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训练卷 A卷 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训练卷 A卷 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摘编白《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乙
(兵谈第二)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耳聋目盲,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制谈第三)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武议第八)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摘编自《尉缭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B.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C.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D.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和漏都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人可以通过日影的角度、水位的高度来计时。
B.不佞,意思是自己没有才能,是一种用于自称的谦辞,也叫作不吝。
C.枹是鼓槌,鼓是战鼓,古代用击鼓传达军事指令,因此枹鼓可代指战事、军阵。
D.军正,是古代军中专职的执法官,因此司马穰苴遇事向他询问军法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有自知之明。他虽受到晏婴和齐景公的赏识,得到提拔,但仍主动请求齐景公派出宠臣担任监军。齐景公答应了他并派庄贾随军。
B.司马穰苴体恤士卒。对于士兵的饮食起居等各类事宜,他都亲自过问;有伤病的士兵得到了特别照顾,心怀感激,也斗志昂扬地请战。
C.《尉缭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司马穰苴面对已经没有战意的晋燕联军,仍执意展开进攻、乘胜追击,这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
D.《尉缭子》对军事实践做出了理论总结。结合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古代军事家们重视治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一贯的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5.司马穰苴为什么要处死庄贾?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敌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10.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年,指年龄相同,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
B.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C.纲纪,在文中是指对汉魏晋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送回去。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15.当代年轻人可以从刘弘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①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①城,这里指成都。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
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20.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
(新高考)2022届高三二轮单元训练卷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A)答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中“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三句结构一致,中间分别应断开,由此排除A、B两项。“武议”意为军事上的决策,“武议在于一人”意为军事决策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句意完整,且“故”是“所以”的意思,其后跟结果。因此应在“故”前断开,由此排除D项。故选C。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也叫作不吝”错误。“不佞”的意思是无才,是一种谦辞。而“不吝”是客套话,意思是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故选B。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这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错误。晋国、燕国的军队入侵齐国,司马穰苴率军反抗,守护国民,收复失地,所发动的是正义之战。故选C。
4.
【参考答案】(1)穰苴虽然是田氏的妾生的孩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众人归附,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任用他。(2)杀害人家的父兄,贪图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庶孽”,妃妾所生之子;“附”,使……归附;“成”,使……畏惧;“试”,任用。(2)“利”,贪图;“臣妾”,奴役。
5.
【参考答案】①庄贾身为监军,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耽误了军队的行程,违反了军纪。②司马穰苴试图通过此举,达到严明军纪、树立权威的目的。③《尉缭子》指出,统帅须先建立制度,树立威信(或统帅有独立处置军中事务的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材料甲可知,司马穰苴处死庄贾的直接原因是“日中而贾不至”,庄贾违反了“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的约定。根据材料甲中司马穰苴要达到的目的“臣素卑贱……以监军,乃可”“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何谓相送乎”,以及处死庄贾的结果“三军之士皆振栗”可以看出,司马穰苴处死庄贾是为了严明军纪,树立军威。从兵法的角度看,根据材料乙中的“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可以得出理论意义上的原因:统帅须先建立制度,树立威信。杀死违反军令的庄贾就是为了树立司马穰苴威信,同时申明军法的严肃性。
【参考译文】
甲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阿、甄两地,而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打了败仗。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晏婴于是(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道:“虽然穰苴是田氏的妾生的孩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众人归附,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任用他。”(于是)齐景公召见穰苴,跟他谈论军事,(齐景公)非常高兴,任命他做将军,让他率兵抵御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一向地位卑微,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授予我大夫之上的官位,士兵们不会归附,百姓不会信任,身份卑微,威德权势不足以服众,希望能得到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可以。”于是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前往。
穰苴(向齐景公)辞行后,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军门会合。”(第二天,)穰苴率先骑马赶到军门,设置了计时的日晷和漏壶等待庄贾。庄贾的亲戚、近臣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到了正午庄贾还没有到。穰苴就放倒日晷,放掉漏壶中的水,进入军营,巡视并整顿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确定之后,傍晚时分,庄贾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庄贾表示歉意地说:“我交往的大夫和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天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将要作战宣布各种规章后就应当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的紧急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现在敌国深深侵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士兵们在国境上蒙受日晒雨淋,君王睡不安稳,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系在您的身上,还谈什么送行呢!”(于是)召来军法官问道:“军法上对约定好时间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害怕,派人骑快马报告齐景公,请求解救。(报信的人)去后,还没来得及返回,(穰苴)就斩了庄贾并向全军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遣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骑马闯入军中,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马车左边的立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全军示众。
(对于)士兵们安营扎寨、打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求医问药(这些事情),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他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特别照顾士兵中瘦弱的人。三天后重新整顿军队。有病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出发为他战斗。晋国的军队听到这种情况,就撤军回去了。燕国的军队听到这种情况,便渡过黄河向北撤退,围困得以解除。于是(齐国的军队)乘势追击他们,最终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后才率兵回来。
乙
兵谈第二:将领,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他人的限制;要胸怀宽广,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如果任用态度轻狂、信息不灵、目光短浅的人来统率军队,那是很难成功的。
制谈第三:凡是统率军队,必须首先建立各种制度。各种制度首先建立了,士兵就不会混乱,士兵不混乱,纪律才能严明。战斗号令一发出就有成百的人尽全力战斗,陷入敌阵或阵法混乱时还有成千的人竭尽全力战斗,全军覆灭、大将被杀时还有上万的人同力作战,天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这样的军队抗衡。
武议第八: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没有过错的城池,不要杀害没有过失的人民。杀害人家的父兄,贪图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所以军队是用来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的。军队所过之处,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士大夫不离开他们的官府。因为军事决策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6.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幽”是动词,宾语是“其主”,“将”是副词,修饰“大举讨之”,故从“主”和“将”中间断开,排除AC两项;“得”是动词,宾语是“人”,故在“人”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B。
7.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释老,指释迦牟尼”错误,“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故选C。
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错误,“趁机劝说”错误,由第二段“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可知,二人只是谈到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并没有趁机劝说。故选B。
9.
