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1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2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图中,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碳循环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无序性   D.整体性
    2.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自然界中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 (  )
    ①水循环   ②氧循环
    ③碳循环   ④二氧化碳循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  )
    A.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固结成岩作用   D.风化作用
    题组二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 (  )
    A.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6.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所受侵蚀作用减弱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
      读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两题。

    7.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
    A.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
    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
    C.一直上升
    D.一直下降
    8.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
    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题组三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参会各国积极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读1880—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9.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图可知,近百年来,海平面 (  )
    A.波动下降   B.呈直线上升
    C.波动上升   D.总体上变化不大
    10.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深度解析)
    A.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B.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C.加剧风暴潮的危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受阻
    D.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现象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则相反
    1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下列几个国家或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2019年4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发生了两次珊瑚白化灾害(即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已造成珊瑚大面积死亡。下图为白化珊瑚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   
    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
    14.推测大规模海洋热浪将带来的影响有 (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我国海岸线不变
    ③两极冰川纬度升高   ④海洋的面积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题组四 国际减排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下列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的国家是 (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马尔代夫
    16.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合作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日本、加拿大等国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18.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 (  )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读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完成下面两题。

    1.()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  )
    A.巴西   B.埃及
    C.南非   D.俄罗斯
    2.()下列有关温室效应增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原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C.温室效应增强主要与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
      (2021山东潍坊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5.(2021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给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
    (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加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运营可能产生的影响。
    题组二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2021江西新余二模)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二氧化碳减排效率。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  )
    A.京津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7.()图中 (  )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级行政区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下图示意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
    9.()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  )
    A.环境承载力高   B.煤炭储量丰富
    C.碳排放强度大   D.工业比重较大
    10.()对于河南省和广东省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人口大量外迁
    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11.(2021河南平顶山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为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2009年12月7日,来自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谈判代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会议原定于当地时间18日结束,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了一天,即便如此,会议闭幕时达成的依然是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因而环保人士批评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十分失败。
    (1)()有人说,全球气候变暖将致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减弱。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其原理。
    (2)()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3)()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哪些危害?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基础过关练
    1.D
    2.B
    3.C
    4.A
    5.C
    6.B
    7.B
    8.D
    9.C
    10.B
    11.A
    12.B
    13.B
    14.C
    15.D
    16.D
    17.B
    18.B






    1.D 读图分析可知,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各个圈层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从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D。
    2.B 读图可知,①为火山活动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②为人类活动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③为植物分解为有机物残体,进而转化为化石燃料,或被微生物分解;④为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选项中,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途径为燃烧化石燃料,故选B。
    3.C 据图可知,海水被太阳辐射蒸发形成水蒸气,然后在陆地上空形成降水,最终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流入海洋中的水,将碳酸钙等物质带到海洋中,在海底形成石灰岩,之后石灰岩在地球内部转化为岩浆,再通过火山喷发到达地表,火山喷发时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然后二氧化碳又通过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进入水中,进一步与岩石圈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最终完成碳循环。因此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和碳循环,故C项正确。
    4.A 图中a表示大气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进入海洋,在此过程中,流水对地面产生了侵蚀作用,形成了河谷,故A项正确。
    5.C ①开采煤炭、石油等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同时在海底石油开采过程中若发生石油泄漏,也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②排放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③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会减弱温室效应;④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此过程中没有重熔再生作用的参与。
    6.B 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会增强;石灰岩地貌所受侵蚀作用会增强;亚寒带针叶林会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
    7.B 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B正确。
    8.D 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业飞速发展,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同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上两点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故选D。
    9.C 读图可知,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故选C。
    10.B 海平面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是使土地和农田盐渍化,B正确;A、C、D选项不属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危害。故选B项。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
      (1)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2)全球海平面上升:

      (3)极端天气频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
    (4)威胁人体健康:

    11.A 读图可知,若全球气温上升3℃,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并非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A正确、B错误;南半球地区和大部分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有所下降,C错误;粮食产量变化没有明显的东西半球差异,D错误。故选A。
    12.B 从气温升高导致的粮食增产幅度看,西亚的粮食增产幅度最大,据此推测出西亚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故选B。
    13.B 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的现象。而海洋热浪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14.C 大规模海洋热浪会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的面积扩大,我国海岸线后退,②④错误;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③正确。故选C。
    15.D 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而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在选项四国中对其危害最大,故马尔代夫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
    16.D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说明在国际环保合作中,世界各国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7.B 《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将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加,全球气温继续升高,从而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B正确、D错误;A选项属于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可排除;C选项属于酸雨的危害,可排除。
    18.B 发达国家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应该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承担更大的责任,A错误、B正确。C、D选项是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上的优势,但其不是发达国家应该负更大的责任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练
    1.D
    2.C
    3.A
    4.B
    6.C
    7.D
    8.C
    9.D
    10.B







