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丰台区槐树岭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丰台区槐树岭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56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A. 牛顿B. 帕斯卡C. 千克D. 米2
2. 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 2 dm 的是
A. 教室门口的高度B. 硬币的直径
C. 文具盒的长度D. 手掌的宽度
3. 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A. B.
C. D.
4. 如图所示,答题时所用的一支黑色水笔的质量大约是
A. 1 克B. 10 克C. 100 克D. 500 克
5. 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 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 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6. 位于沿江大道旁的某商业大楼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7.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B.
切果器的刀片很薄
C.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
拎菜器的把手较宽
8. 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 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 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9. 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 大小有关B. 作用点有关
C. 方向有关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10.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 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11. 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受到外力 F 的作用,图中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是
A. B.
C. D.
12. 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的室内气压低于室外大气压。关于负压病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房内处于真空状态
B. 病房内的气压一定是 1 个标准大气压
C. 病房内的空气可以通过门窗流向病房外
D. 可以通过从病房内抽气实现负压
13. 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利用密度鉴定物质种类,也可检验牛奶、酒精等产品的质量
B. 飞机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C. 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D. 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14. 如图所示,置于地面上的物体甲,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水平向左的拉力 F,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 f。若物体甲水平向右运动,它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10 牛,若物体甲水平向左运动,它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4 牛,则物体甲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 f 的大小
A. 一定为 3 牛B. 可能为 7 牛C. 可能为 6 牛D. 一定为 14 牛
二、双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5. 一块铁,重 2 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还是 2 N 的是
A. 把它竖直向上抛起B. 把它压成铁片
C. 把它放到月球上火木星上D. 把它磨成铁棒
16. 下列各情况,增大摩擦的是
A. 用台钳夹紧工件
B. 给自行车轴上加润滑油
C. 在笨重的箱子下面垫入圆木
D. 自行车的把套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17. 铅笔的质量为 5 g,小铃用拇指和食指轻压着笔头和笔尖两端,使铅笔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小明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与铅笔接触处皮肤的凹陷程度,发现明显有区别,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拇指对笔头的压力一定小于食指对笔尖的压力
B. 拇指对笔头的压力一定大于食指对笔尖的压力
C. 食指对笔尖的压强一定大于拇指对笔头的压强
D. 食指对笔尖的压强一定小于拇指对笔头的压强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8.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四、填空题(共10小题;共40分)
19. 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20. 小芳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小芳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降低噪声的。
21.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 。
22. 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用橡皮膜封住,然后向试管中逐渐缓慢注入水,发现橡皮薄膜逐渐凸出,如图所示,说明:液体对容器 有压强;而且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 。
23.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
24.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儿童利青年人如果经常玩电子游戏,易患早期高血压病,因此,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某同学体检时测得“收缩压”为 1.6×104 Pa,它相当于 标准大气压。
25. 上端开口,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在连通器中装入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中液面 。连通器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你举出至少两个实例 。
26. 一个质量为 60 kg 的人,在月球上,由于受到引力不同,其大小只有在地球的 16,那么他在月球上的质量是 千克,重力是 N。他在地球上能提起质量为 50 kg 的物体,则在月球上他能拉起的物体的重力为 N。
27. 如图所示,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物体 A 、 B 相连,两细绳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 A 物体重 6 N,当 B 物体重 4 N 时,物块恰好静止,若细绳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 。
28.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且装有相同深度的水,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的水中(铁球未碰到容器底),水也均没有溢出,此时,水对三个容器底的压强最大的是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小的是 。
五、解答题(共3小题;共39分)
29. 一座大桥全长 6.89 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 1570 米,一列长为 110 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 120 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 / 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是多少?
30. 一块碑石的体积是 30 m3,为了计算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 140 g,体积为 50 cm3,问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 kg/m3,碑石的质量是多少 kg?
31. 19 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 ρ=1.2572 kg/m3;而纯氮的密度为 ρ0=1.2505 kg/m3。原来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里含有密度较大的氩气。假设气体氩的体积占空气中取得的氮的体积的 110,空气中取得的氮气体积等于氩气体积和纯氮体积之和。
(1)设氩的密度为 ρx,推出 ρx 与 ρ 和 ρ0 的关系。
(2)求出氩的密度值。
六、实验题(共8小题;共40分)
32. 如图(a)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甲、乙两位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拉出的纸带分别如图(b)、(c)所示,其中图(b)甲纸带中从 A 点到 H 点所用的时间为 秒,通过比较可以知道 同学拉纸带较快(选填“甲”或“乙”)。
33. 图中,物体 A 受到的重力为 N。
34. 如图所示实验裝置,容器与粗细不均习的水平管相连,管口装有阀门,A 、 B 、 C 为底部连通的敞口竖直管。容器中装有足量的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三根竖直管中的水柱最高的是 (填:“A”、“B”或“C”)管。
35.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至底端时速度的变化,想比较小车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1;
② 小明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用停表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h2,小车通过的距离 s2=s1;
③ 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 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1)请你说明小明的实验过程是否妥当?
