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广东电白区霞洞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21年广东电白区霞洞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2021年广东电白区霞洞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2021年广东电白区霞洞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广东电白区霞洞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电白区霞洞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100分)
    1. 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A. B.
    C. D.

    2. 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3. 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A. 锤柄的重力B. 锤柄的惯性C. 锤头的重力D. 锤头的惯性

    4. 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 、B 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 pA 、 pB 和 pC,则
    A. pApBC. pA>pB=pCD. pA=pCρ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h,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ʹ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是( )
    A. B.
    C. D.

    19.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 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 p2。则
    A. p1=p2B. p1p2D. 无法确定

    20. 如图,一质量为 1 kg 的物块,在水平向右大小为 2 N 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 0.1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撤去拉力后,物块运动会越来越慢,摩擦力也越来越小
    B. 若用 1 N 的力拉着物块,物块运动会越来越慢,但摩擦力仍为 2 N
    C. 若在物块上再加一砝码,则仍可以用 2 N 的力拉着物块做匀速运动
    D. 若物块运动速度变为 0.2 m/s,则拉力变为 4 N

    21. 额定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均正常匀速行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车的做功之比为 1:2B. 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 1:2
    C. 两车的做功之比为 1:1D. 两车的牵引力之比为 1:1

    22. 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 G 提升相同高度,F1 和 F2 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 F1 和 F2 做功的功率相同
    B. 力 F1 和 F2 做的总功相同
    C. 乙滑轮组更省力,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23.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 AB,将中点 O 支起来,在 B 端放一支蜡烛,在 AO 的中点 C 上放两支蜡烛,如果将三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同时点燃,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直尺 AB 将
    A. 始终保持平衡
    B. 蜡烛燃烧过程中 A 端逐渐上升,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恢复平衡
    C. 不能保持平衡,A 端逐渐下降
    D. 不能保持平衡,B 端逐渐下降

    24. 某工人师傅要将同一个箱子从一楼搬上三楼,如果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搬运,根据做功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乙方式物体受到的作用力较大,力对物体做功较多
    B. 甲乙两种做功方式功率相等
    C. 乙方式对物体做功多,功率大
    D. 甲乙两种方式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25. 如图,水平地面 ABOCD,以 O 点为界,AO 段是一种材质,OD 段是另一种材质。细线一端系在物体上,绕过轻质滑轮,另一端系在墙上,拉滑轮的水平力 F 恒为 4 N,物体经 A 点开始计时,此后各段路程及耗时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区间ABBOOCCD距离1 m1 m1.5 m2.5 m耗时1 s1 s1 s1 s
    A. 物体在 CD 区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2 m/s
    B. 物体在 BO 区间运动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 4 N 摩擦力
    C. 物体在 OC 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 F 做的功为 3 J
    D. 物体在 BO 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1 W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26. 关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作动能
    B. 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具有动能
    C. 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具有的动能一定越大
    D. 速度较大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一定较大

    三、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27.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走到花园闻到花香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四、填空题(共3小题;共16分)
    28. 劣质橡皮较硬,擦字时易打滑,导致字擦不干净,这是因为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的缘故,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浄,然后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 (选填“增大”或“减小”)橡皮与纸间的摩擦。

    29. 如图所示图象是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质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加热器对相同容器中盛有的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进行加热,获得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到 的比热容更大,如果让它们下降相同的温度,则 放出的热量多。

    30. 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将重为 425 N 的重物匀速提升 4 m,所用拉力为 250 N,时间为 20 s。由此过程中有用功是 J,额外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 W,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五、实验题(共4小题;共36分)
    31. 某同学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等相关内容时,将三根外形完全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弹簧挂在天花板上,用三只相同的钩码分别挂在这三根弹簧的下端,且处于静止状态,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弹簧的受力情况和对应的长度变化情况,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比较图中[(a)与(b)]或[(a)与(c)]或[(a)与(d)]可得初步结论: 。
    (2)观察比较图中(b)和(c)和(d)可得初步结论: 。

    32.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钩码重力/N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36103090.9%
    (1)在第 2 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第 3 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未填,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或“越低”)。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 8 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0 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 。
    A.71.6%
    B.82.6%
    C.92.4%

    33.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开始前应先对弹簧秤进行 操作;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第 6 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它的示数是 N。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
    实验次数123456压力摩擦力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

    34. 徐亮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圆柱体的重力 G= 牛;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 F浮= 牛;
    (3)比较(b)、(c)两图可得: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
    (4)比较 图可得: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5)徐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物体下降高度 h 的 F−h 图象。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ʹ= 牛。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跟 有关。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ρ液= 千克/米3。

    六、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35. 自行车是许多人喜欢的交通和健身工具。如图所示,体重为 600 N 的小明,骑着它匀速行驶 3 km 用时 10 min,若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20 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 1×10−2 m2,自行车重为 200 N。问:
    (1)小明在 10 min 内骑行的速度是多少?
    (2)骑行时,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小明骑行时的功率是多少?