    1.D 读图可知,俄罗斯部分地区属于“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说明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明显有所扩大,俄罗斯粮食产量有所增大。而其他选项中的国家要么属于要么包括“作物栽培期间土壤水分不足地域”,粮食产量有所减小。
    2.C 温室效应增强的基本原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有所升高,但不能表明全球各地均升温,B错误;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C正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一些小岛国家面临“灭顶之灾”,而我国所受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
    3.A 由材料“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四个选项中,蒙古高原升温幅度最大。
    4.B 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南半球升温幅度较小,进而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
    5.答案 (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多,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显著减弱,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气温升高速度随之加快。
    (3)变化:河流流量先增大,后减小。
    原因:三江源地区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河流流量增大。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河流流量减小。
    (4)冻土融化,冻融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运营。
    解析 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进行描述。第(2)题,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有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形态(水面、冰面)等,另外还需要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进行解释。第(3)题,三江源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从短期来看,随着冰川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河流流量会增大,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使降水增加,同样也会增大河流流量;从长期来看,由于后期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减少,河流流量会减小。因此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可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4)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冻土融化,且冻融作用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威胁铁路运营安全;同时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降水增多,冻土融化,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威胁铁路运营安全。
    6.C 读图可知,向右表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多,向下表示减排效率提高。京津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少,减排效率中等,节能减排压力相对较小,A错。东部沿海地区减排效率高,节能减排压力小,B错。选项四地区中,东北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减排效率较低,减排压力最大,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C对。西北地区虽然减排效率最低,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少,因此节能减排压力较小,D错。
    7.D 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但减排效率并非最高,①错。南部沿海地区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②对。我国减排效率西部低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③错。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总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减排效率越高,④对。
    8.C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2015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耗的化石能源总量增加,但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B错误、C正确;材料中并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相关信息,A错误;产业转移力度对碳排放强度无影响,D错误。
    9.D 材料“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说明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而山东省为工业大省,因此其碳排放总量高,D正确;环境承载力与碳排放总量关系不大,A错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级行政区为山西省,因此煤炭储量丰富不是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山东省碳排放强度大,排除C。
    10.B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A、C的做法不切实际,A、C错误;推广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用清洁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不现实,D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B正确。故选B。
    11.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副极地地区和副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差减小,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会减小,西风带势力会减弱,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也将随之减弱。
    (2)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能源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3)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洪涝、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将缩小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差,使副极地地区和副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差减小,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也会减小,西风带势力会减弱,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也随之减弱。第(2)题,从能源开发角度来看,可以开发利用新能源,逐步替代化石燃料。从能源利用角度来看,要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等。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洪涝、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专题强化练九 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选择题
      (2021广东深圳二模)土壤储存的碳是植物储存的三倍多,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15~30厘米的底土放置在0~15厘米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被吸收较少   B.淋溶作用较强
    C.土质疏松多孔   D.生物质积累多
    2.()当表层土壤有机碳不再增加时,可以实施下一轮“倒置耕作”。“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 (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3.()“倒置耕作”的作用不包括 (  )
    A.抑制杂草生长   B.减轻土壤侵蚀
    C.减排温室气体   D.减少病虫危害
    4.(2021北京丰台二模,)读图可知,“碳中和” (  )

    “碳中和”示意图
    ①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有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②可通过使用脱硫煤、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等实现
    ③能推动绿色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④能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河南高三一模)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下图,图示为某季节的主要气流)是指洞穴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碳汇是指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的机制。喀斯特地区面积超过我国总陆地面积的1/3,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碳排放量大幅度上升,科学家对于碳汇空间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结合材料,回答下面三题。