(2)请你帮助小明改正或优化实验过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的表格。
36. 某小组同学研究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F1 和 F2 的特点。现有器材为:力传感器(相当于测力计)、数据采集器(可将传感器测得数据采集后输送至计算机)、计算机、硬纸板、细绳等。图 (a) 、 (b) 为他们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1)应根据图 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2)图 (c) 是该组同学正确进行实验,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线(纵轴分别显示 F1 和 F2 的大小,横轴表示时间 t)。请依据相关信息,写出两条结论。(A) 。(B) 。
37. 在讨论关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问题时,小王同学、小李同学和小红同学用烧杯盆、水、铁球和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思考后,他们提出了如下不同的看法。
小王: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如图(a)所示。
小李: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中液体上升部分的体积(阴影所示),如图(b)所示。
小红: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体积,如图(c)所示。
上述结论中, 同学的看法正确(选填“小王”“小李”或“小红”)。
38. 小明是个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学生。
(1)他发现:家里洗菜池中装满水时,提起橡皮塞比较费力。说明:水对池底的橡皮塞有向下的压强。图甲实验现象证明 ;图乙中一个两端扎有橡皮膜的长方体塑料小桶分别水平、竖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到的 现象进一步证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图丙中,若将蒙上橡皮膜的空金属盒放在液体里,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若想用此仪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何进行实验 。
(3)小明同学利用微小压强计探究出了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他想只要能够计算出同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则其他方向的压强就可以知道了。于是他利用所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请通过以下提示将这个公式推导出来。如图丁,设想在密度为 ρ 的液体中,液面下 h 处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平面上有一个长方体液柱,请推证液面下深度为 h 处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
(4)如图戊所示的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 A 、 B 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小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的实验。
请你针对该实验装置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
39. 小明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
(3)比较乙、丙两图,得出的结论是 。
(4)另一位同学改用海绵和长方体物块来做这个实验,他将物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七、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40. 重为 G 的鸡蛋沉在盛有水的杯子的底部,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鸡蛋渐渐浮起,最终漂浮在水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上述过程中鸡蛋所受的浮力 F浮 随时间 t 变化的大致图象。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C
【解析】教室门口的高度在 2 m=20 dm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一枚硬币的直径在 2 cm=0.2 dm 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文具盒的长度在 20 cm=2 dm 左右。故C符合题意;
手掌的宽度在 10 cm=1 dm 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3. A
【解析】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锤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锤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A符合题意;BCD都无法判定是否水平。
4. B
5. C
【解析】由图知道,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 3 个波峰和 2 个波谷),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说明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由于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C正确。
6. C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知识,难度中等。乘客随电梯一起竖直上升,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AB项均错误;反之,若以乘客和电梯为参照物,地面则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D项错误;乘客随电梯一起竖直上升过程中,二者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互相以对方为参照物,乘客和电梯都是静止的,C项正确。
7. D
【解析】A、B、C都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都错误。选项D是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D正确。
8. D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解析】解: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等只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了解。
9. C
【解析】由图可知,用 5 N 的力向上拉弹簧时,弹簧变长;用 5 N 的力向下压弹簧时,弹簧变短;由此可见,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10. A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11. B
12. D
【解析】“负压”是指室内的气压低于室外的气压,不能判断气压是否一定是 1 个标准大气压,可以通过从病房内抽气实现负压,使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的室内气压低于室外大气,病房外的空气可以通过门窗流内,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 B
【解析】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可利用密度来鉴定物质种类,也可检验相同体积的牛奶,酒精等物质的质量未鉴定,故A正确;
飞船采用密度小的材料才能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质量,以适应其工作的要求,故B错误;
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的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反之当温度的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所以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故C正确;
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沬塑料的密度较小,由 m=ρV 可知道具的质量较小,以防伤人,故D正确。
14. B
【解析】物体甲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水平向左的拉力 F,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 f;当物体甲水平向右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左的摩擦力,因为它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10 牛,即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是:F+f=10 N ⋯⋯①;
若物体甲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摩擦力,因为它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4 牛,所以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是:F−f=4 N ⋯⋯②;
若物体甲水平向左减速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摩擦力,则它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4 牛,所以,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是:f−F=4 N ⋯⋯③;
由 ①② 解得摩擦力为 3 N,由 ①③ 解得摩擦力为 7 N,综上所述,摩擦力可能为 3 N,也可能为 7 N,故B正确。
第二部分
15. A, B
16. A, D
17. B, C
【解析】(1)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和重力是平衡力,由于重力作用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不相等,食指对笔尖的压力小于拇指对笔头的压力,故B正确;