    36. 两个实心正方体 A 、 B 由密度均为 ρ 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 GA 、 GB,将 A 、 B 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 PA 、 PB,且 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 A 、 B 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 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 33:40;若将 A 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 A 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 kg/m3,求:
    (1) A 、 B 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GA:GB 是多少?
    (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 G动 是 A 物体重力 GA 的多少倍?
    (3) A 、 B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 ρ 是多少 kg/m3?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方向是竖直向下。
    2. B
    【解析】车把套上制作的花纹是通过使接触面变粗糙来增大摩擦;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通过使接触面变粗糙来增大摩擦;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综合以上分析,B选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因为锤头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硬物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故D正确。
    4. D
    5. D
    【解析】潜水员在水面下继续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 V排 不变,由 F浮=ρ液gV排 可知,潜水员受到的浮力不变;
    潜水员所处深度 h 逐渐变大,由 p=ρgh 可知,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6. C
    【解析】A、比较图甲、乙,液体密度相同,液体深度不同,U形管高度差不同,可以初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正确;B、比较图乙、丙,液体密度相同,液体深度相同,U形管高度差相同,可以初步得出:在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B正确;C、比较图甲、丁,两次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差不大,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故C错误;D、比较图乙、丁,两次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等,在水中的深度较深,根据p=ρgh可以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C。
    7. D
    8. D
    【解析】A 管上方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大,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 A 管上方的流动速度小于 B 管上方的流动速度,A 管上方的压强大于 B 管上方的压强,红墨水被压向 B 管,A 管液面下降,B 管液面上升。
    9. B
    【解析】潜水艇通过排水或进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当排出水时,自身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则潜水艇将上浮。
    10. A
    11. C
    12. C
    【解析】因为总功是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所以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应当是在有用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此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就增大,机械效率就得到了提高。
    13. D
    14. C
    15. B
    【解析】匀速爬绳与爬杆,摩擦力与重力都是一对平衡力,即都与重力相等,由于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摩擦力一定相等,故ACD错误、B正确。
    16. A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且要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是否运动、是否受力、做什么运动都没有关系。
    【解析】解: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正确;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消除惯性,故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惯性作为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
    17. D
    【解析】(1)物体 P 、 Q 分别在 FP=5 N 、 FQ=3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物体 P 、 Q 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5 N 、 3 N。P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 Q 受到的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2)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Q 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 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 M 比桌面 N 粗糙造成的;可能是 P 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和C不符合题意。
    (3)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18. D
    【解析】【分析】根据p=ρgh以及ρ甲>ρ乙、h甲>h乙分析解答。
    【解析】解:已知ρ甲>ρ乙、h甲>h乙,
    根据p=ρgh知p甲>p乙,所以开始时甲图线在乙图线的上面,
    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h,
    因为ρ甲>ρ乙,所以△p甲>△p乙,甲的压强减小的快,但由于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甲的压强不可能比乙先变成零,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与图象的结合有一点的难度。
    19. A
    【解析】(1)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容器中,根据公式 F=G 可以知道,混合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都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去混合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 F1=F2。
    (2)混合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容器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 p=FS 可以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即 p1=p2。
    20. B
    【解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撤去拉力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
    若用 1 N 的力拉着物块,因为拉力小于摩擦力,物块运动会越来越慢,但摩擦力仍为 2 N,故B正确;
    在物块上再加一砝码,压力增大,摩擦力也会随着增大,如果拉力仍为 2 N,物体运动会越来越慢,故C错误;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物块运动速度变为 0.2 m/s,则拉力仍为 2 N,故D错误。
    21. C
    22. D
    23. A
    【解析】设一只蜡烛的质量为 m,直尺长为 l,
