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三),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阅读冲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了背后的母亲,他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短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印象
我们家对门儿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个修车师傅。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我做完了作业正在看电视,只听“咚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只见昏暗的暮色下,站着一位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的人,戴着一顶破旧的棉帽,脸上、手上沾满了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傅。【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画着,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不能明白他的意思,我越听越不懂,他越急叫的声音也越高】,我见他是个聋哑人,天又那么晚,心里还真有点害怕,赶紧对他摇摇手,关上了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了邻居家的大门。
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饭桌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自行车坏了,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辅去修理,到现在还没取回来。我突然想起修车师傅来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是在一家一家地寻找车主呀!我和爸爸赶紧丢下饭碗,披上外衣,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搓着手,跺着脚,不时地往手上哈着气,旁边放着的正是我们家的那辆自行车,看着这个情景,我们什么都明白了】。爸爸连忙走上前,修车师傅拉着爸爸的手来到路灯下,仔细瞧了瞧,认出爸爸就是车主,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的手中。爸爸紧紧地握着修车师傅的双手,连嚷嚷带比画着对修车师傅说:“真是太谢谢您啦,您把车往这一锁就可以回家了。”修车师傅仿佛看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的双手从口袋里摸出纸和笔,在上面哆哆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我怕您晚上用车。”
我的眼睛湿润了,想到他挨家挨户地寻找车主的情景,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地等待着车主的到来,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起来,他的心地如此的善良,他的心灵是多么的美丽啊!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的句子,朗读时应读出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此时,修车师傅心里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划横线【】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_______________描写,修车师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划出文中两处描写寒风的句子,这样描写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 )——( )
3、阅读理解
鲁迅与萧红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联系上下文,先解释括号的字,再解释词语。
[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句子中,“心里的冰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句子中,“健步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章赞颂的是( )
A.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萧红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写两句他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冲浪。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那么多的绿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你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吗?
(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
(3)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
(2)文中【】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衫”指_____________,“裙”_____________,“绣花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句子“瘦身”。
(1)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2)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全文,我知道了,兴安岭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5、阅读理解
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的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贯 惯)例。 】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用“√”标出。
2.根据文章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多瑙河 ( )的乐章
( )的乐声 ( )的舞曲
3.文中【】的句子中,“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波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理解
巴东三峡(节选)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滪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②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有改动)
1.短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相应的地名。
秭归→( )→( )→( )→白帝城
2.巫峡山水的特点用文中两个词语概括是:______、______。
3.说出文中画“____”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把答案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文中写白帝城时提到了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刘皇叔”即三国时期的刘备。写这个故事对全文所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B.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C.告诉我们刘备也曾经来过这里,这里值得一游。
答案:
1、1.穿针线 提示:阳光、大树、海洋、港湾等
2.事情发展
3.表示重复内容的省略
4.示例:以后要多关心母亲,多陪母亲聊天,多帮母亲做家务。
5.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1.冬天的夜晚,聋哑人顶着寒冷挨家挨户寻找车主,最终找到了车主
2.着急、你家的自行车在我店里(意思对即可)
3.动作描写,尽职尽责、热心肠、替别人着想。
4.更加突出修车师傅为别人着想的人物形象。
5.( 害怕 )——( 恍然大悟 )——( 感动)
3、1.抬起 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故:故人,老朋友。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2.对黑暗社会和人生前途的绝望 鲁迅给她指明了一条希望的道路,给了她未来的信心
3.“健步奔跑”是指萧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进步很快 “汗珠”喻指 鲁迅对她的辛勤培养
4.①
5.略
4、(1)比喻 拟人 反问
(2)拟人 青松 白桦 野花
(3)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示例:(1)花丛里隐藏着小红豆。(2)小花招来蝴蝶。
(5)略。
5、1.坐 清 度 惯
2.波光粼粼 优美 悠扬 优雅轻快
3.“这”指“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
4.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5.(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6、1.巴东 巫峡 瞿塘峡
2.奇险 美丽
3.①排比 ②拟人
4.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三),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课内阅读我最棒,课外阅读,阅读检阅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花是迁客骚人偏爱的主题,课外阅读我能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集训】2021年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阅读提升检测30卷(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我能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