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 社会生活的变迁
1.()维新变法时,康有为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被指责成“妖言惑众”。但1912年以后,还留着辫子的人则被取笑为封建余孽。这表明 ( )
A.剪去辫子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20世纪初,女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几十年间中国女性走出闺阁,走向学校和职场,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的可能。而这一变化在上海这些近代大都市尤为剧烈和多样。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女性解放最早兴起于上海
B.男女间实现了权利上的平等
C.政治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
D.女学兴起导致传统礼教崩溃
3.(2021青海西宁高一期末,)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不再留长辫、穿长袍,女人不用再裹脚,实行新阳历等,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种种新气象。这说明辛亥革命 ( 易错 )
A.完全改变了传统社会习俗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利于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D.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
4.()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婚礼程序:“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七、来宾……演说;八、唱歌散会。”这一报道主要反映了 (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改变
B.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
C.婚礼的形式趋于简单
D.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 )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
C.传统交通工具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6.()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 )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7.(2020安徽马鞍山高一期末,)电报开通之初,督抚大员发电“动辄数百言”,电报局埋怨“官报冗杂”。于是电报局规定按距离收费,然“远省一二字之费,几与(欧洲)各国二十字相等”。此后,电报撰拟以能省则省为首要原则,官员不论品级高低,皆使用相同形式公文。材料表明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 )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增加了财政负担
C.淡化了等级观念 D.革除了体制弊病
8.()温州新学社群成员张枫在1903年4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A.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
B.交通、通讯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
C.新式报刊推动地方政治团体的发展
D.维新变法运动已深入到了社会基层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汇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刊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这说明 ( )
A.近代中国报刊媒体的半殖民地化色彩浓厚
B.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严重受制于西方列强
C.近代中国外来词汇必然经过中国化的过程
D.报刊媒体推动近代中国新思想的传播
10.(2020河南高一期末,)据1927年《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全国共开设电影公司175家,而上海就有141家。据1939年为了纪念上海影业三十周年而出版的《国片年谱》载,1924年出品16部,1925年出品59部,到1929年达111部。这说明,当时上海 ( )
A.影片制作水平领先世界
B.国产影片放映数量超过了外国影片
C.电影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D.观看电影是民众主要娱乐休闲方式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 2.C | 3.C | 4.C | 5.D | 6.B | 7.C | 8.A |
9.D | 10.C |
|
|
|
|
|
|
1.C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以法令形式要求剪辫,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此时封建陋习并没有失去存在的土壤,故D项错误。
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女性解放最早兴起于上海,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女学与传统礼教的关系,D项错误。
3.C 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说明辛亥革命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在服饰等方面有所变化,C项正确。A、D两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易错分析 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4.C 根据材料可知婚礼程序简单,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反映不出。
5.D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人们有着不同的出行方式,说明的是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上海同其他地区的对比,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内容冲突,排除。
6.B 材料“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体现出中国近代交通变革带有殖民主义色彩,B项正确。材料中交通规则的改变是在英法联军的侵略和美国的压力下进行的,不是国人主动学习,A项错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说明当时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交通规则》的制定不能说明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D项错误。
7.C 材料“电报撰拟以能省则省为首要原则,官员不论品级高低,皆使用相同形式公文”体现的是电报行文不再突出官员的等级,而是以简单为主,说明的是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淡化了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A、D两项夸大了电报的作用,排除;B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8.A 依据题干“这一天有海轮从上海到了温州,给他带了五期《新民丛报》《政艺通报》第六号和四月份的《中外日报》,新学社群的人闻讯至他家看新书报。类似这样从上海购买、聚看的事例,在他的日记中屡屡出现”可知,清末上海对周边地方产生文化辐射,故A项正确。
9.D 从材料中的“大量外来词汇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刊媒体广泛传播……最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新思想的传播中,报刊媒体功不可没,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中的“严重受制于”程度夸张,C项错在“必然”二字,均排除。
10.C 从材料可知,上海电影公司多,出品作品多,体现了上海电影业获得较大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进行比较,所以不能体现“领先世界”“国产影片放映数量超过了外国影片”“观看电影是民众主要娱乐休闲方式”,A、B、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