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第18课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岳麓版第18课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岳麓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第18课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说明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以大量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为基础,对本课进行了大胆整合,将本课分为牛顿之“牛”与“顿”两部分,其中前者主要讲授牛顿的贡献,主要从三方面即有多么“牛”(即其所取得的荣誉),牛顿凭什么“牛”(即其伟大贡献),牛顿为什么“牛”(即其优秀品德);后者主要围绕牛顿晚年的困惑,从两方面即凭什么说他“顿”(其晚年困惑的表现)和为什么他会“顿”(困惑的原因)。整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并对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中的第二课。古往今来,科学家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单元涉及到的西方科学家有两位:牛顿与爱因斯坦。正是牛顿创立的力学体系标志着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从而为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完成了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三册的学习,对基础知识体系已经有所掌握。本课将引导学生结合必修教材已学内容,进一步学习牛顿对近代科学体系的贡献,突出其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精神,并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主要科学成就。(2)认识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编制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知识系统化的能力。(2)通过阅读传记,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探究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对牛顿一生的看法,使学生掌握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2)培养学生树立为科学、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影响教学难点对牛顿一生的评价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指导策略导入新课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残奥会开幕式的名称为“启蒙”,核心是“探索”。6万多名观众入场时每人都得到了一个苹果。当演员在会场中心拿起苹果的时候,届时全场观众将同时咬一口苹果。英国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心目中伟人的崇敬。引导学生联想,分析得出这个伟人就是牛顿,由此引入本课。讲授新课 牛顿之“牛”“牛”在汉语中有“骄傲”,所以本目主要结合史料分析牛顿有多么“牛”(即其所取得的荣誉),牛顿凭什么“牛”(即其伟大贡献),牛顿为什么“牛”(即其优秀品德)。1牛顿有多么“牛”?(1)简要展示牛顿的求学经历:18岁,考入剑桥大学;25岁,获得硕士学位;26岁,被授予卢卡斯教授席位。(2)1672年,29岁的牛顿被推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牛顿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并连任24年之久,直至去世。(3)1705年,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称号。所以后世提到他时有时称“牛顿爵士”。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家中,牛顿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人。(4)展示印有牛顿像的一英镑纸币和2017年发行的50英镑纪念币。(5)牛顿的葬礼。展示《科学简史》中的文字资料加以说明。牛顿以自己杰出的贡献,获得了国葬的礼遇。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那是安葬英国英雄们的地方。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以及大法官。展示英国诗人波普为牛顿撰写的墓志铭:“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变得光明。”(6)展示由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此书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被翻译成15种语言。书中将牛顿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穆罕默德,而超过了耶稣。2 牛顿凭什么“牛”?(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述牛顿在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2)以表格的形式,从数学、光学、物理学、天文学、金融学五大领域总结牛顿的重大贡献。(3)结合文字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牛顿的贡献及其对人类进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分析说明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发现自然世界存在客观规律,冲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推动了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确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引发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革命。依据《大国崛起》解说词,说明牛顿的科学贡献与工业革命的联系。3 牛顿为什么“牛”?(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成长的足迹”一目,归纳总结牛顿的探索精神,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2)结合牛顿的名言,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秀品德。(3)分析时代背景对牛顿的影响。牛顿之“顿”“顿”在汉语中有“停”的含义,所以本目主要结合史料分析牛顿“晚年的困惑”。1凭什么说他“顿”?(1)结合文字资料《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说明牛顿晚年沉迷神学。(2)结合文字资料《牛顿传:最后的巫师》,说明牛顿沉迷炼金术,并结合其与同行的争吵,说明其是一个自私狭隘、好斗、难以相处的人。2为什么他会“顿”?(1)个人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得出,牛顿由于长期过度疲劳和与同行争吵,患上了忧郁症。(2)认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得出,世界奥妙无穷,人对其的认识是相对的。(3)时代的局限性。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当时中世纪神学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退,对牛顿仍有一定的影响。本课小结 1引导学生讨论,谈谈你对牛顿一生的看法。使学生掌握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既要看到其突出的贡献,又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结合时代或其自身的思想变化来加以分析。2能力升华: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最后展示文字资料在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时爱因斯坦的讲话“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正如和牛顿同时代的建筑大师雷恩爵士所说:“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课后延伸 向学生推荐人物传记由英国迈克尔·怀特所著《牛顿传:最后的巫师》,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查阅资料,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岳麓版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措施与内容, 太史公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8课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优质课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课堂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请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