【参考答案】(1)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2)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谕”,告诉;“所以”,……的原因;“劝”,劝勉;“赖”,依赖;“已”,停止;“竟”,最终;“解银台司”,被动句,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2)中,“推本”,依据;“暇”,空闲,“未暇”,没有来得及;“举”,都,全;“咸”,都;“便”,便利。
10.
【参考答案】为了不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因为皇上还年轻,需要直言规劝国君的臣子,以防有人谄媚惑乱皇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然后到文中找到“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情”这一内容,再筛选出他为何这样做的原因,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本题的信息在最后一段,“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接着看吕公著的解释“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意思是“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閤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看句式特征,“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和“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是对偶句,据此可排除A和D项;“安……哉”是固定句式,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
1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错误,“同年”有两个意思:一指同时,年岁相同;二指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根据出处《晋书•刘弘传》,可知刘弘为东晋人,当时科举制并未出现;文中的“同年”是“年岁相同”的意思。故选A。
1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C项,“脱下外衣,摘下帽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意思是“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由此可知,刘弘是拿出并托人转交给老兵皮衣和厚帽子,并不是当时脱下来给他。故选C。
14.
【参考答案】(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关键词:“劝”,鼓励;“课”,督促;“省”,减免;“用”,用度;“年”,丰余。②关键词:“寇”,进犯,侵犯;“引”,带领;“以……为”,任命……为,让……担任;“委”,交付;“委以讨敏之任”,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即“以讨敏之任委(之)”,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15.
【参考答案】(1)坦荡无私,处事公正细致;(2)有格局,有大局观;(3)关爱他人,对他人真诚以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分析题干涉及到的原文,理解原文内容,然后再归纳内容要点。原文“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意思是“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我们要向他学习关爱他人,对待他人要真诚;“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意思是“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意思是“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我们要向他学习坦荡无私,处事公正细致;“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意思是“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意思是“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我们要向他学习有大局的观念;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是沛国人。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多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几万级。张昌害怕然后逃走了,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准许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和厚帽子,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那么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死于襄阳。百姓为他哀痛,如死了亲人。
1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喜怒不形于色”为一个完整语意,“喜怒”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别部司马”官职名称,专有名词,不能断开,排除C项。本句译为: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军队。故选A。
1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幼年丧母”错误,应为“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故选C。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C.“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羽、飞乃止”,意思是“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故选C。
19.
【参考答案】(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2)刘备把刘璋迁徙到公安(居住),全部归还了他的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的印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挟,挟持;令,号令;诚,的确,实在。(2)迁,迁徙;归,归还;佩,佩带,使……佩带。
20.
【参考答案】①张飞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呵斥张飞,面不改色。②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就释放了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可知,张飞大怒,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面不改色,说:“砍头就砍头,为什么发怒?”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释放了他,把他作为自己的宾客。故张飞释放巴郡太守严颜的原因是:①张飞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呵斥张飞,面不改色。②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就释放了他。
【参考译文】
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军队。常山人赵云,刘备见到他,认为他才能出众,真诚接纳他,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刘备让随从避开,说:“汉朝衰败,奸臣当权,我自不量力,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智谋不足,屡遭失败,到了今天这一地步。但是我壮志未灭,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的人才为他效力,可以与他结成联盟,相互援助,而不能想着吞并他。将军您是汉朝王室的后裔,信誉闻名天下,如果能占据荆州和益州,扼守要塞,安抚境内的戎族、越族等少数民族,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那么霸王之业就可以建成,汉王室就可以复兴。”刘备说:“很好。”于是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不高兴,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季五月,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军逆长江而上,攻克巴东。到江州,打败巴郡太守严颜,活捉了他。张飞呵斥严颜说:“我们的大军到了,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严颜说:“你们无缘无故,侵略、夺取我江州。江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面不改色,说:“砍头就砍头,为什么发怒?”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释放了他,把他作为自己的宾客。诸葛亮派赵云从外水平定江。阳、犍为,张飞平定巴西、德阳。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从事中郎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成都城内还有精兵三万人,粮草、布帛能够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什么恩德。百姓苦战了三年,暴尸荒野,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能安心!”于是打开城门,与简雍乘坐同一辆车投降刘备。刘璋的群臣都伤心落泪。刘备把刘璋迁徙到公安(居住),全部归还了他的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的印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训练卷 B卷 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训练卷 B卷 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2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训练卷 A卷 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