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
展开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的是( )
A.水稻、玉米B.水稻、粟
C.小麦、葡萄D.玉米、粟
2.(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一期中)据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且“神农能殖嘉谷”。由此可以推知( )
A.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
B.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C.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3.(2021北京海淀育英中学高一期中)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记载说明( )
A.商朝的占卜内容全部涉及农业
B.大量水利工程的开凿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D.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4.西周时期的农具见于古代文献的有耒耜、钱、镈、铚等。现在已经发现的西周时期青铜镈等农具数量极少,绝大部分农具是用木、石、兽骨、蚌壳制作的。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农业生产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B.农业生产未出现实质性进展
C.农业生产仰赖于夏商的技术
D.青铜农具的铸造技术不成熟
题组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5.(2021安徽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一期中联考)观察下列一组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B.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C.耒耜多是青铜制造
D.铁制农具的使用贯穿始终
6.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这体现出古代中国( )
A.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农具的改进提高了耕作效率
C.农业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
D.手工业进步提高了农具质量
7.(2021辽宁沈阳期末)唐代陈章在《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法式)。始崩腾以电防,俄宛转以风生。”这里的“水轮”( )
A.最早出现在曹魏时期
B.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
C.利用人力来引水灌溉
D.采用了水力运转原理
题组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8.(2021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段戏词描绘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该特点是( )
A.刀耕火种B.男耕女织
C.石器锄耕D.集体劳作
9.《采桑竹枝词》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头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 )
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农民生活悠闲且富足
C.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D.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
10.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劳节俭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这说明小农经济( )
A.具有稳定性B.生产条件简单
C.以自足为目的D.采用精耕细作
11.王家范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非常简单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阅读下表,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 )
黄河中游农作物出土绝对数量统计表(单位:粒)
A.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B.北方以种植粟为主
C.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D.南方以种植粟为主
题组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2020四川宜宾高一月考,)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3.(2021北京第四十三中学高一月考,)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 )
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
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题组三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的负担较重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D.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5.(2020河南巩义高一月考,)据学者统计,《资治通鉴》中发表过重农言论或推行过重农措施的封建君主有52人之多。君主之所以如此重农,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
A.兴衰关系着农民能否实现温饱
B.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模式
C.稳定与否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D.是封建政府赋税收入的唯一来源
题组四 综合题组
6.(2021安徽阜阳界首中学高一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鉏(锄)夷斤劚(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九百年前后。春秋战国之际,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铁器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的共同主题。指出三则材料中最有实证性的一则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汉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基础过关练
1.B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粟,故选B项。
2.D 根据“神农能殖嘉谷”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至少从神农时期就已经出现,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国农业与其他地区农业的比较,因此“发祥地”和“领先世界”的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A、B两项错误;古代农业生命力强大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错误。
3.C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占卜天气和谷物成熟的内容,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这些内容都与农业相关,说明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C项正确。“占卜内容全部涉及农业”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开凿水利工程,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而非商朝,D项错误。
4.B 依据材料可知,现在已发现的西周的农业工具绝大部分是用木、石、兽骨、蚌壳制作的,青铜农具数量极少,说明西周时期的农业工具仍然主要是原始农具,反映出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B项正确。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A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夏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D项错误。
5.B 材料反映的是耕作工具及耕作方式的进步,体现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B项正确。商代没有小农经济,A项错误;耒耜多是木制,C项错误;商代没有铁器,D项错误。
6.C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都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的是农业技术,特点是精耕细作,C项正确。
7.D 材料“水能利物”表明动力是水力,“轮乃曲成”表明形状是圆形,根据“升降满农夫之用”可知是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这是灌溉工具筒车,筒车“水轮”的动力来源是水力,D项正确,B、C两项错误。唐朝时创制了筒车,A项错误。
8.B 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是对小农经济下的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的描述,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9.D 材料反映的是男子采桑,女子喂蚕,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家庭生产的经营形式,故D项正确。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农民生活悠闲且富足、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材料均没有体现,故A、B、C三项错误。
10.A 材料中“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表明,在小农经济中生产单位与消费单位合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生产条件、生产目的、生产方式,B、C、D三项错误。
11.A 根据材料“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知,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很快恢复和组织生产,A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体现在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农民家庭容易陷于贫困和破产,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C项错误;D项不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排除。
能力提升练
1.B 材料显示中国古代早期北方以种植粟为主,B项正确。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A、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种植的信息,C项错误。
2.B 表格中三篇著作都提到深耕的耕作措施,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耕作工具,无法看出铁犁牛耕开始出现,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完整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法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项错误;小农经济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材料没有体现,D项错误。
3.B 表格中列举了齐国的掘土农具、中耕农具以及收割农具,说明当时齐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种类多样,B项正确。中国在春秋之前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齐国和其他国家的农耕技术,C项错误;农具种类多并不代表政府提倡发展农业,D项错误。
4.A 根据材料“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可知农民平常生活负担和赋税负担过于沉重是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
5.C 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与否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因此封建君主多重视小农经济,C项正确。A、B两项不是统治者重视小农经济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中的“唯一”说法绝对化,排除。
6.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实证性材料:长沙子弹库出土的铁锄。原因:第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黄河流域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解析 (1)“主题”根据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恶金(指铁)以铸鉏(锄)夷斤劚(斧),试诸壤土”可知,三则材料都关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历史研究方法可知,长沙出土的铁锄最有实证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
(2)“特点”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可知,耕作技术不断革新;根据材料二“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作技术由黄河流域向其他地区推广。“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耕作技术的进步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和农耕文明的繁荣。
遗址地点
粟
黍
水稻
小麦
大豆
河南省灵宝西坡
1 345
131
9
—
—
山西省襄汾陶寺
9 160
606
30
—
3
河南省登封王城岗
1 416
113
16
—
140
陕西省扶风周原
5 826
160
5
1
22
河南省新密
62
12
11
4
3
著作
内容
《国语》
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
《庄子》
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孟子》
深耕易耨(锄草)
类别
掘土农具
中耕农具
收割农具
名称
锸、耒、镢、锹
锄、铲、耙
镰
1.B
2.D
3.C
4.B
5.B
6.C
7.D
8.B
9.D
10.A
11.A
1.B
2.B
3.B
4.A
5.C
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3页。
人教版 (新课标)18 罗斯福新政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18 罗斯福新政巩固练习,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6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训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