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一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图表示由5个物种组成的食物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辨别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 ②茱萸湾的全部生物 ③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
2.(2021河南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D.细菌既可以作生产者,也可以作消费者和分解者
3.(2020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期中)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不能确定
4.(2019福建龙岩高二上期末质检)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如果没有乙,生态系统也会维持稳定
D.甲和丁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题组二 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原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下列有关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中,每种生物都会被多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C.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只能属于一个营养级,但在食物网中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6.(2020江西新余高二期末)下列关于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B.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食物链的起点
C.各种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取代
7.(2021广西南宁三中高二期中)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食物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食肉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食肉动物,均处于第三营养级
8.(2020江西南昌十中高二月考改编)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 。该草原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必须具有的两种成分是 和 。
(2)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鸟类和青蛙的种间关系是 ,鸟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
(4)若人为大量捕杀蛇,则鸟类和青蛙的数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田鼠的数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2021广西南宁三中高二期中改编,)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B.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020江西赣州高二期末改编,)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H是最高营养级,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3.(2021河南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月考改编,)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增加,土著鱼的产量减少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4.(不定项)(2021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二月考改编,)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沼蟹数量增加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增多
二、非选择题
5.(2021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期中节选,)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 。
②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 。
(2)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表:
①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
②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 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6.(原创)()为了弄清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生物研究小组调查并统计了其中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构成食物关系,第一行表示被捕食者)。表中甲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1)请根据表格相关信息,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 条食物链, 所处营养级最高。
(3)据图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复杂食物网的原因是 。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答案全解全析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1.D 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属于种群;茱萸湾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更不属于生态系统;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所以①②④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自养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B错误;大多数细菌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但有的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有的可以是消费者,如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结核杆菌等,C错误,D正确。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B 一定区域内,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生物群落。生产者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应有两个箭头指出,为图中b;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应有两个箭头指入,为图中c;a需要从生产者(b)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且a的遗体和排遗物会被分解者分解,则a代表消费者,答案为B。
4.B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和部分细菌外,一些原核生物如蓝藻也属于生产者,且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丙为消费者,消费者主要为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乙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错误;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5.A 在食物网中有的生物可能只会被一种生物捕食,有的生物可能不会被捕食,A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教材P92),B正确;一种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只能属于一个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上才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正确;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教材P92),D正确。
6.C 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A正确;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食物链的起点,B正确;有些植物属于消费者,不属于第一营养级,如菟丝子等,C错误;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取代,D正确。
7.C V处的箭头都是指出去的,说明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V是生产者,而U直接捕食V,说明U是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正确;V是生产者,U、X是消费者,而Y捕食V、U、X,说明Y是杂食动物,其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错误;W、X都以U为食,而U是食草动物,说明W、X都是食肉动物,且均处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
8.答案 (1)生产者 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5 3 (3)竞争 捕食和竞争 (4)增加 减少
解析 (1)分析食物网可知,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属于生产者。猫头鹰以田鼠、蛇为食,属于消费者。食物网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必须具有的两种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草→田鼠→猫头鹰、草→田鼠→蛇→猫头鹰、草→鸟类→蛇→猫头鹰、草→昆虫→鸟类→蛇→猫头鹰、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猫头鹰分别占据第三、四、五营养级,即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3)该食物网中,鸟类和青蛙均捕食昆虫,两者间具有竞争关系。鸟类捕食昆虫,两者间具有捕食关系,同时鸟类和昆虫共同取食草,两者间具有竞争关系。(4)若蛇大量减少,则鸟类和青蛙因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加,猫头鹰因食物减少会更多地捕食田鼠,导致田鼠数量减少。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C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A正确;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还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B正确;部分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C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2.D 在这个食物网中,食物链有5条,分别为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A项正确;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B项正确;在该食物网中,H的食物来源很多,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项正确;H是最高营养级,对该食物网有影响,但不是影响最大的,D项错误。
3.A 由于鲈鱼可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小型土著鱼的产量减少,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引入鲈鱼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D错误。
4.BD 由题图可知,藻类和大米草可被细菌分解,说明细菌可作为分解者;细菌又可被线虫捕食,说明细菌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A正确。藻类和大米草为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海螺、线虫、食草虫直接以藻类、大米草为食,为第二营养级,B错误。大米草死亡,一方面可促进藻类生长,另一方面大米草的遗体会被细菌分解,导致细菌增多,线虫增加,沼蟹数量增加,C正确。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蜘蛛缺少食物,则蜘蛛数量将减少,D错误。
二、非选择题
5.答案 (1)FGIH 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进水口
解析 (1)①分析题图食物网可知,A为生产者,其他个体为消费者,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A→B→I,A→C→F→I,A→D→I,A→D→G→I,A→E→G→I,A→E→H→I,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F、G、I、H。②题图所示食物网比较复杂,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A生产者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①浮游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中的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②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测定进水口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如进水口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较高,说明污染源不是来自游人;如进水口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较低,说明污染源来自游人。
6.答案 (1) (2)4 庚 (3)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 (1)据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见答案。(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包含4条食物链,即甲→乙→丙→己→庚,甲→丙→己→庚,甲→丁→戊→庚,甲→戊→庚,庚所处营养级最高。(3)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同时又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即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食物网。该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分解者营腐生生活,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进水口浮游
藻类数量
出水口浮游
藻类数量
水库淤泥真菌、
细菌数量
年均1.93
mg(干重)/L
年均1.02
mg(干重)/L
1013~1015
个/m2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乙
+
丙
+
+
丁
+
戊
+
+
己
+
庚
+
+
1.D
2.D
3.B
4.B
5.A
6.C
7.C
1.C
2.D
3.A
4.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