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政治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太祖认为,“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解决元代的弊端,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废除宰相制度 B.继承元行省制
C.建立内阁制度 D.实行八股取士
2.(2020河北沧州泊头一中高一月考)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 )
A.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B.削弱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3.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 ( )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
D.设立中书省分理政务
4.(2021江西宜春高三月考)明初基本沿袭元制,国家大事必先“关白”丞相,然后奏闻皇上。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洪武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这表明 ( )
A.明初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B.君主专制渐趋加强的态势
C.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
D.明朝权臣擅政现象普遍
题组二 内阁的出现
5.(2020北京海淀高一期中)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由此可以推断 ( )
A.阁臣位高权重,可比肩宰相
B.阁臣辅助朝政,且便于控制
C.内阁统筹政务,居六部之上
D.内阁深受信赖,可遇事裁决
6.(2021湖北黄冈麻城一中高一期中)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明朝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 )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
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
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7.(2021广东深圳七中高三段考)明成祖时,内阁的主要职责是“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明宣宗时这一职责转变为“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明仁宗以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一变化说明 ( )
A.内阁对皇权形成制约 B.内阁掌握了行政决策权
C.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 D.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
8.(2020浙江协作体联盟高一期中)“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皇帝宠信司礼时,司礼尽夺内阁权力;否则就是权相出现。”材料旨在说明 ( )
A.内阁和司礼监的设置调整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
B.明朝内阁制度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
C.明朝内阁与司礼监太监相互牵制、争权夺利现象严重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是导致明朝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
题组三 军机处的设立
9.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1.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 4.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2.接折 |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 5.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3.见面 |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6.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A.参与议政 B.监察百官
C.参与决策 D.遵旨承办
10.(2020河南郑州高一期末)和珅是清朝少有的“真宰相”,其权力名副其实。他既是内阁首席大学士,位列文官之首,有“宰相”之名;又领班军机大臣,承命御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清代依旧存在宰相制度
B.军机大臣品级高于内阁大学士
C.清朝中央机构分权制衡
D.军机处掌握实权并成为权力中枢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内阁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2021陕西长安一中高一期中,)“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表明,明朝内阁 ( )
A.当职人员都是宰相 B.掌握实际决策权
C.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权力来源于皇帝
2.(2020湖北八校高一期末联考,)明代规定:凡内阁下达的诏旨以及经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的奏章,必须先抄送给监察部门的给事中,若内容有不恰当的,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此规定旨在 ( )
A.削弱内阁权力 B.加强皇权专制
C.防止篡改诏令 D.减少决策失误
3.(2021福建莆田十五中高一月考,)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付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最后,太监竟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阁臣权力等同于宰相 B.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
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 D.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
题组二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4.(2020北京通州高一期末,)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只叫“值庐”,入值的军机大臣不按照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军机处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B.军机处并不是国家正式机构
C.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处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5.(2021四川成都七中高一期中,)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的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出处 | 记述 |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上即位,改名总理处。乾隆三年,王大臣请罢之,诏复名军机处。” |
叶凤毛《内阁小志》 |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户部别立军需房。”“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 |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题组三 综合题组
6.(2021广东汕头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此三省长官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掌封驳,尚书则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
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
(1)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
答案全解全析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A | 2.D | 3.A | 4.B | 5.B | 6.B | 7.C | 8.A |
9.D | 10.D |
|
|
|
|
|
|
基础过关练
1.A 题干“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反映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权归六部。因此,A项正确。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明成祖建立内阁制度,排除C项;实行八股取士是为了实行文化专制,排除D项。
2.D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其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3.A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故A项正确。
4.B 朱元璋设通政使司“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1380年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权臣擅政这一现象普遍,排除D项。
5.B “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但其“品阶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说明了明代统治者重视阁臣辅助朝政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其的控制,故B项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与宰相比肩,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C项错误;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内阁没有掌握决策权,故D项错误。
6.B 材料中明朝在中央将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在地方设三司,中央和地方都实行分权体制,这有利于加强君权,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分权而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宰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机构,排除D项。
7.C 由材料“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知票拟权提高了内阁的地位,故选C项;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制约皇权,排除A项;行政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
8.A 材料“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皇帝宠信司礼时,司礼尽夺内阁权力;否则就是权相出现”,说明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均来源于皇帝,即内阁和司礼监的设置调整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故选A项;内阁制度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并非政治形式的新变化,排除B项;“相互牵制”的说法不符题干主旨,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强化是导致明朝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
9.D 由材料可知,各种奏折先由军机章京交给军机大臣审阅,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成谕旨,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官员执行,军机处在运行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皇帝的旨意,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故均排除。
10.D 根据和珅“又领班军机大臣,承命御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可知,军机处掌握实权并成为权力中枢,故选D项;宰相制度在明初就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军机大臣的品级高于内阁大学士,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和珅既是内阁首席大学士,又领班军机大臣,并没有表明中央机构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排除C项。
能力提升练
1.D | 2.D | 3.C | 4.B | 5.D |
1.D 材料“我朝阁臣……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说明内阁大臣权力来自皇帝,故选D项;明初废除宰相制度,故排除A项;实际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排除B项;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排除C项。
2.D 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门给事中可以对皇帝批红的不恰当的奏章进行反驳,该措施起到了及时纠正决策失误的作用,因此其宗旨是减少决策失误,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门对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的奏章进行反驳和纠正,此项规定并不是为了削弱内阁的权力,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监察部门对皇帝的旨意进行反驳,其对皇权有一定的监督作用,没有体现出加强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门的给事中,可以对不恰当的旨意进行纠正,体现不出防止篡改诏令的作用,排除C项。
3.C 材料中“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表明,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政务决策核心是君主,故选C项;明朝废宰相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排除A项;宦官掌握事权主要是通过批红,排除B项;太监的权力来自君主,太监权力的扩大,体现的是君权的强大,排除D项。
4.B 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入值的军机大臣不按照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说明军机处不属于正式的国家机构,故B项正确;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具有一定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事务清闲,排除D项。
5.D 两则材料都表明军机处的设立与西北用兵有关,故选D项;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可以考究,排除A项;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影响,但是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B项;仅据两则材料不能得出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的结论,排除C项。
6.答案 (1)演变: 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
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2)变化: 程序上由简单到复杂,越来越制度化; 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约到受到历史经验、道德和制度的制约。
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汉武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逐条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信息从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等角度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从程序和权力受到制约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等角度回答即可。
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历史必修1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历史必修1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3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观察下列一组图片,说法正确的是,唐代陈章在《水轮赋》中写道,《采桑竹枝词》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政治史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政治史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