(2)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与铅笔接触处皮肤的凹陷程度可知,食指受到的压强大,所以拇指受到的压强小于食指受到的压强。
第三部分
18. B, C, D
第四部分
19. 振动
20. 分贝(dB);不能;传播过程中
【解析】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仪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 54.4,可知此时的噪声为 54.4 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不能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21. 千克
22. 底部;增大
23. 托里拆利;小
24. 0.16
25. 底部连通;相平;例如船闸、锅炉水位计等
26. 60;98;490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把质量为 60 kg 的物体由地球移到月球上时,物体不変,物体质量不变,仍为 60 kg。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G=mg=60 kg×9.8 N/kg=588 N,
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
G月=G6=16×588 N=98 N,
他在月球上能提起的物体的质量 m月=6×50 kg=300 kg,
月球上他能拉起的物体的重力 G月拉=16m月g=16×300 kg×9.8 N/kg=490 N。
27. 2;水平向右
28. 甲;乙
【解析】因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且装有相同深度的水,
所以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的水中时,甲容器中水面升高的最高,乙容器水面升高的最小,
所以甲容器中水的深度最深,
所以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ρ液gh 可得,水对三个容器底的压强最大的是甲容器,最小的是乙容器,
因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
所以根据公式 F=pS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小的是乙容器。
第五部分
29. 火车的速度是 14 m/s,火车通过全桥需要的时间是 500 s。
【解析】 ∵S1=1570 m+110 m=1680 m;t1=120 s
∴v=s1t1=1680 m120 s=14 m/s;
又 ∵s2=6890 m+110 m=7000 m;
∴t2=s2v=7000 m14 m/s=500 s。
30. 这块碑石的密度是 2.8×103 kg/m3;碑石的质量是 8.4×104 kg。
【解析】(1)碑石的密度:
ρ=m样品V样品=140 g50 cm3=2.8 g/cm3=2.8×103 kg/m3;
(2)由 ρ=mV 得,
碑石的质量:
m=ρV=2.8×103 kg/m3×30 m3=8.4×104 kg。
31. (1) ρx=10ρ−9ρ0
【解析】设空气中取得的氮的体积为 V,纯氮的密度为 ρ0,氩的密度为 ρx,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 ρ;
由题意可知:
混合气体中纯氮的体积 V0=910 V,纯氩的体积 Vx=110 V,
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
ρ=mV=ρ0V0+ρxVxV0+Vx=ρ0×910V+ρx×110VV=110(9ρ0+ρx),
解得:ρx=10ρ−9ρ0;
(2) 1.3175 kg/m3
【解析】把 ρ=1.2572 kg/m3,ρ0=1.2505 kg/m3,代入上式可得:
ρx=10ρ−9ρ0=10×1.2572 kg/m3−9×1.2505 kg/m3=1.3175 kg/m3。
第六部分
32. 1;3.60;0.14;乙
【解析】由图知:
(1)刻度尺上 1 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 mm;物体左侧与 7.00 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4.60 cm−1.00 cm=3.60 cm;
(2)因为打点计时器每秒钟打点 50 次,所以每次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A;因为每次间隔所用时间相同、乙两条纸带的间隔距离就可以看出:乙纸带两点间的距离比甲纸带两点间的距离大。
33. 2
【解析】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 1 N 之间有 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2 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 N。此时指针指在“2”处,所以物重为 2 N。
34. A
【解析】当阀门打开水流动,在流过的水量一定的情况下,管的橫截面积越大,水流速越慢,其压强越大,水的高度越大,由于 A 处的水的流速最小,故该处的压强最大,水的高度最高。
故答案为:A。
35. (1) 实验过程中,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滑到底端,这与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的运动过程相同,所以不能探究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小明的做法不妥。
(2) 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求出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为:
①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距离 s,把 s 记录表格中。
② 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记录在表格中;
③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处,用刻度尺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距离 s1,用停表测出所用时间 t1,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 根据 v=st 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1,记录在表格中;
⑤ 用总路程 s 减去上半段路程 s1 得出下半段的路程 s2,用总时间 t 减去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t1 得出下半段路程的时间 t2,根据 v=st 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路程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s=t=v=s1=t1=v1=s2=t2=v2=
36. (1) (b)
【解析】由图 (a) 可知,此时测力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硬纸板上,两个测力计的拉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 (b);
(2)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消失)的
【解析】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消失)的。
37. 小王、小红
38. (1)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橡皮膜都会向内陷
【解析】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图甲实验现象证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图乙中一个两端扎有橡皮膜的长方体塑料小桶分别水平、竖直放入水中,橡皮膜都会向内陷,该现象进一步证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多次改变橡皮膜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观察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解析】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多次改变橡皮膜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观察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3) 相等;p=FS=GS=mgS=ρVgS=ρSghS=ρhg
【解析】保持液体的密度、深度相同,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面下深度为 h 处液体压强为 p=FS=GS=mgS=ρVgS=ρSghS=ρhg。
(4) 由于透过容器壁观察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对不透明液体,不便观察
【解析】小明同学用图丁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的实验,由于透过容器壁观察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对不透明液体,不便观察。
39. (1) 细沙的凹陷程度
(2) 甲、乙
(3)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 错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第七部分
40. 如图所示
【解析】鸡蛋沉在盛有水的杯子的底部时,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当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时,液体的密度逐渐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当鸡蛋悬浮时,鸡蛋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继续加食盐,液体的密度继续增大,浮力增大,直至漂浮于液面上,此时所受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丰台区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初中部)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作图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昌平区昌平下庄学校(初中部)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