧夺天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有蜜蜂来会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理解。
游庐山瀑布(节选)
①李白有诗赞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确,庐山的瀑布有着一泻千里的气势。
②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无比(清晰、清新)。猛吸两口,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越来越密,色彩越来越绿,而瀑布声也是离我们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凉丝丝的水花 (1) ,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像在欢呼,似在嬉戏。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让你忍不住(惊叹、惊奇)!
④忽然,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瀑布更加(壮丽、壮观)了。雨水夹杂着瀑布的水花 (2) 。
⑤雨过天晴,太阳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桥上凝神(赞赏、欣赏)庐山美景呢!彩虹给庐山瀑布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彩虹下的庐山瀑布更壮观,更动人。
⑥自古以来,庐山瀑布以它无穷的魅力赢得过多少文人墨客的青睐(lài)啊!的确,它的美是那么令人心醉,它是自然界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并打上“√”。
2.把下列两个短句分别还原到文中(1)(2)两处。
A.像赛车在大道上疾驰 B.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选一选。
(1)描写庐山瀑布声音的是( )。
(2)描写庐山瀑布形状的是( )。
A.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
B.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袭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4.第④⑤两自然段各写了怎样的瀑布?请选一选。
第④自然段写了_________,第⑤自然段写了_________。
A.彩虹下的瀑布 B.急雨中的瀑布
5.第⑥自然段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指_________。
6.如果你是庐山风景区的小导游,请你用一两句话向游客介绍庐山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B
2.A
3.B
4.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着,将头夹在翅膀间,漂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更是站在地上睡觉。
5.不正确。对于大多数鸟儿来说,鸟巢不是它们的家,而是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筑巢主要是用来孵化小鸟的。
2、1.清晰 陌生 清楚 直率
2. (1)落雾的时候,世界整个地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子。
(2)但是霏雾弄晴的光景,不是已予人无限的希望吗?
3. 写出了雾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特点。 4.A
3、1.一粒落在土地肥沃、光线充足的山边土地上;一粒落在环境恶劣的山崖石缝里。
2.解释说明,点明人们驻足观赏并赞叹的原因。
3.视而不见
4.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4、1.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2.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3.C
4.灯光 灯光
5、1.三个特点,分别是聪明、勤劳、英勇善战。
2.因为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科学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
3.蜜蜂酿蜜,就像是在酿造生活,蜂蜜很甜,所以生活也会甜甜蜜蜜的。
6、1.清新 惊叹 壮观 欣赏 2.(1)B(2)A
3.(1)B(2)A 4.B A 5.庐山瀑布 6.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语段,回答问题,阅读理解,阅读文言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直通车,阅读练习,阅读欢乐岛,课外阅读,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我能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