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英德市英东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英德市英东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练习滑板运动时,单脚蹬地,人和车一起向前滑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脚向后蹬地,人和车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和地对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人会向后倾倒
D. 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 一定是平衡力B. 可能是平衡力
C. 一定不是平衡力D. 无法判断
3. 小明用 20 N 的力握住一玻璃瓶,使瓶竖直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瓶重 5 N,则瓶受到的摩擦力为
A. 5 NB. 15 NC. 20 ND. 25 N
4. 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的室内气压低于室外大气压。关于负压病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房内处于真空状态
B. 病房内的气压一定是 1 个标准大气压
C. 病房内的空气可以通过门窗流向病房外
D. 可以通过从病房内抽气实现负压
5. 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已知水对物体竖直向下的压力为 F1 、竖直向上的压力为 F2,物体的重力为 G,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 T,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F1 大于 F2B. F1 与 F2 是一对平衡力
C. F1 与 F2 的合力一定等于 GD. F1 与 F2 的合力大于 G
6. 如图,质量为 2m 的物块 P 下方连接有一个质量为 m 的钩码,上端通过细线绕过轻质定滑轮连接一质量为 2m 的物块 Q。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在物块 P 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P 、 Q 间细线拉力大小为 F。(细线重力及各处的摩擦均不计,钩码落地后不弹起)
A. 钩码落地前 F=3mg,Q 的机械能增大
B. 钩码落地前 F2mg,P 的机械能减小
7. 为避免乘客候车时发生事故,站台上设置了安全线如图所示,人必须在安全线外候车。当高铁进站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对人前方与后方都有压力,这两个力不平衡
B. 人前方的气流速度小于人后方的
C. 人前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人后方的
D. 若人站在安全线与车之间,气流可以把人推出安全线外跌倒
8. 如图所示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 D 点后返回,B 、 C 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在 B 、 C 两点的动能相等
B. 球在 A 、 D 两点的机械能相等
C. 球从 B 点到 O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 球从 O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9.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满水时,水会从侧壁的三个小孔中向外喷出来。图中画出了水从三个小孔喷射到水槽的路径,其中正确的是图
A. B.
C. D.
10. 【例 9 】将一个密度小于甲、乙两种液体的木块分别放在两种液体中,当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4:5,则木块静止时排开两种液体体积之比是
A. 1:1B. 4:5C. 5:4D. 2:1
11. 流速为 5 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A. 甲船 25 千米,乙船 35 千米B. 甲船 30 千米,乙船 30 千米
C. 甲船 35 千米,乙船 30 千米D. 无法确定
12. 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 10 cm2 、高为 5 cm,体积为 80 cm3 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A. 0B. 0.3 NC. 0.5 ND. 0.8 N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13. 如图甲所示,将装满水的杯子用纸片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 。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的不同位置,发现纸片仍不掉,水也不流出来,这说明大气向 都有压强。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28分)
14.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在水平面的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实验中分别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
(2)由图甲乙丙可知,同一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根据实验推测: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将 。
(3)如图所示,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关系。实验前除了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15.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后,想探究轮船的吃水深度的影响因素。他们用如图 1 柱形容器来模拟轮船,此时可以认为该柱形容器的吃水深度等于容器底部到水面的距离。然后他们将不同质量的物块放入不同底面积的柱形容器内。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物块质量(克)容器底面积(厘米2)吃水深度(厘米)
(1)根据实验序号 1 与 5(或 2 与 6 或 3 与 7 或 4 与 8)相关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不同柱形容器 。
(2)根据实验序号 ,相关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容器底面积相同,所装物块质量越大,吃水深度越大。分析此结论时,柱形容器的吃水深度与所装物块的质量没有成正比关系的原因是 。
(3)为了找出隐含的正比关系,该小组同学分别计算了物块质量增加量和吃水深度的增加量,分析实验序号 1 、 2 、 3 与 4(或 5 、 6 、 7 与 8)可得出的结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同一柱形容器, ,分析此结论时,组内同学认为现实生活中,上述结论仍不会成立。这一分析的依据是 。
(4)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小组同学发现同一艘轮船满载质量相同的货物,如图 2 吃水深度却有几个值。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6. 利用如图给出的器材:斜面,重量不相同的滑块 A 、 B 、 C(GAF1;F1 与 F2 的合力大于 G,故D正确,A、B、C错误。
6. B
7. A
8. C
【解析】由荡秋千的简化模型可知,此过程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但由于受空气阻力影响,机械能逐渐减少,B 、 C 两点等高,重力势能相等,但 C 点的机械能小于 B 点的机械能,故 C 点的动能小于 B 点的动能,A项错误;D 点的机械能小于 A 点的机械能,B项错误;球从 B 点到 O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项正确;球从 O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D项错误。
9. D
10. C
【解析】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即 F浮甲=F浮乙,
因为 F浮=ρ液gV排,
所以木块静止时排开两种液体体积之比:V排甲V排乙=F浮甲ρ甲gF浮乙ρ乙g=ρ乙ρ甲=54,故C正确。
故选:C。
11. B
【解析】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 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 v甲实=v甲船−v水=30 km/h−5 km/h=25 km/h,
乙船的实际速度 v乙实=v乙船+v水=30 km/h+5 km/h=35 km/h,
木桶的速度 v木桶=v水=5 km/h,
根据 v=st 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 1 h 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v甲实t=25 km/h×1 h=25 km,s乙船=v乙实t=35 km/h×1 h=35 km,s木桶=v木桶t=5 km/h×1 h=5 km,
所以,1 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sʹ甲船=s甲船+s木桶=25 km+5 km=30 km,sʹ乙船=s乙船−s木桶=35 km−5 km=30 km。
故选:B。
12. B
【解析】V排=80 cm3−10 cm3×5 cm=30×10−6 m3,F浮=ρgV排=1.0×103×10×30×10−6=0.3 N,故选B。
第二部分
13. 大气有竖直向上的压强;各个方向
第三部分
14. (1) 水平初速度相同
(2) 小;做匀速直线运动
(3) 接触面粗糙程度;水平
15. (1) 所装物块质量相同,底面积越小,吃水深度越大
(2) 1 、 2 、 3 与 4 或 5 、 6 、 7 与 8;柱形容器自身有质量
(3) 吃水深度的增加量与所装物块质量的增加量成正比;现实中的轮船并不是柱形
(4) 航行水域的水的密度不同
16. (1) 还需补充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 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用测力计沿斜面方向拉着物体 A 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 F1,直到物体 A 到斜面的顶端,用刻度尺量出沿斜面通过的距离 s 和物体上升的高度 h;分别用物体 B 和物体 C 重复上面的实验,记下测力计示数 F2 、 F3。
(3) GAhF1s×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4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21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英德市(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