    5.()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  )
    A.夏季低、冬季高   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   D.夏季高、冬季低
    6.()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地区明显的原因不包括南方地区 (  )
    A.雨热同期,降水量比北方多
    B.土壤疏松、肥沃、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C.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强
    D.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可溶性岩石所受溶蚀作用增强
    7.()研究喀斯特地区烟囱效应的意义不包括 (  )
    A.降低未来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碳汇量
    B.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
    C.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D.增加我国的碳汇空间
      (2021山东临沂二模)一科研团队为某岛屿规划打造低碳城镇,以碳循环为研究目标,分别统计了碳源系统(碳的排放来源)、碳汇系统(碳的吸收消耗)和社会各碳排放部门的流量结构。该岛植被覆盖率高,年均自然和人为共排放二氧化碳9.6万吨,自然生态系统共可吸收二氧化碳0.7万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岛屿可能位于 (  )
    A.河南   B.山东   C.浙江   D.黑龙江
    9.()使该岛屿的碳源与碳汇系统趋向平衡的最合理措施是 (  )
    A.大量减少岛屿人口数量
    B.扩大贝藻养殖的规模
    C.增加岛屿植被覆盖率
    D.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专题强化练九 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1.D
    2.C
    3.B
    4.C
    5.D
    6.B
    7.A
    8.B
    9.D







    选择题
    1.D 由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吸收较少与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关系不大,A错误。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可溶性或悬浮性化合物(黏粒、有机质、易溶盐和铁铝氧化物等)在渗漏水的作用下,由土壤上部向下部迁移,或发生侧向迁移的一种过程,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淋溶作用较弱,B错误。土质疏松多孔主要影响土壤通气性与透水性,与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关系不大,C错误。草原由于植被及其根系多位于表层,且植被季节性枯萎,积累下来的有机质较多,故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D正确。
    2.C 读图可以看出,“倒置耕作”后,15年内表层土壤有机碳一直在增加,15年后几乎不再增加,故“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15年,C正确,A、B、D错误。
    3.B “倒置耕作”会将杂草种子、病菌孢子、害虫卵等埋入深层,抑制其生长繁殖,A、D不符合题意。正常状态下,草地有机碳储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倒置耕作”能将土壤中的碳储存在深层土壤中,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在水土流失或风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倒置耕作”后土壤处于疏松状态,易引起水蚀或风蚀,会加重土壤侵蚀,B符合题意。故选B。
    4.C 由图可知,“碳中和”为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加碳吸收,节能减排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从而有利于实现“碳中和”,①正确。“碳中和”倡导节能减排,多植树造林,能推动绿色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③正确。使用脱硫煤,减少酸性气体排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水污染,都与“碳中和”关系不大,②错误。“碳中和”能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但与实现经济全球化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C。
    5.D 据材料可知,烟囱效应是指洞穴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夏季洞穴外温度高,洞穴内温度低,空气从洞穴外流向洞穴内,洞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出去,浓度高;冬季相反,洞穴内二氧化碳可以排出洞外,浓度低。所以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夏季高、冬季低。
    6.B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和淀积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强,且南方地区纬度低,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多,可溶性岩石所受溶蚀作用比北方地区强,A、C、D均不符合题意。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B符合题意。
    7.A 据材料可知,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研究喀斯特地区烟囱效应,可以增加我国的碳汇空间,D不符合题意;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C不符合题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碳排放量大幅度上升,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B不符合题意;可增加我国的碳汇量,A符合题意。故选A。
    8.B 根据图例可知,碳源系统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推测出该岛屿的工业比较发达;图例中有供暖,可排除浙江;河南和黑龙江没有岛屿,排除A、D。故B选项正确。
    9.D 减少岛屿人口数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量大的问题;扩大贝藻养殖规模对增加碳的吸收意义不大;该岛屿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标准,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不大,A、B、C错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是使该岛屿的碳源与碳汇系统趋向平衡的最合理措施,故D选项正确。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2021全国乙,9,4分)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2020课标Ⅰ,9—11,12分)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3.()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4.()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2020课标Ⅲ,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6.()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7.()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2019课标Ⅲ,6—8,12分)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9.()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10.()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11.[2019海南单科,21(3),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2021福建泉州二模)喀斯特地区的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某喀斯特大型洞穴区,碳以水为介质在“土壤—岩石—洞穴中的大气”进行垂直交换传输。观测表明,渗透到该洞穴里的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雨季小于旱季,同时该洞穴区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甲),使得洞穴内“水—气”碳交换[CaCO3+CO2+H2O=Ca(HCO3)2]出现明显的周期变化。图乙示意该洞穴内常年性滴水的石钟乳。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图甲