    ∵2mg×14l=mg×12l,
    ∴ 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 三支蜡烛同时点燃,并且燃烧速度相同,
    ∴ 三支蜡烛因燃烧减少的质量 mʹ 相同,
    ∵2(m−mʹ)g×14l=(m−mʹ)g×12l,
    ∴ 在燃烧过程中直尺仍能平衡。
    24. D
    【解析】搬运方式不同,但对箱子的拉力都等于箱子重力;由 W=Gh,两只搬运方式所做的有用功是相同的,故A错误,D正确;
    搬运方式不同,所以额外功不同,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总功不同,搬运时间未知,无法比较功率的大小,故B、C错误
    25. C
    【解析】由表中数据知,CD 段的路程为 2.5 m,运动时间为 1 s,则 CD 段的平均速度为 v=st=2.5 m1 s=2.5 m/s;故A错误;
    由图知,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摩擦力 f=12F=12×4 N=2 N;物体向右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故B错误;
    拉力 F 移动的距离 s1=12OC=12×1.5 m=0.75 m,拉力 F 做的功 W1=Fs1=4 N×0.75 m=3 J;故C正确;
    拉力 F 移动的距离 s2=12BO=12×1 m=0.5 m,拉力 F 做的功 W2=Fs2=4 N×0.5 m=2 J,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P=W2t=2 J1 s=2 W;故D错误。
    第二部分
    26. A, B
    第三部分
    27. A, B, D
    【解析】走到花园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是糖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么分子间有间隙,属于分子动理论知识,故D符合题意。
    第四部分
    28. 小;增大
    【解析】劣质橡皮质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明用力擦,增大了橡皮对纸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字就擦干净了。
    29. 乙;乙
    【解析】有图可知,甲、乙两液体的质量相同,吸热相同时,Δt甲>Δt乙,根据 c=Q吸mΔt 可知,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即 c甲<c乙。
    甲乙两种质量相同的液体降低温度相同,即 m甲=m乙,Δt甲=Δt乙,已知乙液体的比热容大,由公式 Q放=cmΔt 可知,乙液体放出热量多。
    30. 1700;300;100;85%
    第五部分
    31. (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 不同物体受到相同外力的作用,其形变效果是不同的
    32. (1) 88.9%
    【解析】第 2 次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100%=GhFs×100%=4 N×0.1 m1.5 N×0.3 m×100%=88.9%;
    (2) 2.2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 N,所以测力计的示数是 2.2 N。
    (3) 越高
    【解析】分析 3 次实验,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加,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增加,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 C
    【解析】该滑轮组将 6 N 的物体匀速提升时的机械效率为 90.9%,由于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则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 8 N 的物体匀速提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大于 90.9%,故C选项符合。
    33. (1) 调零;匀速直线
    【解析】实验过程中想要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就需要让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样物体合力为 0,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在弹簧秤使用之前应该先进行调零工作避免读数过程中有误差。
    (2) 1.6
    【解析】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大小为 0.2 N,所以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大小为 1.6 N。
    (3)
    【解析】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画出图象。
    (4)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成正比。
    【解析】通过观察图象的形状,可以大致得到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成正比。
    34. (1) 6
    (2) 5
    (3)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4) (c)、(d)
    (5) 4;液体的密度;0.8×103
    第六部分
    35. (1) 5 m/s
    【解析】路程 s=3 km=3000 m;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v=st=3000 m10×60 s=5 m/s;
    (2) 8×104 Pa
    【解析】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
    Fʹ=G+G车=600 N+200 N=800 N,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p=FʹS=800 N1×10−2 m2=8×104 Pa;
    (3) 100 W
    【解析】因自行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所以,牵引力 F=f=20 N,
    则该同学做的功:
    W=Fs=20 N×3000 m=6×104 J,
    该同学做功的功率:
    P=Wt=6×104 J10×60 s=100 W。
    36. (1) 1:8
    【解析】 ∵ 正方体 A 、 B 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P=FS=GS=mgS=ρVgS=ρshgS=ρgh,
    而两物体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且 PA:PB=1:2,
    ∴PAPB=ρghAρghB=hAhB=12,
    则 A 、 B 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VAVB=(hA)3(hB)3=1323=18,
    ∵G=mg=ρVg,
    ∴A 、 B 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GAGB=ρVAgρVBg=VAVB=18。
    (2) 14
    【解析】 ∵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物hG物h+G动h=G物G物+G动,
    ∴ηAηB=GAGA+G动GBGB+G动=GAGA+G动×GB+G动GB=3340 ①式,
    而 GAGB=18,则 GB=8GA ②式,把②式代入①式解得:G动=14GA,
    即动滑轮重力 G动 是 A 物体重力 GA 的 14 倍。
    (3) 4×103 kg/m3
    【解析】在图丙中,物体 A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 G 、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T,A 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则 V排=VA,
    ∴ 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A−F浮)h(GA−F浮)h+G动h=GA−F浮GA−F浮+G动= GA−F浮GA−F浮+14GA=GA−F浮54GA−F浮=ρAVAg−ρ水VAg54ρAVAg−ρ水VAg×100%=75%,
    化简得:ρA−ρ水54ρA−ρ水×100%=75%,
    而 ρ水=1.0×103 kg/m3,解得 ρA=4×103 kg/m3,
    即 A 、 B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 ρ 是 4×103 kg/m3。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八年级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八年级物理试卷,共15页。

    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