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三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练
展开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认识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具有一定的分层结构。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发育成熟的土壤最下层是 ( )
A.淋溶层 B.淀积层
C.成土母质层 D.腐殖质层
2.理想土壤组成物质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
A.水分 B.空气 C.有机质 D.矿物质
3.发育程度高的土壤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征 ( )
A.土层厚、层次多 B.土层薄、层次少
C.有机质含量多 D.矿物质含量多
题组二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0山东淄博高一上期末)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5.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021福建莆田高一上期末)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
A.岩石的风化产物——洪积物
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C.土层厚度
D.腐殖质的含量
7.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是部分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高低
9.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 ( )
A.岩石的作用 B.气候的作用
C.生物的作用 D.地形的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型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调查发现,黄土一般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 ( )
A.植被发育差 B.盐渍化显著
C.风力作用强 D.地表湿度大
11.剖面地层分布反映古气候 ( )
A.相对稳定,寒冷干燥 B.多次变化,湿润期长
C.多次变化,干旱期长 D.相对稳定,温暖湿润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认识土壤
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固体颗粒
1.()据图可知,该地土壤 ( )
A.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通气、透水,有机质含量低
C.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地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 )
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
(2020浙江湖州高三上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实验相关数据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土壤质 地(%) | 砂粒 | 40 | 45 | 78 | 14 |
粉粒 | 25 | 25 | 14 | 19 | |
黏粒 | 35 | 30 | 8 | 67 | |
水土流失量(g/m2) | 47.3 | 201.2 | 15.7 | 76.9 |
3.()甲土壤属于 (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4.()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较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题组二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0天津和平高三质调)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以下我国地形区中,富铝土分布最广泛的是 ( )
A.华北平原 B.东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6.()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
A.砖红壤 B.燥红土 C.红壤 D.黄壤
(2019湖南郴州高三一调)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
8.()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及时深耕土壤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采用滴灌技术
9.()该地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 D.黄淮海平原
专题强化练七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选择题
(2020山东济南高一上期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
A.春夏季大,秋冬季小 B.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C.夏秋季大,冬春季小 D.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2.()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湿度和温度
C.海拔高低和降水 D.植被的疏密程度
3.()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B.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面三题。
4.()图示中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是 ( )
A.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B.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
D.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5.()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率高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地下水水位较高
D.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6.()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 ( )
A.喜湿的茶树 B.耐旱的柏林
C.耐寒的胡杨林 D.耐盐的红树林
(2020山东德州高一上期末)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之间。下图为该区某地土壤厚度采样分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阴坡与阳坡土壤厚度对比
图Ⅱ 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图Ⅲ 土壤厚度与坡度的关系
7.()据图可知,该地土壤厚度 ( )
A.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B.与坡度呈负相关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热量呈正相关
8.()该地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阴坡坡度更大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的蒸发量小,植被生长状况好
第四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2016课标Ⅰ,11,4分)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2020山东青岛高一选科抽测)下图示意祁连山黑河上游三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土壤有机碳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很大
B.相同土壤深度,高寒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
C.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显著的表层聚集性
D.表层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
2.()影响黑河上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被类型 D.地形地势
二、非选择题
3.(2021江西南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深度解析
材料一 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较短、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空气及水分构成。松嫩平原黑土广布,适宜于大面积机垦。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速度加快,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水蚀、风蚀和冻融作用是导致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材料二 左图为东北地区略图及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图,右图为松嫩平原某地冲沟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松嫩平原土壤肥沃的原因。
(2)()说明松嫩平原黑土地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指出松嫩平原风蚀、水蚀和冻融作用发生的季节。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2.D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中矿物质占40%,水分和空气各占20%~30%,有机质占10%。
3.A 发育程度高的土壤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
4.D 土壤的形成从基岩风化破碎开始,先形成成土母质,然后在植物的作用下,形成腐殖质层,在气候作用下,最后形成淋溶层和淀积层,成为成熟土壤。
5.C 生物是土壤形成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在生物作用下,特别是植物作用下,形成了为腐殖质层,使土壤具备了有机质。
6.B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B正确。洪积物是由洪水搬运而来的,不是由当地的成土母质形成的,A错误。成土母质对土层厚度、腐殖质的含量不起决定作用,C、D错误。
7.D 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但是可以形成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位于基岩上,尚未形成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D项符合题意,故选D。
8.B 不同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但不能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