    图乙
    1.()雨季渗透到洞穴里的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旱季的主要原因是雨季时 (  )
    A.微生物分解较快
    B.根系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C.枯枝落叶量较少
    D.水的下渗速度较快
    2.()旱季时,洞穴内常年性滴水石钟乳的碳交换总体表现为 (  )
    A.大气和岩石中的碳向水中转移
    B.大气和水中的碳向岩石中转移
    C.水中的碳向岩石和大气中转移
    D.岩石中的碳向大气和水中转移
    3.()一年中,洞穴内常年性滴水石钟乳的碳交换使得石钟乳在 (  )
    ①雨季总体受到溶蚀   ②雨季总体接受沉积
    ③旱季总体接受沉积   ④旱季总体受到溶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4.(2021河南十校高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的数量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U”形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高峰之后阶段。

    (1)()描述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判断S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3)()指出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人类在S4阶段以后为降低碳排放总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D
    2.A
    3.C
    4.D
    5.A
    6.A
    7.B
    8.A
    9.D
    10.C






    1.D 全球气候变暖,亚欧大陆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向北退却,而其北部为北冰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因此面积会缩小,D正确。
    2.A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线的海拔迅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林线附近的岳桦是最近几年生长出来的,还是幼树。
    3.C 由材料“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
    4.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可能是岳桦结实(种子)线基本稳定,岳桦林入侵上部的幼苗或幼树基本不结实即不产种子,因此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也趋于稳定,D项正确。
    5.A 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
    6.A 雪线有所降低,说明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湿润;林线升高,说明气温有所升高,气候变暖,因此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故选A。
    7.B 材料中指出“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火山喷发的熔岩会掩埋地表植被,原有森林被毁,林线较火山喷发前低;火山熔岩同时会使原有冰雪融化,火山喷发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水保湿能力下降,水分减少,形成的冰雪相应减少,雪线较火山喷发前高。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植被和冰雪将逐渐恢复或近似恢复至原有状态,故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8.A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冬季寒冷漫长,有冻土层和越年积雪,高山地区有冰雪分布。而近年来,该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只有气温升高,才会导致上述现象同时出现,A正确。气温降低、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B、C错误。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故选A。
    9.D 湿地面积增加,即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由上题解析可知,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冻土层、越年积雪及高山冰雪融化,导致洼地积水,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地面沉降均不是其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10.C 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使得土地蒸发量增大,再加上平地上的地表水汇流到洼地里,使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而平地上的耕地逐渐变干,从而转化为草地。故C项正确。
    11.答案 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解析 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可从内外流区变化引起水系变化、湖水性质尤其是盐度变化、湖水生态系统变化等角度分析。盐湖与清水河贯通,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三年模拟练
    1.D
    2.C
    3.A





    一、选择题
    1.D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多,水的下渗速度较快,尚未吸收较多二氧化碳就渗透到洞穴中,导致渗透到洞穴里的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旱季,D正确。渗透到洞穴里的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微生物分解、植物根系吸收及枯枝落叶量等关系不大,A、B、C错误。
    2.C 由材料“渗透到该洞穴里的水中二氧化碳浓度雨季小于旱季”可知,旱季时,洞内常年性滴水石钟乳处于淀积过程中,水中二氧化碳向岩石和大气中转移,C正确。
    3.A 洞穴内常年性滴水石钟乳的碳交换使得石钟乳在雨季时不断受到溶蚀,而在旱季时不断接受淀积,①③正确。
    二、非选择题
    4.答案 (1)特点: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
    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当时工业革命开展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低。
    (2)煤炭的大量使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3)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不稳定性增加。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如倡导低碳出行;等等。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S1阶段碳排放强度较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比较低。原因分析: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生活过程中碳排放强度高;此时的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规模比较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较低。第(2)题,由图可知,S2阶段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明显增加,此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包括:煤炭的大量使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区域的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釆,造成区域生态的严重破坏,使得一些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第(3)题,由图可知,S3阶段碳排放总量较高,在这种状态下,温室效应会有所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较高,气候的不稳定性也会有所增加。第(4)题,采取的措施主要从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实施环保政策及倡导环保行为等角度分析。为使碳排放总量有所降低,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革新生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逐步替代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化石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行为。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精品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