9.C 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的作用。
10.D 根据题意可知,钠元素易淋溶迁移,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古土壤层形成时气候比较湿润,淋溶迁移作用较强烈,故D选项正确;盐渍化显著,土层中的钠元素含量比较高,故B选项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土的作用,植被发育差,水在地表就会快速汇集流走,钠元素没有充足时间淋溶,土层中钠元素含量高,故A选项错误;风力作用较强,一般水分蒸发快,钠元素留在土层中,含量高,故C选项错误。
11.C 据图文材料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表明古气候不稳定,故A、D选项错误;黄土、过渡型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并且黄土层较厚,说明气候干旱期较长,故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C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固体颗粒约占50%,余下的水分和空气大约各占一半。若水分太多,则空气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若空气太多,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P点表示的土壤中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该地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土温下降,所以该地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故选C。
2.B 该地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即出现土地盐碱化现象。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水水位升高,盐分在地表集聚,导致土地盐碱化现象出现。故选B。
3.B 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壤土。
4.D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丁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以判断丁土壤黏粒比重大,砂粒比重小。乙土壤水土流失量明显大于甲、丙、丁三种土壤,说明其植被覆盖条件与其他三种土壤不同,不符合题干要求。
5.B 依据图文信息可知,湿热的气候促使矿物不断分解,更容易形成富铝土,我国的华北平原 、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地形区中,东南丘陵纬度较低,降水更丰富,气候较湿热,更容易形成富铝土。
6.A 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分布区相对于砖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土壤中铁、铝相对含量较低;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我国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所以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燥红土虽然分布纬度较低,但是其所在区域气候干燥,而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这两种土壤中铁、铝相对含量都较低。
7.A 通过图示可知,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的pH下降,表明土壤酸化,选A。
8.A 图中显示,连作8年左右,表层土壤酸化但深层土壤并没有酸化,40~60厘米的土层甚至有些碱化,因此,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及时深耕土壤,中和土壤酸碱度,选A。
9.D 该地发展蔬菜大棚农业,因此应位于我国北方且水源有一定保障的地区,该地的土层深厚,但土壤容易出现盐碱化、弱酸化现象,故该地最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选D。
专题强化练七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选择题
1.C 读图分析可知,在各类植被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都为夏秋季大,冬春季小,并且高值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纬度变化和海拔变化。
2.B 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该地位于岷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温度高,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较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夏秋季节微生物生物量较大,故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和温度,B正确。
3.A 与春季相比,秋季枯枝落叶较多,生物的分解量较大,因此秋季微生物生物量较春季大,故选A。
4.A 读图可知,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A对;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B错;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C错;整体来说,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D错。
5.B 4月份为春季,此时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故选B。
6.B 由材料可知,该河谷为干旱河谷,低海拔处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所以适合栽种耐旱的柏林。故选B。
7.B 由图Ⅱ可知,该地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A错误。由图Ⅲ可知,该地土壤厚度与坡度呈负相关,B正确。由图Ⅰ可知,阴坡土壤厚度普遍大于阳坡,说明该地土壤厚度与坡面光照呈负相关,C错误;阴坡热量少于阳坡,说明该地土壤厚度与热量呈负相关,D错误。
8.D 由图Ⅰ可知,该地阴坡土壤厚度较阳坡大。阴坡的光照条件较阳坡差,气温较低,热量较差,水分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植被覆盖状况较好。由图Ⅱ可知,该地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故阴坡土壤厚度较阳坡大,D正确。由图Ⅲ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与图Ⅰ反映的阴坡土壤厚度较阳坡大相矛盾,A错误。阳坡光照条件好,气温高,水分蒸发量较大,土壤水分状况差,植被生长状况差,B、C错误。
第四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C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而根据材料“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可知,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因此A、D错误;山坡2 000~3 000米处生物生产量应高于海拔4 000米处,B错误;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该处土壤含水量较低,C正确。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1.D 在高寒沼泽草甸,深度60~100厘米之间,随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大,A错误。相同土壤深度,高寒沼泽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B错误。高寒沼泽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深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密度变化不大,所以,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并没有呈现显著的表层聚集性,C错误。直接读图可以看出,表层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D正确。
2.C 从黑河上游三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变化图中可以看出,植被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别很大,所以,影响黑河上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类型,C正确。材料没有成土母质和地形地势的相关信息,同是祁连山黑河上游地区,气候差别不会很大,A、B、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植物生长迅速,积累大量有机质;冬季寒冷漫长,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有机质在土壤中得以保留,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一年一熟,寒冷时期长,使土地得到休养。
(2)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化肥施用少,农作物品质好;黑土土质疏松,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
(3)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冬季;水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冻融作用主要发生在春季。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松嫩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夏季温热多雨,植物得以迅速生长,以积累大量有机质;寒冷漫长的冬季,由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有机质保留在土壤中,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由于夏季较短,冬季漫长,作物生长期短,形成一年一熟的熟制,可使土地得到休养,土壤肥力得以保持。
(2)松嫩平原的黑土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生长;可减少化肥施用量,保证农作物品质;由于腐殖质丰富,黑土土质疏松,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
(3)松嫩平原冬季寒冷干燥,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风蚀作用强烈。春季大量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夏季丰富的降水,使得水蚀作用强烈。春季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冻土融化,冻融作用强烈。
|
东北黑土的成因分析 |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壤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 |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课一练,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